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小说>> 风起陇西>> 后记

三国群星闪耀之时——塔罗牌中的三国英雄

    塔罗牌者,西夷秘术之根本。计有牌廿二,各具爻名,分隐寓意。卜者持若蓍草,交覆翻收,迩后觇其序位,可决阴阳,断吉凶,盖其能概览天地万物,穷尽数理命道也。今以三国英物比附之,据从演义,杂以正史,而后知中西一体,古今皆然也。
    第零位 愚者 刘禅
    “愚者”的寓意并非愚蠢,它是一种忘怀一切,坦荡自在的自由。“愚者”并不执著于某种特定的信念,也很少在乎周围人的眼光。“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这份洒脱有时候来自于天然的随性,有的时候则是经历了悲欢离合后的彻悟——看穿了人世间的本质,从而回归了质朴的本我境界,一如这张牌本身的数字:零。
    愚者是刘禅。
    毫无疑问,他是个辜负了刘备诸葛亮甚至姜维的窝囊废。但谁都不能否认,他是一个很幸福的人。细细推究的话,就会发现刘禅的人生是平淡的:除去童年时代的跌宕,他在位四十年,然后又以亡国之君的身份活了八年,太太平平地死去。刘禅的昏庸之于蜀汉,这是一个灾难;之于后世,这是个反面教材;而之于刘禅本人呢?
    国家的兴衰,汉室的光复,这些对于他来说也许只是过眼浮云。亡国之君中,再没第二个如他一般恬然安静,悠然自得的了。比起勾践和李昱,刘禅是真正看开了的人。不知道他在对司马昭说“此间乐,不思蜀”的时候是一种什么心情,也许是为了逃避猜疑的掩饰,也许是发自肺腑的天性。对于愚者来说,历史的评判根本就不重要,听天由命,随遇而安吧。至于死后之詈,枯骨在冢里是听不到的。
    也许我们可以曲解荀子的那句名言来送给刘禅:“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安乐公这个名号,实在是再适合他不过了。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
    喂马,劈柴,周游世界
    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
    我有一所房子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第一位 魔术师 郭嘉
    魔术师是神秘的,他擅长无中生有,能从最平凡的东西中变出绚丽,也能把腐朽点化成神奇,指端千变万化。在他们面前,我们只能当惊叹的观众,一次又一次折服于那翻飞的双手中的无穷花样。这张牌代表的是智慧,那种闪耀着光芒的理性。
    很少有人能象郭嘉这样给人一种纯粹的感觉,那种纯净透明不羼一丝杂质的智慧,就好象一位面对着乱世微笑的年轻魔术师。魔术师的牌面有冷静判断和巧妙手腕的寓意,这是为郭嘉完美度身而造的。
    他不象荀彧一样参与曹操的政治构想,也不象程昱一样身秉军政之职。他的责任,就是用自己的才能引导军队走向胜利。一次又一次向世人展现魔术师般奇妙,让人瞠目惊舌。无论史书还是演义,我们都能觉察到郭嘉唇边那一抹自得的微笑,历经千年而毫不褪色。
    这位天才只活了三十八岁就告别了尘世,宛如天空一闪而过的流星。我们宁愿相信演义中的遗计定辽东,那就象天才魔术师的最后演出,他向观众再度展示出光芒四射的才华,深鞠一躬,然后悄然退场,不再回来。
