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学评论和研究>> 陈酿三国>> 正文

“三分”与三角(陈酿三国之九)


    三国故事里确实充满着智慧的光芒,如果只有一方有高超的智慧,或许还不明显,如竞争各方都有能人高士,势均力敌,就象看高手奕棋,迭出妙着,险象环生,精采纷呈,才越发能显示出各方智谋的高明。如果不是两方而是三方,那就不光是攻守易势,老是有一个未知因素混杂其中,这局势就更加变幻莫测了。
    可惜棋类比赛都只有两方,只有跳棋例外。但《三国演义》写的却正是三方斗智。这里面就产生出无数复杂微妙的三角关系来。上届世界杯足球赛决赛后,几位朋友在电视上大谈裁判公平问题。照说足球比赛透明度已经无以复加,双方球员的攻防技战术,包括任何一个细节,都可以用电子技术放大,反复,昭示于天下。唯一不确定的因素就是裁判,所以才产生了马拉多纳“上帝之手”的说词。裁判就是比赛的第三方。
    三角是个奇妙的组成。从几何学上说,三点决定了一个平面,还因此派生出“三角”这门学问;物理学则认为三点是最稳定的支撑,所以照相机等支架都是三角架。文学艺术中,表现人际方面三角关系的作品相当的多,从《红楼梦》的宝黛钗到《安娜.卡列尼娜》、《雷雨》等,都是从这复杂微妙的关系中展示出更为广阔的社会人生。有人以为写三角恋爱是创作的不二法门,其实未必,《三国演义》就没有写什么恋爱,主要写政治上的三角关系,更见精采。
    当然,现实中还有更多情况不止三角,而是四角,五角甚至十角八角的,但是在具体问题上,无论多少角,最终都可以简化为三角。比如战国时七雄争霸,说到底只是秦的“合纵”和六国的“连横”,以及对待“连横”六国态度的差别和前后不同,构成大的三角关系。其实,三国也是“合纵”“连横”之争,曹操势大,用的是“合纵”之术,千方百计要打破吴蜀联盟;吴蜀是用“连横”之术,必须合力以抗强曹。围绕荆州得失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也可以说,一部《三国志》,核心就是荆州的得失。三国时期三次大战役中,有两次与荆州有关,赤壁之战和彝陵之战。刘备是在赤壁之战后从东吴借得了荆州,而失荆州又直接引发了彝陵之战。蜀汉势力的消长是和荆州的得失关系非常密切。其实这种局面的形成,和诸葛亮《隆中对》“借力打力”的大战略关系极大,所以常言他“未出茅庐而知天下三分”。
    说到“借荆州”,倒想起一句歇后语来,“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刘、孙两家因借荆州而结盟,又因失荆州而成仇。有人想,要是当时刘备不要借荆州,或者“好借好还,再借不难“,那么历史的发展或许会有些不同吧?
    其实赤壁大战前,荆州是本来也不是在东吴控制中,而是在曹操手中,赤壁之战后被刘备取得,也谈不上从东吴手中借的。所以清代一位史学家赵翼认为,“借荆州之说之所由来,而皆出于吴人语也”,只不过是东吴的一家之言罢了。荆州位于魏蜀吴三家交界处,与今天的湖北荆沙市位置略同。刘备当年要从河南入西川,建立根据地,最简捷的途径是经荆州;要北伐中原,直逼曹操的首府洛阳,最简捷的路线仍然是出荆州,所以诸葛亮的《隆中对》把“跨有荆、益”作为战略任务提出来,还特别说明“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曹操南下统一全国,第一步就是得征服荆州,或顺流而下,或溯江而上,著名的赤壁之战就发生在荆州地区的范围内。荆州的地理位置对于曹、刘两家来说是生死攸关的,因为他们的目的针锋相对,都要统一天下,所谓“汉贼不两立”。
    孙权则不同,事实上是惟求偏安自保,无意天下争雄,所以他就成了天平上的砝码,放在哪一边,那边的份量就重。但甘宁等人也向孙权献策:“南荆之地,山陵形便,江川流通,诚是国之西势也。”要把荆州当作东吴的西部藩屏。当时曹操的现实威胁最大,所以联刘抗曹,就是他唯一的选择了。而促成这一局面实现的,在刘备一方是诸葛亮,在孙权一方则是鲁肃。
