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学评论和研究>> 梦呓三国>> 正文

徐州的传奇


    常见戏文中有"众望所归根基牢"这样的的话,这话用在刘备和徐州百姓的关系上恐怕再合适不过了。当年徐州刺史陶谦坐镇徐州之时,徐州地界还算平静。别小看这"平静"二字,之于三国时代,"平静"这个词可象征着一种美好,没有什么比一个地方免于刀兵更值得向往了!然而,陶谦的一次马匹拍砸了的昏招,使这个曾经平静的地方变成了"时事热门"。随着曹嵩在徐州往兖州的护送途中遇害,曹操和陶谦的关系瞬间就变的不共戴天。曹操按照法律上的"属地管辖原则"举大兵对陶谦兴师问罪。估计这次曹操动用的兵力是其当前所拥有兵力的85%。<演义>中有"操切齿曰:陶谦纵兵杀吾父,此仇不共戴天!吾今悉起大军,洗荡徐州,方雪吾恨!遂留荀彧、程昱领军三万守鄄城、范县、东阿三县,其余尽杀奔徐州来。夏侯惇、于禁、典韦为先锋。"这"其余"到底是多少呢?我们来看一笔帐----<演义>中讲"不想青州黄巾又起,聚众数十万,头目不等,劫掠良民。太仆朱儁保举一人,可破群贼。李傕、郭汜问是何人。朱儁曰:要破山东群贼,非曹孟德不可。李傕曰:孟德今在何处?儁曰:现为东郡太守,广有军兵。若命此人讨贼,贼可克日而破也。李傕大喜,星夜草诏,差人赍往东郡,命曹操与济北相鲍信一同破贼。操领了圣旨,会合鲍信,一同兴兵,击贼于寿阳。鲍信杀入重地,为贼所害。操追赶贼兵,直到济北,降者数万。操即用贼为前驱,兵马到处,无不降顺。不过百余日,招安到降兵三十余万、男女百余万口。操择精锐者,号为“青州兵”,其余尽令归农。"结果很明显了。"降者数万"+"不过百余日,招安到降兵三十余万",这样,曹操仅仅这次战役所面对的黄巾兵马就至少有三十六,七万以上。由于<演义>中有"兵马到处,无不降顺"为前提,排除死伤的耗损,曹操所收的降兵不会在三十二万以下。另外曹操又"择精锐者"。这个概念就有点模糊了。我们们姑且按4:1的比例换算吧,要知道在兖州这样的一个州,让太多的淘汰兵士归农涉及到其与百姓的磨合问题,由于是初降者,其心难测,下放的危险甚至要大于在军队里继续接受管束。所以以民心安定为基础的曹操绝对不会这样轻率地冒险。我个人认为预期说是"择精锐者",不如说是"汰无为者"更为合理。4:1的比例已经是和高的淘汰率了!这样算来,新纳入的兵力就近九,十万人。曹操和鲍信奉旨共讨贼兵,而且是面对三十六,七万的对手,这种情况下曹操还能做到"追赶贼兵,直到济北"。说明曹,鲍两军的兵力也是相当可观的,要知道攻击不同于防守,对攻击一放的兵力要求是很严格的。这时候鲍信已死,曹操肯定是要接管其属兵的。因为鲍信书下的人马是在奉旨出兵,不会因为自己的主子身亡就散伙。这样看来,曹操从鲍信手中接管的的兵力加上自己所带的兵力,加在一起,十六,七万比较合理。这样就不难看出,曹操在此役之后绝对拥有了超过25万的兵力,而且是最最保守的算法!直到陶谦事发,估计还在增长。这样,除去留守的三万,其余的兵马全部用在了报仇上,而且手下的名将尽皆随队前往徐州,这在曹操的战争史上可谓空前!
