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学评论和研究>> 三国前传>> 正文

中间道路:曹操通使长安(2)


    虽然有了张杨的引荐,有了董昭的打点,但是凉州武人认为曹操此番通使,其中必定有诈。于是,决定扣留王必。为了打消武人的心理疑虑,黄门侍郎钟繇做了说客。他在武人面前讲,天下大乱,有多少人会想到我们的天子。曹操能派使者来,就足以看到他的忠心,但却得不到应有的信任,这样对待曹操很不明智。
    钟繇,颍川长社(今河南省长葛市东)人,颍川有饮誉士林的四大家族——荀、陈、韩、钟,钟氏即位列其间。像钟繇这样的清贤名士要站出来替曹操说话,是否可以看作是代表了那群幸免于难的名公大臣的意见?是否可以看作是朝臣与关东“亲人”建立联系的表现呢?关于这次上书的目的,有研究者认为:一是曹操企图与李傕等人和解,使他的兖州刺史一职得到正式确认,以便进一步跻身东汉政府;二是联络包括钟繇、丁冲在内的东汉政府大臣,借以探听长安虚实,以及如何对待李傕等人的办法(方诗铭《曹操与“白波贼”对东汉政权的争夺》)。但这也只能是一种推测。如果曹操能做到如此周密,势必要对初平三年的长安形势有着极其细致的了解。难道是赵岐在给曹操指点迷津?但是从董昭为曹操作书给李傕、郭汜这一细节看,曹操对于长安的了解还是不够的。就目前能看到的描述当时零星历史场景的片断,只有在王必完成使命返回兖州,从他那里曹操才可能知道长安的人与事。而王必是否和朝臣达成了某种共识,就无从考证了。
    李傕、郭汜等人的疑虑最终被打消,承认了曹操通使是效忠王室的行为。但进一步的成果则不显见,曹操仍旧是领兖州刺史,而在刘岱阵亡后,有位钦命的兖州刺史金尚前来就职,被曹操驱逐出境,长安方面没有怪罪曹操,就算是恩典了。曹操真正从天子那里得到任命状已经是兴平二年(195)冬季的事情,与此次通使无关。这次通使虽然打通了兖州与长安之间的孔道,但如何完成“奉天子”,依然没有章法。而时局的动荡,又使此次通使的意义变得模糊起来。
上一篇 回目录 下一篇
电脑版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