    在郭嘉身后,同时代的人们强烈地感觉到了天才离去的真空。赤壁之后,曹操哀叹:“倘若奉孝尚在,不致有此大败。”其痛其情,发自肺腑。在还未被毛宗岗删改过的罗本三国中,曾为他咏过这样一首诗:“三分虽然天数定,神机妙算亦刻图;倘若当年奉孝在,岂容西蜀与东吴。”诗虽粗陋,但却折射出人们对他英年早逝的落寞与遗憾。
    “只要郭嘉在就一定没问题了,他是一位神奇的魔术师啊。”这是同时代者对这位天才的最后凭吊。
    第二位 女祭司 貂禅
    女祭司象征着温柔,也象征着智慧女性。这张牌充满着知性美,兼具了冷静与理性,有着深邃的洞察力。
    貂禅的美貌尽人皆知,无论吕布、董卓还是后世的读者,无不被她的风华绝代所眩惑。然则,却很少有人注意到这位女性隐藏在容貌下的智慧与胆识。仔细翻阅演义,这连环计虽挂着王允的名号,从策划到实施却是貂禅一力亲为。
    先是牡丹亭畔一声长叹,引来司徒关注,这才有了连环计。关于连环计本身,王允只说了“汝于中取便,谍间他父子反颜”轻飘飘十二字,又岂知其中千难万难。董卓、吕布皆是虎狼之徒,旁侧又有李儒近在肘腋;稍有不慎,即会招来杀身之祸。
    但貂禅就这样奇迹般地完成了任务。表面看,貂禅不过是一个被男人争来夺去的可怜玩具;实际上她却巧妙地掀动醋海风潮,辗转二强之间,凭借着身体与女性特有的聪慧把两名乱世风云儿玩弄于股掌之间。三国用间也多,但使之极致者无出貂禅之右,这又岂是简单“美人”二字所能做到的。无怪演义到此,亦要叹息道:“三战虎牢突费力,凯歌却奏凤仪亭。”
    演义中并没有提及貂禅是否真心爱着吕布,因为自从下邳城内略现了半面后,貂禅这个人就彻底消失于人们的视野之内了,一代奇女子挥一挥衣袖,没带走半分云彩,如羚羊挂角,了无痕迹。根据民间传说,貂禅出家当了尼姑,后来还想诱惑关羽,反被那红脸汉子月下斩了。这个故事我宁愿只相信前一段,貂禅是个通透人,她知道,在这乱世对她这样的红颜来说,出家是最好的归宿。
    这也是我选择貂禅做女祭司的最后一点原因:女祭司和尼姑一样,他们都是神职人员。
    第三位 女皇 甄妃
    女皇是代表了成熟女性的一切特征,母性,怜悯,丰裕以及雍容。这张牌代表的是宽和的力量,能够包容一切。
    说实话,这一张牌的选择很难。三国中的女性实在太少了,有个性的就更少。最后思虑再三,我终于找到了最适合这张牌的人选,她是甄妃。
    从《三国志·文昭甄皇后传》中,我们看到的是一位正妃娘娘的端庄、持重,标准的后妃之德。另一方面,甄妃同样拥有“女皇”的感性,《古诗源》里曾收录了她的一首《塘上行》:
    浦生我池中,其叶何离离;果能行仁义,莫若妾自知。众品铄黄金,使君生别离;念君去我时,独愁常苦悲。想见君颜色,感结伤脾;念君常苦悲,夜夜不能寐。莫以贤豪故,捐弃素所爱,莫以鱼肉贱,捐弃葱与薤;莫以麻枲贱,捐弃菅与蒯;出亦复愁苦,人亦更苦愁。边地多悲风,树木何蓊蓊;从军致独乐,延年寿千秋。
    其情其感,即便是与建安七子相比,亦不遑多让。词句细腻婉转,字里行间流转着一位女性的抑郁与苦闷。在充斥着男性阳刚的三国时代,女性情感如此丰沛的作品仅此一例,直追后世李易安。
    甄妃比她的丈夫曹丕大出五岁,比她的爱慕者曹植大出十岁,而这兄弟二人偏偏都被这位比自己年长许多的女性所吸引。从《洛神赋》中我们可以看到,甄妃的成熟丰韵让人心驰目眩。这是一种高贵的美,雍容而温雅,让人顿生仰慕,却不会有什么狎昵之心。恋母情结也罢,恋姐情结也罢,总之让曹氏兄弟为之迷恋的,一定是这种兼具了感性与性感的迷人气质吧。
    我们要感谢具有艺术家气质的曹植,没有他对甄妃强烈的暗恋和精彩笔触,我们是不会知道在那乱世之中还曾经存在过这样一位女性。而我们也要感谢曹丕,如果不是他先独占了甄妃,曹植也不会把自己一腔难以排遣的思慕用文字发泄出来的。
    第四位 皇帝 曹操