    面对着只想杀人的曹操,陶谦根本无计可施,由于长时间的平静和曹嵩时间的突发史根本不擅武治的老爷子失了方寸,此时竟然无计可施。徐州到底有多少人马,本人无从算起,估计远远不及曹操的兵力,京剧<让徐州>中的陶谦有句戏词"怎奈我徐州城兵微地广"恐怕是真实写照吧?眼看着曹操兵马所到之处疯狂的杀戮,竟然想出了献城这样的想法。(想象在气头上的曹操要是接管了徐州,别说杀陶谦了,估计能血洗全城!)多亏了糜竺和陈登的及时阻止,不然,老爷子一准献城!
    由于孔融和刘关张的出现,再加上吕布这个当时在中原身价最高的"游击队"突袭了兖州,曹操无奈中只能撤兵,而且曹操的人情恰恰卖给了刘备!<演义>中有"玄德曰:备生遗书于曹操,劝令解和。操若不从,厮杀未迟。于是传檄三寨,且执兵不动;遣人赍书以达曹操。"这封信刚到曹操手里,吕布就突袭了兖州,正在曹操慌神之时,"郭嘉曰:主公正好卖个人情与刘备,退军去复兖州。操然之,即时答书与刘备,拔寨退兵"也许曹操真的没有想到,他这个人情太值钱了,价值一个徐州。一下子。刘备成了徐州的大救星!在百姓的口中,也许刘皇叔的事迹被街头巷尾传遍了。通过这件事。刘备在人民心目中的地位已经远远地高过了陶谦,因为陶谦的无计可施和刘备几乎神仙般的片语退敌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徐州的民众都差不多知道,在曹操当时近乎失心疯一样的情况下,陶谦一旦献城,在百姓们心中的第一反映肯定是"陶谦这老东西想献城保命!"中国有句老话"东西越传越少,话越传越多"在这样的对比的强烈反差和优劣程度不断膨胀下,陶谦在民众心里的地位笃降,而刘皇叔肯定是被镀金了无数次!在民众基础上,刘备已经赢了陶谦,而且不仅仅是民众,在陶氏基业的臣子心里也是一样。。。。。陶谦有两个儿子,当陶谦三让徐州时,竟然没有一个人提出一点质疑,甚至大街小巷传刘备一句闲话的人都没有。可见之于徐州,刘备无疑成立上帝一般的救世主,百姓觉得,只要刘皇叔在我们就是安全的!果然,徐州在易主后不需要形式上的安民告示和任何抚慰行为。。。。。
    后来。吕布来投,刘备依然接纳了他。这吕布的为人天下没有人不知道,加上跟董卓有扯不清的关系,现在是人人怕,也人人喊打,刘备引狼入室后,百姓们也安定如初,没有一句怨言!可见,徐州百姓对刘备的崇拜已经到了"只要刘备说的做的,就一定是对的"的程度了。。。
    后吕布趁刘备攻打袁术时袭击的徐州,当袁术和自己反目时又马上把兵败无居刘备招回徐州。不要小看这个细节。吕布偷袭徐州,已经在百姓心中有个不安定因素,不过是敢怒不敢言罢了,但是这事情已经有了潜在的危机,一旦有个导火索,那局面肯定就难以收拾!袁术是什么东西,只要知其平时行径一二的人就能下出结论,不是个好东西。而吕布呢?半斤八两。两方一旦开战。那些平头百姓惹不起还躲得起,那个时代逢战乱举家搬迁是常事,你们打你们的,我们走就是了。这个局势对好容易有安身之处的吕布可非常不利。所以吕布请刘备回来其实就是为了个民心的问题!因为当时刘备被袁术打的大败,已经没有什么战斗力了。关张的武力固然是一个可利用的因素,但是要知道,此时的吕布是有资格和袁术抗衡的,<演义>中有"布怒骂袁术失信,欲起兵伐之"。这句恰恰排除了吕布在兵力上大大输于袁术的可能。