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学评论和研究>> 乱谈三国>> 正文

三国毁于关羽之手


    每当人们提起三国中的武圣关羽的大名时,都会不由自主的想到云长的终肝义胆,超群武艺,堂堂相貌……在众多三国人物之中,也只有关公被后世尊为神来供奉。本人对关羽也是佩服的五体投地,以他作为自己所崇拜的偶像之首。然而,用客观的眼光来评价这位神明之时,我不得不承认关公有许多性格缺憾。正所谓人无完人!
    关羽一生战绩卓著,自桃源结义,随大哥征黄巾,温酒斩华雄,虎牢战吕布,徐州斩车胄,白马斩颜良,延津诛文丑,过五关斩六将,古城斩蔡阳,白河智用水,华容释曹操,长沙释黄忠,单刀赴会,水淹七军,擒于禁斩庞德,征樊城刮骨疗毒……如此之多的战功足以使他成为三国中的超一流战将,又饱读春秋史书、兵法战册,他的忠义形象又使他成为后人尊崇的神,但关羽的一次疏忽大意而导致的重大失败―――大意失荆州,手中青龙偃月刀,胯下追风赤兔马,驰骋疆场所给人们带来的快感,却远远不能抵补大意失荆州而给人的伤痛。 诸葛亮并不畏孟德,仲达,但害怕的却是云长。作为己方势力的中坚,反而比敌方势力的强大更加使孔明感到畏惧,这的确很耐人寻味。 诸葛亮怕他什么?怕他身在曹营心在汉?非也!怕他武艺不精,难以在百万军中取上将之头如探囊取物?非也!怕他成府不深难以统率三军,不堪军国大任?亦非也! 到底孔明怕他什么? 孔明怕的是关羽成事不足,败事有余。怕的是骄傲自大,破坏孙刘联盟,使自己的《隆中对》毁于一旦。然而孙刘联合抗曹是孔明三国鼎立的根本大计,此计不成,蜀国难保,自己的殷殷心血也会随之付诸东流。 刘备攻打西川之时,所带的军师庞统虽也是三国当中数一数二的智囊军师,但也不及孔明,黄忠、魏延虽也是勇冠三军的猛将,却也不及关、张、赵,刘备这么做也是因为想到如征西川不成,却也有牢固的荆州根基作为家底。后来落凤坡凤雏辞世,刘备不得已派关平去召集孔明、翼德、子龙前去助战,已有让云长守荆州之意。孔明临行之时,怕关羽无法达成固守荆州的任务,对关羽言道:“云长念桃园结义之情,可竭力保守此地。责任非轻,公宜勉之。”并交割印绶,“这干系都在将军身上。”云长到:“大丈夫即领重任,除死方休。”孔明见他说出“死”字,心中不悦,想要不给,其言已出。孔明问:“若曹操引兵来犯,若何?”云长道:“以力拒之。”孔明又问:“若曹操孙权齐起兵来,如之奈何?”云长道:“分兵拒之。”孔明道:“若如此,荆州危矣。我有八个字,将军牢记,可保荆州―――北拒曹操,东和孙权!”