    “皇帝”在塔罗牌中代表着父性,以及阳性,富有坚强的意志,无上的权威,反面亦有任性、暴虐和残忍。
    曹操没有称帝,但这“皇帝”二字的霸王之气,也只有他能当的起。三国人物众多,想面南背北的少说也有十几号,但孙权失之幼齿,刘备失之柔弱,余者碌碌不足为道,惟有曹操真正拥有那种睥睨天下,气吞万里的霸者气概。讽刺的是,这位写出“万姓以死亡千里无鸡鸣”的诗人,却也是一位嗜杀的暴君。“皇帝”的正反两面,都在这位霸者身上得到了体现。
    本该称帝的他并没有篡位。是赤壁和汉中的两次惨败磨蚀了这位老人的雄心?还是说他心中仍旧残留着一丝对汉的忠诚抑或对荀彧的歉疚?这个不得而知,但有一点却是明确无误的:
    “若非有孤,天下不知几人称帝,几人称王。”
    诚哉斯言。
    第五位 法皇 刘备
    法皇充满了怜悯与慈悲,他是正义力量的源泉,深厚宽容,对人来说很值得信赖。
    这张牌的选择我犹豫了很久,尽管刘备是不二的人选。
    按三国志来说,先主乃是一位枭雄;即使按演义来说,也是“状刘备之善而近伪”。关于他的仁德,真的没什么好说的,大家心里明白就可以了。志且不说,当年我看演义的时候看到那段刘安杀妻,就看的毛骨悚然,无法想象这传说中那仁慈的皇叔大人居然还笑嘻嘻的,从此对大耳贼的印象大打折扣。
    后来读了正史,对刘备的反感少减,印象却更加明晰起来,用周瑜的话说就是“刘备寄寓,有如养虎”,丫根本就是一个逮哪儿吃哪儿,吃哪儿灭哪儿的枭雄啊。也罢,毕竟三国人物已经脸谱化了,就随他去吧。
    第六位 恋人 周瑜
    曾经和几个朋友开玩笑,说三国名人虽多,但拥有能令少女们尖叫的偶像潜质的人,唯有周瑜而已。
    这是理所当然的,周大都督具备了几乎全部偶像的特质:英俊,浪漫,年少得志,风流儒雅。轻轻一句“曲有误,周郎顾”,撩动了多少古今女性的心,大有“玉指冰弦,未动宫商意已传”的曼妙境界,何等罗曼蒂克。说不定那句民谣是错误的,实在该是“周郎顾,曲有误”,又有哪位妙龄少女能经的住周大都督一瞥而不心慌意乱的呢?
    记不得哪里看来的诗句:“忆当年,三尺青锋怀天下,一骑白马开吴疆”,少年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说不尽意气风流。拿新新人类的话说,真是酷毙了。
    以前作过一个测试,让朋友们以一字概括三国人物,诸如曹操之奸、刘备之仁、关羽之义、张飞之猛、庞德之忠、诸葛亮之智等等,当提及周瑜之时,大家却异口同声地说道:“帅”。真怪,周瑜一生功绩彪炳,但大家却认为他最突出特点是帅,帅到连他的功绩也要为之逊色的地步。这帅当然不是指相貌——周都督在正史里不过是“壮有姿貌”——而是气质,那种优雅华丽的气质。
    莫说周瑜是演义造出来的明星。就连陈寿写完《三国志周瑜传》后,都觉得意犹未尽,于是也情不自禁地八卦了一下,把周瑜精于音乐的逸事增补其后。这对一贯惜墨如金的陈寿来说,实在是难得一见,也许他觉得这等妙事不记下来委实可惜吧。
    周都督的风采,大概真的如裴注所云:“若饮醇醪,不觉自醉。”
    逆位的恋人代表着敏感,善嫉,而且小肚鸡肠——当然,那就是演义中的他了。
    第七位 战车 关羽
    战车锐利,锋芒毕露,以最直接的方式展现出无以伦比的强势与主动。这种自信可以肆意飞驰,扫平一切障碍;然而若不加以收敛,便会失去控制,跌落深渊,最终而致倾覆。
    白马,残阳如血。
    “吾观颜良,如插标卖首耳。”
    其声洪洪,随后一骑绝尘。偃月刀寒光一闪,已然人头落地,三军震惶。
    张辽道:“没有人能打败他。”
    曹操道:“为什么?”