    小说戏曲中的鲁肃是个忠厚好人,好象老是在被诸葛亮利用似的。史书记载却非如此。鲁肃绝不是个窝囊废,相反非常精明。他最初劝孙权与刘备结盟,是要让刘备以汉帝宗室的身份统带刘表部众,顺利“则宜抚安,与结盟好;如有离违,宜别图之,以济大事。”刘表部众降曹后,又是他亲自到当阳见刘备,“劝备与权并力”,主动促成了刘孙联盟。当时荆州并不在孙权管辖之中,而是曹操据有,所以刘备寄人篱下,不得不以“借”的口实向孙权要求“都督”荆州时,又是鲁肃竭力劝孙权答应下来,把这个“画饼”给刘备聊以“充饥”,达到“共拒曹公”的战略目的。当时周瑜、吕范等人主张趁机扣留刘备,鲁肃认为应趁曹操在荆州立足未稳时,借刘备的力量安定荆州,给曹操多树强敌,为自己多结盟友,才是上策。(“曹公威力实重,初临荆州,恩信未洽。宜以借备,使抚安之。多操之敌,而自为树党,计之上也。”
    《三国志.鲁肃传》)
    但荆州是在刘备还是在孙权手中,作用可是大不一样的。史书记载,曹操听到孙权把荆州借给刘备的消息时,正在写字,大吃了一惊,笔都掉在地下了,可见荆州到了刘备手里,对曹操意味着多大的威胁。
    赤壁大战中,孙权自认为是主力,也觉得荆州作为胜利成果,当然属于他所有。但实际上他当时还没有足够的实力去治理,也不能有效的防止曹操卷土重来,所以暂时要借助刘备的力量和声望管理守卫荆州,作为他的一道屏障,这也是另一种形式的“借”。鲁肃、诸葛亮作为老谋深算的政治家,就象高明的棋手,看的不是一步两步,而要看到十步八步,以至更多才行。所以诸葛亮知道荆州可“借”,而鲁肃也是真心实意的愿“借”。各自都有各自的想法,实际上也在斗智斗谋。看来这个“借”,还不是单方面的,而是双方互相借助,互相利用。后来鲁肃单刀赴会,要求归还荆州时,关羽说:刘备也参加了赤壁大战,“身在行间,寝不脱介,努力破魏,岂得徒劳,无一块壤?”并非毫无道理。
    有人会说,两家既然有结盟抗曹的大局,何必闹的这么张扬,协商一下不就得了吗?事实上鲁肃是顾全大局的,他一方面积极交涉,使刘备答应以湘水为界,后来还把长沙、零陵、桂阳等荆州的大部分郡属都给了东吴,但仍然保留荆州作为刘备北伐的基地,还特别向孙权指出曹操还在威胁双方,吴蜀应当同仇敌忾,不能闹矛盾(“曹公尚存,祸福难构,宜相协辅,与之同仇,不可失也。”)。但他一去世,情况就变了。曹操利用荆州归属相争造成的矛盾,需要借助东吴力量给他解围。关羽在荆州攻克樊城,水淹七军,斩庞德,擒于禁,威震华夏,曹操不得不商量着要迁都到许都以避其锐,蜀汉势力空前强盛。司马懿建议并许诺孙权“割江东以封”,让他派兵抄关羽的后路,鲁肃经死,才发生了吕蒙用计,白衣渡江,使关羽兵败麦城的事。
    曹操对刘、孙的争夺,采取了“坐山观虎斗”的策略。所以关羽闻讯急忙回军救荆州,曹操下令不许追击,就是想看到关羽、吕蒙鹬蚌相争,久峙不下。没想到关羽失败得这么快,这么惨。孙权收回荆州后,也害怕刘备兴兵复仇,想引祸水北流,于是把关羽首级送给曹操,暗示刘备,这是受曹操指使的。没想到曹操比他更明白,将关羽的头以诸侯之礼葬于洛阳,撇清干系,表示与己无关,果然把刘备的怒火引到东吴方面去了。看到曹操玩了这么漂亮的一手,孙权也赶紧在当阳礼葬关羽遗体,这就是为什么当阳有个关陵,洛阳又有个关林的缘故。
    政治、外交上的三角关系需要借助第三方力量。彝陵之战,火烧连营八百里,东吴虽然取胜,但也闹了个两败俱伤,最后还是让曹魏“合纵”之术坐收渔利了。所以刘备死在白帝城后,诸葛亮很快就派人与孙权通聘修好,再结盟誓,才能够专意北伐,“六出祁山,九伐中原”。可惜国势已经伤了元气,只能是“知其不可为而为之”了。
    这么瞎聊,可又应了一句歇后语:“看三国掉眼泪——为古人担忧”。但是直到现而今,大到国际政治,贸易格局,小到人际关系,这种或明或暗,微妙复杂的三角关系还是到处可见的,能不能处理得成功,确实需要智慧胆略。三国的经验教训,是否还有一定的教益呢?
上一篇 回目录 下一篇
电脑版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