    说道底,诸葛亮怕关羽搞不好和东吴的关系。荆州与东吴接壤,又是一块“借”而未还的有争议的地方。关羽作为此处的守将,最难处理的就是保住荆州与维护孙刘联盟这两者之间的关系。诸葛亮的原则就是既不伤害孙刘联盟,又能常“借”荆州不还。但诸葛亮怕关羽不能遵照这个原则。 诸葛亮识人很准,虽有挥泪斩马谡的失误,但这也不足以掩盖孔明这个优点。他深知关羽其人,识小义而未必识大义,尽小忠而可能害大忠。 关公素以忠义闻名于世,而他所忠义的是桃园之义。对天下大义不能说不明,有时却犯些错误。否则他不会阻挠刘备去三顾茅庐,也不会刁难军师初用兵。只知道孔明避而不见使大哥丢面子,却不知如果没有孔明将会失去争夺天下的机会。 关羽降曹,曹操厚待与他,关羽是知恩必报之人,华容释曹操,虽是诸葛亮知关羽义气,有意让他守华容而还曹操人情,但关羽对曹操还是存有旧情的。曹操在三国之中,算是会用人的第一高手,无数奇人义士无不聚其麾下,为之效命。关羽虽重桃园之情,却也被曹操打动一二。后联吴抗曹之时,对关羽来说,似乎有联疏抗亲之举,此关羽必不屑为之。 却说为何留关羽守荆州,这也是必然。荆州重地,非至亲之人,文武双全者不能守。刘备至亲惟关、张二人,关张之中,二弟显然比三弟更为合适。 也许有朋友会问为何不留守赵云。本人也为此深感疑惑!赵云论武功修为,成府德行皆不在关羽之下,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子龙长坂坡一战杀的七进七出,血染征袍,怀抱幼主,杀出重围,对刘备的忠诚不言而喻,后刘备又摔子以收民心。更使赵云为之肝脑涂地,在所不辞。但刘备最终还是选择关羽,这也是刘备性格缺点所致,相比之下不如曹操能识人用人。 在刘备看来,非关羽不能守荆州,而在诸葛亮看来,关羽的的确确不是守荆州的最佳人选。但疏不间亲,此话也不能对刘备直说,他也深知刘关张桃园结义之情,便也不好再管。 为了让关羽心悦诚服地执行自己制定的联吴抗曹的根本战略,诸葛亮可算煞费苦心,他阳算曹操,阴算关羽。他也知关羽的“曹操之情”不解,不能真心联吴抗曹,从而走出华容这步棋。 这步棋是步杀招,一举四得:一是杀杀关羽的傲气,从而令他折服;二是提醒关羽,他有历史问题,自己并不清白,因此才不让他执行重要任务;三是要根除他的“曹操之情”,这次放过曹操,以令他足以报答曹操所给他的一切,此后抗曹也不会背上不义的骂名:四是晓以大义,让他体会守小义而损大义的后果。 但任凭诸葛亮如何费尽心机,关羽有他自己的做人原则和行为逻辑。关羽前期的赫赫战功,使他有了骄傲自大的不良风气,对东吴更是毫不放在眼里。诸葛瑾几次来所要荆州,都被关羽吓走。鲁素用计骗关羽到陆口临江亭饮酒,反被关羽单刀赴会。孙权有意娶关羽女儿做儿媳,但关羽却道:“虎女怎肯嫁犬子!”再度破坏孙刘联盟。关羽种种行为终于令孙权忍无可忍,以陆逊接替吕蒙作为都督,以麻痹关羽之心。关羽骄傲自大,果然中计。他为自己的所作所为付出了惨痛的代价,使自己腹背受敌,前有国家之敌曹操,后有自己一手创造出来的敌人孙权。结果只落了个丧师失地,败走麦城,穷途末路,身首异处。如果关羽能够接受孙权联姻的条件,吴蜀能够亲上加亲,同心协力联合抗曹,历史可能就要重新书写了。 关羽的死也是刘备东征孙权的直接原因。刘备因二弟的死悲痛欲绝,同时也要面对自己一生中最困难的选择:要顾全孙刘联盟的大局,就不能为关羽报仇,结义誓言便不能遵守,便会使自己失去立身之本―――人和;报仇,就要伤害自己的立国之本―――孙刘联盟,益州初定,国立不强,此时大举出兵,必伤元气。相比之下,做做样子的报仇才应该是上策。 此时的刘备又拿出了自己的看家本领―――哭。但这次是真的哭了,伤心欲绝、痛彻肺腑的哭。衣服破,尚可补,手足断,安可续!痛哭了几场,便决定为义弟报仇。诸葛亮赵云等人苦苦相劝,稍使刘备回心转意。但从阆中赶回来的张飞却让刘备彻底下定了决心。也许进攻的开场是演戏,但开场的过于精彩让刘备真正进入了角色,以为甩掉了军师这潭清水,自己这条鱼也能上陆地了。然而结果自然是自误误国。
    统观全局,有了孔明,才有孙刘联盟;有了孙刘联盟,才有赤壁之胜,才有吴国转危为安,蜀国从无到有,才有三足鼎立之势,所以说三国成于孔明。 再重新看待一下,因为关羽,才有荆州之失;有荆州之失义弟之死,才有猇亭之败,以至蜀国从此一蹶不振,直至败亡,所以说三国毁于关羽之手。
    但关羽依然是关羽,是忠义的代表,是武圣的化身,是神!
    最后附诗一首:
    昭然垂万古,不止冠三分。 天日心如镜,春秋义薄云。 神威能奋武,儒雅更知文。 汉末才无敌,云长独出群。
上一篇 回目录 下一篇
电脑版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