    张辽道:“因为没人比他更自信。”
    ※※※
    洛阳,残阳如血。
    盒内首级,须发戟张。
    曹操道:“他本不该死,没有人能打败他。”
    司马懿:“是的,他败给了自己。”
    曹操:“为什么?”
    司马懿:“因为没人比他更骄傲。”
    第八位 力 张飞
    力并非只是强硬之力,牌面的另外一层含义是柔软之力,钢中带柔,阴阳相济。
    张三爷算得上是三国第一妙人,大胡子,丈八蛇矛,动辄喜欢哇呀呀呀瞪眼怪叫。他大哥得一“仁”字,二哥称一“义”字,三爷也只能占了一个“猛”字。是啊,张飞多猛哇,虎牢关前群雄束手,偏他头一个冲过去与吕布单挑,几十个回合下来虽没胜可也没败;长坂桥前只一声“燕人张翼德在此”,喝退曹军百万之众,震得张辽、夏侯渊、夏侯敦、许褚、曹仁等曹营名将不敢近前,这又是何等勇猛。
    然而这一个“猛”字,却不知害了多少三国名将。大家的习惯性思维没法相信:这虬髯大汉心里,却藏着不知有多细密的心思。人人都道三爷莽撞,可谁也没想到长坂桥遮天蔽日的灰尘后是二十匹马和二十条树枝;人人都道三爷好吃酒爱误事,结果一番吃醉,生擒了刘岱;二番吃醉,赚了巴郡老严颜;三番吃醉,战跑了威风八面的张郃。若天下粗人都是如此,只怕聪明人都要羞愧死了。
    据说张飞擅书法,擅画美人,还曾在八朦山上立马勒铭(据说是赝品,不过没关系),好生豪气。粗中有细,刚中带柔的这套内家功夫,不知是不是三爷在描摹美人的时候练出来的心性?
    第九位 隐者 徐庶
    隐者代表的,并非仅仅只是字面意义上的隐居。它也有暗示着困窘的环境,以及难以伸张的心向。这种束缚是内在的,源自于隐者本身消极的态度。
    身在曹营心在汉,这对于关羽只是暂时,对于徐庶却是永恒。
    没有人比徐庶的立场更为尴尬。他背弃了赏识自己的明主,转投了杀母仇人麾下;他有满腹韬略,却发誓不设一计一谋。忠诚与孝义之间,徐庶首先选择了后者,于是北归曹操;而当徐母死后,他却又选择了前者,唯恐天下人耻笑。这是一个矛盾的人,当命运降临的时候,他亲手作了最不情愿的选择,把自己封锁在一个两难困境之中,并且越缠越深。
    于是,他变成了一位隐者,完全隐没在时代洪流之中,悄无声息。从此再没人见到过那曾经狂荡的单福,也再没人领略过徐庶哪怕一星半点的智略火花。在其他明星交相辉映于乱世天空时,这一颗星星却黯然隐没,让人扼腕叹息不已。
    有才难伸,这是一出正剧;而当这局面是自己造成的时候,正剧就变成了悲剧。
    徐庶的结局演义中没有交代,只有在正史中略有提及。当诸葛亮兵出陇右之时,无意中得知自己的老友仅仅只是一名右中郎将、御史中丞的时候,不禁感慨道:“魏殊多士邪!何彼二人不见用乎?”