而且以袁术的混帐性格,和刘备联合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所以刘备对吕布不可能存在“为他人所用而图己"这样的危害。而且收留刘备是要激怒袁术的!所以,吕布请兵败的刘备回徐州就是因为刘备在徐州的"品牌效应"。即他在徐州一方土地上的救世主一样的地位。以至于后来的辕门射戟。吕布宁肯得罪当时势力不小的袁术也不为难在自己辖下小城为辅的刘备,正是因为刘备在徐州的民众基础。而且吕布收留刘备也颇有把刘备扣做百姓人质的味道,让百姓在享受刘备为自己家下带来安全感的同时,更知道刘备是在吕布的手下且未有不满。百姓门会想"吕布没有对不起我们和我们的恩公,我们又何苦给我们自己和恩公找什么麻烦呢"从吕布收留刘备这件事,我们不那看出吕布,刘备,百姓三方面的关系:1。百姓为一地的根本,众怒难犯。吕布想以徐州起家,惹百姓是不明智的,哪怕吕布再混帐,也想干番大事业。何况吕布的事业刚刚起步----百姓牵制吕布2。吕布现在掌握徐州,刘备为其属下,一天到晚口呼仁义的刘皇叔也许猜出吕布的用意,当然,利用民众推翻吕布可行,但是一旦开战,渔翁得利的机会极有可能是袁术,无疑是除狼而得虎!花了不少力气,给百姓造成了伤害,却为别人做嫁衣,这个刘备是绝对不希望的。------吕布牵制刘备3。百姓承皇叔保城之恩,无限度神化和感激刘备,刘备在徐州只要过得算安稳,百姓就没有理由去找谁的麻烦------刘备牵制百姓话题猛转,昔日贩履小儿已经成了经注册的大汉皇叔。而东征西讨的兖州牧已经成为了堂堂的曹丞相,而徐州呢,早已成了曹操的属地了。
    由于在衣带诏上画押,刘备显然不愿意跟曹操做邻居,这种连自己喘气都可以让曹操听见的地理位置总是给自己恐惧。于是刘备借口兵发徐州堵袁术投袁绍的路线请兵在外。曹操此时已经被煮酒论英雄时刘备摔的那一筷子弄的失去了理智性的思考,轻易就允诺了。而刘备也很精明,第一站就选在了徐州,说明他也清楚徐州人民内心中他皇叔的位置何况徐州还有一个当初竭力看好自己,并不止一次规劝自己接徐州印的陈登!
    随着许杵唤刘备未遂,朱灵路昭又被打发了回来。曹操才发现这次事情弄得不太妙了,急忙命徐州守将车胄把刘备赚近城内杀之。曹操当然选错了地方,于路上杀似乎比于城内杀更方便些。曹操估计没有想到。刘备对于徐州百姓来说是那样值得尊敬。在这点上,曹操犯了和收关羽一样的错误,即:他对你好,我对你比他对你好,你就一定对我比对他好!其实这种推理往往在刘备身上是站不住脚的。何况当年挣陶谦一役。曹操的刀离徐州全部百姓们的心窝是那么地近!对于那些只想好好活下来的民众心中,这种事情是那么的刻骨。和其他攻城略地不一样,刘备进入徐州不存在什么稳定民心。或到处张贴安民告示的行为,因为他自己本身就是一个品牌,象征着安定,祥和和仁爱。所以,关羽赚城杀车胄一下子变的很得心应手,甚至没有什么还要招降其士卒之类的插曲,估计是徐州的不少军士在曹操收服吕布是根本就没有换。现役的为数依然不少。尽管在曹操的势力范围内,刘备做的是一见理论上很危险的事情,却是那么信手拈来。以至于张飞进城杀了车胄全家,都没有什么人传闲话,也许百姓们都在议论"三将军又杀人了?""嗨!!没事,杀的是车胄全家,曹操的人!""噢!我说呢,是他手下的人啊“……
上一篇 回目录 下一篇
电脑版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