首页 >> 文学评论和研究>> 刘心武红学之疑>> 正文

刘心武摘取只言片语,所谓“秦可卿原型”


    我们上面从“纵”的和“横”的两方面对秦可卿形象的学术研究作了整体扫描,基本把握了秦可卿形象的内涵和外延,以及她在《红楼梦》整体叙事结构中的作用。这便是我们判断刘心武先生“秦学”是否是“红学”研究的学理和根据。下面我们先看看刘心武先生对“秦学”的阐述:
    在我来说,这个“秦学”的探佚空间,它有四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是《红楼梦》的“文本”。…… 我们从脂砚斋批语里得知,形成这样的文本,是因为曹雪芹接受了脂砚斋的建议,出于非艺术的原因,删去了多达四五个双面的文字,隐去了秦可卿的真实死因,并可推断出,在未大段删除的文字中,亦有若干修改之处,并很可能还有因之不得不“打补丁”的地方。因此,“秦学”的第一个探佚层次,便是探究:未删改的那个《红楼梦》文本,究竟是怎样的?……
    第二个层次,是曹雪芹的构思。从有关秦可卿的现存文本中,我们不仅可以探究出有关秦可卿的一度存在过的文本,还可以探究出他对如何处理这一人物的曾经有过的构思,这构思可以从现存的文本(包括脂评)中推敲出来,却不一定曾经被他明确地写出来过。
    第三个层次,是曹雪芹为什么要这样写、这样构思。……我们在进入“秦学”的第三个层次时,探究当年曹家在康、雍、乾三朝中,如何陷入了皇族间的权力争夺,并因此而终于弄得“家亡人散各奔腾”、“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从而加深理解曹雪芹关于秦可卿的构思和描写,以及他调整、删改、增添有关内容的创作心理的形成,便很有必要了。这个层次的研究,当然也就跨入了“曹学”的空间。
    第四个层次,是曹雪芹创作《红楼梦》的人文环境。……探究康、雍、乾三朝皇帝与曹家的复杂关系,是弄通《红楼梦》中关于秦可卿之死的文本的关键之一,比如,为什么秦可卿“画梁春尽落香尘”之后,丧事竟能如此放肆地铺张,而且宫里的掌宫太监会“坐了大轿,打伞鸣锣,亲来上祭”,这当然都不是随便构思、下笔的,这笔墨后面,有政治投影,因此“秦学”的空间,也便必须延伸到关于康、雍、乾三朝权力斗争的研究上去,其探佚的空间,当然也就大大地展拓开来。……⑥
    刘心武先生概述的“秦学”的四个层次,是从他具体的探佚、索隐和想象中派生出来了。其中是由三个环节组成:
    (一)“秦学”的探佚空间是一个由“秦可卿形象”作为切入口的没有边界的空间。从《红楼梦》文本中摘出有关秦可卿的只言片语,加以引申、曲解、组合,形成与《红楼梦》文本没有任何内在联系的“秦可卿原型”、“贾元春原型”、“贾珍原型”。这一切都涵盖在他的“揭秘”之中,实质上,当这一切跨出秦可卿形象在《红楼梦》整体叙事结构中的制约,和秦可卿人物形象的基本内涵之外,他的探佚便脱离了《红楼梦》文本。
    (二)“秦学”的“秦可卿原型”、“贾元春原型”、“贾珍原型”,在刘心武先生探佚所谓“曹雪芹的构思”之下,组合成一个故事新编。故事梗概:秦可卿乃康熙废太子的女儿,一出生就由曹家,即贾府的贾珍接进宁国府,养育成人。待废太子儿子“弘皙逆案”败露后,其家族命秦可卿自尽。选入宫的贾元春也将秦可卿身世告密,得到了皇上的喜爱,晋升为贤德妃…… 总之,“秦学”是一部新编“宫闱秘事”,完全取代了《红楼梦》深刻的思想价值,文化意蕴和审美意味。
    (三)刘心武先生“秦可卿故事新编”还处处与曹家本事相联系,一些没有史料支撑的证据,被任意拿来引用,因此“秦学”的空间,也自然延伸到了康、雍、乾三朝的权力斗争之中。这一切都被刘心武先生认为是曹雪芹没有写出来的,或者说打算过这么写。根据何在?探佚。
    为了深入看清“秦学”的内涵所在,我们将在以下几章,分别就其故事新编中的重要人物:秦可卿、贾珍、贾元春一一解析。
上一篇 回目录 下一篇
电脑版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