    不知道那时候的徐庶,究竟会是什么样的心境。
    第十位 命运之轮 孔明
    命运如轮,不需要任何多余的解释,只此比喻就足以言尽,多一分都是赘言。
    对于丞相来说,命运确实是一味奇妙的东西。
    每个人身上都背负着自己的命运,但这位汉丞相身上的宿名感格外地强烈。水镜先生一句:“卧龙适得其主,不得其时”,已然在他初出茅庐时就奠定了冥冥之中命运的轮迹。
    初出茅庐的诸葛亮并不可爱,他太完美了,足智多谋,算无遗策,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简直不可思议。如鲁迅先生所言:“状诸葛之智而近妖”。我们看到的是一个神一般的存在,欠缺真实感,只可膜拜,却不能亲近。
    一直到北伐开始,我们才真切地感受到他身上那种沉重的宿命。跟随宿命而来的,往往是不幸;而当人们明知结果而仍旧不屈不挠地与之抗争时,不幸就变成了悲壮。也只有在这个时候,才能真正让我们觉察到诸葛亮身上那超越了智慧的伟大。这是一个人用一生来燃烧的命运,目的只有一个,他要逆天。
    诸葛亮最常说的一句话是“此天数也”,可惜他不是贝多芬,无法紧紧扼住天数的咽喉,于是只能在五丈原默默地禳星,拖着老病的残躯面对命运之轮的转动……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秦岭两侧的人们,或许都能听到丞相那命运之轮转动的沉重隆隆声吧。
    第十一位 正义 赵云
    正义的牌面是一位手持剑与天平的严肃女性,天平辨识善恶,利剑惩恶除奸。这张牌说的其实就是道德和正义的均衡,有一种强烈的进取势头,却有别于战车的冒进。因为正义行事秉持信念,而非个人情感。
    赵云是三国时代的另外一种完美。
    他武勇不输关羽,却行事谦逊;他智略不下孔明,却武艺高强;他重义轻利,怀忠不移;他方脸净面,白马白袍……想找出对赵云的褒义词,可以说上三天三夜;想找出形容他的贬义词呢?一部《三国演义》翻来翻去,却找不出一星半点。
    “赵云有什么缺点?”这问题想必会难倒好多人吧。大家心目中的子龙是一个完美的人,如他手中那柄长枪一般:凌厉、精悍、而且坦坦荡荡,全无矫饰。说来也怪,诸葛亮的完美让人觉得反而不够完美;赵云的完美,却丝毫不透着矫情与做作,一切自然而然,没有人会觉得不妥。
    至于正史里的子龙究竟地位如何,那都无所谓了。
    第十二位 倒吊男 姜维
    这是我最喜欢的一张塔罗牌,它象征的是坚忍与自我牺牲。
    姜维的老师是诸葛亮,于是他也同样继承了老师身上那沉重的宿命。
    殚精竭虑,惨淡经营,苦苦维持着蜀汉的生存,姜维面临的环境比他老师更为艰苦,但他一直坚持到了最后一刻。命运对姜维是残酷的,我总觉得“出师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满襟”这两句诗,既是说诸葛亮,也是说姜维。
    魏延踢翻长命灯,诸葛亮缓缓放下宝剑,长叹一声,说:“此天意也。”几十年后,姜维在成都面对着蜂拥而来的魏兵,同样大叫道:“吾计不成,乃天意也。”两番天意,诉说着这师徒二人的奇妙宿命。
    前几天我玩《三国无双四》,打到五丈原一役。魏军势猛,蜀军前锋纷纷溃败。到了中盘,蜀军又遭遇了新的打击,诸葛亮终于抗不住天命,长叹一声撒手人寰。
    就在这时,突然一条讯息闪过屏幕,姜维接替诸葛亮出任蜀军总大将。紧接着姜维头像闪出,带着悲伤与决然地说道:丞相,就让我暂且借用您的名义来守护蜀国吧!
