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首页
>>
文学评论和研究
>>
三国风云人物正解
>>
正文
中国传统意识下的悲剧(3)
附: 《给魏延的一封劝告信》
笔者早年看到过一册手抄本的《读史札记》,为作者近年所作,不知什么原因,他竟不愿发表。《札记》有一小节是《给魏延的一封劝告信》。谨将内容摘引如下:
魏延老兄:
看了《三国演义》,我知道了三国有你这样一个特别的人物,作为一个局外人,我觉得孔明安排人杀掉你是正确的。如此直言请你不要过分计较。其实,看了《三国演义》的人都是这么认为的,我只不过像老兄一样直爽罢了。
我非常敬佩你的才干,掩卷一想,你终被死人杀掉,不免有些遗憾之处,惆怅之心,一吐为快。你若当初能按我的劝告去办,虽不敢保证高官厚禄,飞黄腾达,总不至于被自己的领导人所杀。
为什么经常要给领导提意见呢?你不该有那么多的意见。人家分配任务时,你去时只需带上耳朵,洗耳恭听,听时最好把头略低一下,表示俯首听命,但也不要低得太多,以防人家认为你没有注意或打瞌睡怎么的,听完之后就努力去办,以你的才能,我想没有拿不下的任务。干完工作后,就去睡觉、喝酒,这样消磨时间还不好吗?汇报工作时,你千万不要说自己如何轻而易举地完成了任务,要有意把困难说大一些,这样,人们就会认为你善于克服困难,工作认真。
你为什么那么爱出风头?其实,风尾比风头好,处个中间位置最好。也许你争风头是为了逞能,人的能力算个啥?最主要的是要拍马屁,这方面你有能力么?有能就逞,没有也就别逞能。也许你出风头是要争功劳,常见你不被安排到头功的位置而怨恨,但要功劳有啥用?有功的还不如无功的。你不看人家杨仪,平时不打仗,只在领导面前工作,一夜之间,成三军总帅。
你有时有一些自觉高明的作战计划,不提出来总感内疚,我完全能理解这种心情。但我想,你最好不要自己去提,领导对你的印象并不好,你提出来必然受不到重视,反而让人对你增加误会,你最好让马谡、姜维等人去提,领导器重他们,必然重视他们提出的方案。这些意见即使被采纳以后,你也不能说它们是由你提出来的,你该对人说领导是如何英明等等,以争取领导对你逐渐产生好感。
当看到你对费祎说要让杨仪扶回孔明灵柩,你要自掌兵权继续伐魏的情节时,我吃了一大惊。这是为臣的本分吗?丞相死了,那么聪明一世的人自然不会临死糊涂误事,一切大事无疑会安排就绪,用得着你去参与干扰吗?而且,你要接掌丞相兵权,这不是把自己摆在丞相之上作安排吗?太妄自尊大了!你的身份是什么?“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嘛!你当时应该说,领导的安排是如何合理,你要誓死捍卫等等。你认为你可以作三军统帅,但我总觉得你不太成熟。噢,成熟是什么,你恐怕不清楚,我也一时说不清,一句话,就是要搞好和同事的关系,尤其是和领导的关系。你扪心想想,自己这方面到底如何?
上面的劝告不知是否能办到?其实,你还有另外两种解脱办法: 第一,大胆地去投靠曹魏,若曹操的用人风格尚存,魏国必能对你重用,使你施展平生之抱负,何必要在孔明手下受那些窝囊气!人家给你穿小鞋,散布流言蜚语,还不准你有怨言。其实,这没有什么不好,韩信不是从项羽手下跑到刘邦手下才功成名就吗?第二,如果你对刘备的感情犹存,或者对自己参与开创的蜀国事业忠贞不二,那你在立了大功之后可以急流勇退。你当然不到告老还乡的年龄,但你可以说你的脚趾有毛病,或胃里不舒服怎么的,然后告病离职,交出兵权后就去游山玩水。你可能认为这样屈了你的才气,其实,这没什么了不得,有才气的人自古很多,受屈受害的情况多的是,即使没有你们这样有才气的人,社会也照样存在,地球照样转动。
忠言逆耳 ,老兄自当鉴察。
《札记》的作者站在现代人的立场上,为魏延设计了适应外部环境的理想人格。按照这样的设计,魏延无疑会成为一个上下相得、平步青云的人物,然而,魏延却失去了他性格直率、敢说敢干、敢于作为的个性,成了一个唯唯诺诺、逢迎上司和看风使舵的人物。果真如此,魏延就不会是一个大刀阔斧、成长迅速、战功卓著的战将了。而且,从他一生的成长过程看,没有他特有的个性和意识,他早会在襄阳殉命于蔡瑁,或者后来老死韩玄麾下,终不会大作为于天下,故而不会有历史上的魏延。
避免这种二难悲剧的要害在于,一世精明的孔明应该胸心开阔,以全新的眼光看待魏延。应该有容才之量。有个性的人难于驾驭,但往往大有作为,领导者用人艺术的高超之处正在于能够统驭有棱角的人才。在政治与领导活动中,“千人之诺诺,不如一士之谔谔。武王谔谔以昌,殷纣默默以亡。(见《史记·商君列传》)领导者应该识辨人才,爱护和珍惜人才,这于人、于己、于国都是弊少利多的大好事。
上一篇
回目录
下一篇
电脑版
手机版
[ 新都首页 ]
[ 古文典籍网 ]
更新时间:2024/11/25 08: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