    恰好我那时奔马路过中央高地附近,远远望见姜维一个人拿着三刃刀奋力搏杀,被潮水般的魏军士兵团团围住,他的背后就是蜀军的大纛。
    蜀汉最后的主帅。
    那一瞬间我确实是被感动了。
    第十三位 死神 司马懿
    死神意味着终结,是一切事情的结尾,就象《黑客帝国》的那句广告词:everything that has a beginning has a end。(万事有始必有终,又译:出来混,早晚要还的)。终结并不意味着结束,往往还隐含着新的开始。
    三分归晋,尽管司马宣王没等到孙皓来降的一天,但他是真正意义上的三国终结者,其余司马家的小辈不过拾其余荫,不足为论。
    三国既没,晋朝初兴,暗合了死神牌面。不过说实在的,我对晋朝实在没什么好感,这个从一开始就暮气沉沉的国家毫无新朝气象,无怪很快就被北方少数民族兄弟赶到了长江南边,然后被一个号称汉室宗亲的刘裕捏掉了,不过那就是另外一个故事了。
    第十四位 节制 荀彧
    节制意味着自我约束,平淡,也充满了对承诺的期望。
    荀彧是个沉静内敛的人,时人评价他“持心平正”、“谦冲节俭”、“德行周备”,在他身上几乎感觉不到身处乱世的激情,所余的惟有淡泊与持成。他不象郭嘉、贾诩等人一样光芒四射,但那种“非正道不用心”的恢弘气度却是别人所无法比拟的。
    他不留财,俸禄赏赐都散给族人;他也不居功,曹操先后十几次要授予他三公之位、封给食邑,都被谢绝了。功名利禄对荀彧来说,全无意义,他只是在作自己认为是正道的事,如此而已。这位曹操幕僚中不可或缺的人物每次建言之后,即退至幕后,悄然无声。
    然而谁也没料到,这个当初提议奉天子于许都的荀彧,最后却成了曹操授九锡的反对者。原来在他心中,一直默默地怀着对汉室的忠诚,并真心期待曹操能成为匡扶之臣。这份理想深藏在荀彧心里,竟然连曹操都没有发觉。
    两人之间的矛盾最终以一种带着浓重墨色的默契解决了。曹操送给荀彧一个空盒,荀彧服药自尽。整个过程没有激烈的辩论,也没有轰轰烈烈的抗争,甚至没有一个悲壮的自杀方式,荀彧承袭惯常的低调,安静地结束了自己的人生。
    临终之前,他将自己以往的文稿条陈一一焚毁,不打算让这些流传于世。这个一生内敛的人,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也未曾留下一句臧否的话语。
    不知道为什么,每次看到这一段,我总是联想到周总理,想到那叠未着一字的白纸。
    第十五位 恶魔 贾诩
    “恶魔”缺乏道德观念,也没有原则,它意味着随性的放荡、个人主义以及狡黠。它往往诱惑人们,激发出他们内心阴暗面的欲望。
    贾诩这个人没什么道德上的束缚,也没有理想或信念的鞭策,连命运似乎都与他无关。他是乱世之中一个无拘无束的人,凭借着自己的才智在险恶的政治漩涡里飘来飘去,却片叶不沾身,最后悠然做到了三公之位,活了七十多岁,还得以善终。
    不得不承认,贾诩的智谋是惊人的,那是一种恶魔般的智慧。苟活于乱世对于普通人来说,不算难事;但对于一个时刻处于政治大潮的高位者,却需要无比的狡黠才行。
    只因他一句话,李傕、郭汜反攻长安,败布杀允,万千民众复陷兵燹,天下由是大乱;也因他一句话,天子得以逃出生天,成全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曹孟德。众谓曹军不能追,诩谓可追,结果曹军大败;众议袁氏强盛,唯独诩劝投曹,数月以后,遂有官渡之战。那种直指人心的可怕洞察力简直就如同恶魔赐予的一般。
    有意思的是从贾诩的仕途履历中,我们看不出他有什么抱负,也不知道他有何信念;他由董至李,由李至段,由段至张,再由张至曹,辗转之间所求的不过是“家与身必俱全”,所行的不过是“救命之计”。即便是在后期,他也不跟高官显贵来往,低调生活;连曹操咨询他继承人人选的时候,贾诩也不肯直接了当地表达意见。或许这就是他苟活于乱世的秘诀所在吧。
    贾诩的这种风格后人多有恶评,连时人都对此不屑;甚至在贾诩位列三公以后,孙权还嘲笑魏国举人不当。
    “阖家平安,大小团圆,此生足矣。”
    这个拥有恶魔般智慧的男人也许会这样回答。
    第十六位 塔 董卓
    塔的牌面上画着一位国王,他被雷击中,正从高塔上摔下来。这是一张不吉利的牌,象征着过于极端而导致的毁灭。
    董卓无论在正史还是演义里,都是个十足的暴君,他的残暴行径令所有同时代的人都为之震惊。这个体形肥硕的家伙似乎完全不知道何谓节制,把人性残酷的一面表露的酣畅淋漓。最终这种暴虐让他众叛亲离,走向毁灭。吕布的叛变虽说是有美人计的缘故,董卓扔出去的那一戟可也起了不小的影响。
    但是,庄姜曾经这么评价董卓:“他可以说是三国里最幸福的人了。天下第一美女被他睡了,天下第一名马被他骑了,天下第一高手被他收了。”仔细想想,确实也是,董卓这一辈子完全由着自己性子暴虐胡来,想杀谁就杀谁,痛痛快快,最后作孽作到了头,也是一刀剁下,死的痛快。
    老天真是何厚董卓,何薄孔明呐。
    第十七位 星 陆逊
    星星是清新的希望之光,对未来充满了希望和憧憬,是天生的乐天派。
    希望之星永远出现在危难之间,受命于败军之际,挽波澜于既倒,扶大厦于将倾。诸葛亮是这样,陆逊也是。《三国志》里,身为人臣而单独立传者唯有二人:一个是诸葛亮,一个就是陆伯言。两个人是蜀吴山岳之镇,维系着一国兴衰。
    不知道为什么,陆逊在我心目中始终是一个二十出头的大男孩,瘦弱但是聪明,戴着一副厚厚的眼睛,仿佛哈里波特一般——尽管他在成名的彝陵之战时已经三十九岁,并且活到了六十二。大概是陆逊的遭遇实在太富有戏剧性了,让人情不自禁地朝着最有趣的方向去想象。
    其实不光我这样想,关羽也是这样想的,刘备也是。在他们这些人眼中,陆逊这样的年轻人根本不值得一提。结果他们错了,两员沙场老将以自己的性命、荆州以及数万蜀汉精锐,成就了这个不显山露水的年轻人的威名。
    强大的敌人、命悬一线的国脉、临危受命的年轻将军、奇迹般的反击以及漂亮的大逆转,彝陵之战几乎囊括了一切能打动人心的要素。一场壮丽大火托起来的是一颗冉冉升起的东吴之星。几乎在一瞬间,陆逊成为了一个传奇。
    讽刺的是,这位东吴之星也如同逆位“星星”所预示的那样,在随后的岁月里空有理想却经常遭遇打击,在反复的犹豫与拖拖拉拉中走完了自己的一生。这位晋升为大都督的星星在彝陵之战以后,就陷入了与曹魏在江东的漫长拉锯战中,尽管胜多败少,可惜都了无价值,一直在原地踏步;而在东吴内部,孙权也逐渐变的多疑残忍,可怜陆逊没张昭直言的胆子,只好私下里与潘睿抱头痛哭。希望之星的风采,已经是黯淡之极了。
    可惜。
    第十八位 月 魏延
    “月”象征着源自于内心的不安,不安定,亦隐藏着虚伪与背叛的可能。
    魏延是个苦人,他这一辈子就是在被人怀疑和猜忌中渡过的。
    他初次登场荆州城,砍死守门守卫要献城给刘皇叔,谁知道人家不领情,拨马去了江夏,魏延只好灰溜溜地逃去了长沙。他二次登场如法炮制,一刀砍翻韩旋,救了黄忠,开城投降。这次刘备倒没拂他的意,把长沙接管了。可这位大功臣却被诸葛亮一把拿下,喝令要斩,理由不过一个“事主不忠”的借口和脑袋后面的一块反骨。
    从此以后,魏延虽然成了蜀汉军中一员大将,可这员将却从来不受重用。粗粗算来,蜀军名将里,属他被派去使诈败之计的次数最多,这搁谁的头上,都是一件添堵的闷事。嗣后蜀中大将相继凋零,马超、赵云相继辞世,魏延还是没迎来他的出头之日。诸葛亮高高在上,还是不待见他。细读北伐一段,“气苦”二字几乎成了魏延的专属形容词。
    传说上方谷一战中,诸葛亮本来打算连魏延带司马懿一并烧死。只是这招实在太过阴损,后来被毛氏父子给删了。我对毛本腹诽颇多,唯独这一段觉得处置得当。不为孔明名誉计,实在是为文长鸣不平啊。
    当日诸葛亮说魏延脑后有反骨,日后必叛。这“日后”一下子就拖到了二十几年。南郑城前那三声“谁敢杀我”,想来是魏延压抑一生的委屈终于得以舒张……然后他就被马岱砍去了脑袋。
    当叛不叛,不叛却叛,落得个身首异处,真是个苦人,苦也苦也。
    第十九位 太阳 孙策
    “太阳”是生命之本源,牌面洋溢着青春活力,充满热情的进取精神,一如太阳本身。
    为了配这张牌,我想了很久。三国之中,名将有之,谋臣亦有之,但他们大多身怀心机思虑深重,对阵单挑的时候莫不是怒眼圆睁牙关紧咬,实在不够阳光。仔细想来,能配得上这张牌的人实在是凤毛鳞角。
    唯有一个人,小霸王。
    别的不提,单就孙策与太史慈一战,就足堪“阳光”二字。两个人都是意气风发,从一开始就显出阳光少年本色。这边众将苦劝不住,孙策偏要去观觇刘繇营寨;那边刘繇严令不听,太史兹偏偏要跳将出来去擒孙策。
    于是两个虎头虎脑的别扭小孩各自甩脱同伙,迎头便来战。两人正值年轻,精神头十足,于是这一战打的当真是神采飞扬。一边兵器相磕,一边嘴里还互斗。这骂既不是诸葛亮骂王朗式的直白,也不及张飞骂吕布式的狠毒,而是全然属于少年人式的楞头与好胜。
    “那个是孙策?”
    “你是何人?”
    “我便是东莱太史慈也,特来捉孙策!”
    “只我便是。你两个一齐来并我一个,我不惧你!我若怕你,非孙信符也!”
    “你便众人都来,我亦不怕!”
    何等直爽,何等坦荡,哪里是生死搏杀,分明是天真烂漫。
    甚至到了第二日,两个人还各执彼此的小戟兜鍪,列阵叫骂:“太史慈若不是走的快,已经被刺死啦!”“孙策的头在这里哦!”活脱脱两个孩子神气。
    恐怕在场诸将见了此情此景,都已忘记了胜负之争,而是俱各摇头叹息,心中暗道:“年轻真好啊……”
    第二十位 审判 罗贯中
    “审判”源自于圣经中的最终审判,意思是当世界末日来临的时候,将会有一个审判之日,届时所有在地球上生存过的人,都将在这一天接受公正的判决与评价。
    适合这张牌的人,也只有罗贯中一个人了……
    虽然罗贯中一贯拥刘反曹,但若没有他的如掾大笔,只怕三国也会如其他时代——比如五代十国——一样,被历史的尘埃逐渐淹没,不为人知,这世界上也就少了许多的乐趣。
    总之,还得谢谢罗贯中,为他在这塔罗牌中安排一席之地。
    第二十一位 世界 所有三国的爱好者们
    “世界”意味着完满、圆融,一切事情都得到了合适的解决,达到一个调和的境界。
    每次看罢三国,掩卷却难掩心潮彭湃。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我们这些身处一千多年后的读者审视奔腾汹涌的时光洪流,已能俯瞰英雄一生沉浮,古国几朝兴衰。也许,《三国演义》电视剧的片尾曲更能准确地表达出这种心情:
    暗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争鸣。
    眼前飞扬着一个个鲜活的面容。
    湮没了荒城古道,荒芜了烽火边城。
    岁月啊,你带不走那一串串熟悉的姓名。
    兴亡谁人定,盛衰岂无凭。
    一夜风云散哪,变幻了时空。
    聚散皆是缘,离合总关情碍。
    担当生前事,何计身后评。
    长江有意化作泪,长江有情起歌声。
    历史的天空闪烁几颗星,人间一股英雄气在驰骋纵横。
    谨以是文献给所有三国的爱好者们,三国与我们同在。
    ※版本出处:幻剑书盟※
上一篇 回目录 下一篇
电脑版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