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学评论和研究>> 三国评论精选>> 正文

三国闲话·大时代的谢幕者


    在小说里,十八路诸侯讨董贼是很浩大一事。给我的感觉是:董贼克扣了很多地方干部和中央干部的薪水,王老头为了保证自己的财源让董贼的秘书曹操去刺杀他,曹操没成功,就一道烟溜回去家去了。为了洗脱自己通缉犯的恶名索性把事情闹大。发檄文,召诸侯,十八家地方干部召集武装部队讨伐中央。说好听叫讨逆,其实就是一次内战。与美国南北内战的区别是没有组成另一个政府而已——其实是成立的,韩馥和袁绍拥立了刘虞,不过那老头没敢而已……
    十八路大军杀气腾腾的去打董贼,一上来就兵顿汜水。大家急的团团转时,关羽出来力挽狂澜,温酒斩华雄——说实话,一个已连战两阵的人你还挑不了他,实在丢脸。所以关羽斩了华雄不足为奇,唯一特点就是快的吓人了点——然后大家乌秧乌秧的杀到虎牢关——这里我要鄙视老罗一下,其实汜水和虎牢是同一座关……可能老罗嫌只有一坐不过瘾,于是凭空多了一座——又是遇到吕布,呼呼斩了几个傻瓜,诸侯全傻了,还是三个通缉犯齐上赶跑了吕布。董贼撤出洛阳。诸侯做鸟兽散。
    老罗写这个十八路诸侯讨董贼,给读者的印象是:所谓的诸侯全是白痴。那么多人居然先困于华雄后顿于吕布。如果没有刘关张三人,诸侯攻势就是一次彻底的失败。
    后来我翻了一下三国志,发现了更多的BUG.首先,讨董贼的一共只有十三路,不知道老罗哪里又凑了五家——不过他加上了公孙瓒是为了便于三兄弟出场,不过事实上讨董贼期间三兄弟全在幽州做通缉犯,自顾不暇,哪里有空去和吕布叫板?其次,说是十八路诸侯连营N里,人马有N万,大有超越赤壁八十三万曹军之势。可事实上,真正与董贼交手的两人而已,孙坚,曹操。曹操在荥阳遭到伏击大败,而孙坚几经挫折击败了董贼,却兵顿洛阳。而袁绍他们那帮人“置酒高会”,喝酒看MM呢,压根没和董贼交手。
    但联系一下三国后来的事迹,我逐渐发现,十八路诸侯讨董贼的真正意义。
    首先,请允许我罗嗦一下,把十八路诸侯报一下:第一镇,后将军南阳太守袁术。第二镇,冀州刺史韩馥。第三镇,豫州刺史孔□。第四镇,兖州刺史刘岱。第五镇,河内郡太守王匡。第六镇,陈留太守张邈。第七镇,东郡太守乔瑁。第八镇,山阳太守袁遗。第九镇,济北相鲍信。第十镇,北海太守孔融。第十一镇,广陵太守张超。第十二镇,徐州刺史陶谦。第十三镇,西凉太守马腾。第十四镇,北平太守公孙瓒。第十五镇,上党太守张杨。第十六镇,乌程侯长沙太守孙坚。第十七镇,祁乡侯渤海太守袁绍。
    后来他们的下场,袁术在跋扈了一段后死的很惨,韩馥在联军解散后立刻被袁绍夺了冀州,豫州刺史那家伙后来被曹操排挤了,刘岱被曹操收编,王匡好象被袁绍并吞,第六到十一镇那些人先后被曹操压制或吞灭,徐州刺史大家知道三让徐州的事,不谈,孙坚死于刘表之手,公孙瓒后来在官渡战前死于袁绍。马腾活的长一点。
    这些人乃是当时汉王朝的精英中的精英,却在数年内完全土崩瓦解,在他们的血泊中,站起了曹操刘备和孙策这样的新兴势力。
    想起曹操那句话“任贤唯举”,是完全抛却了门第观念,他的手下人才之丰富凌驾于任何诸侯之上。可以说,十八路诸侯讨董贼,使所有诸侯开始意识到:旧王朝的秩序已经不复存在。乱世真正开始了。于是从十八路诸侯解散后,新一轮的势力新分配立刻拉开了序幕,天下立刻开始了毫无秩序可言的弱肉强食。而在这个时候,对旧时代拒绝最彻底的曹操就占据了压倒性的优势。十八路诸侯的讨伐象征了汉王朝实际的崩溃,象征了乱世的开始,这就是我的结论。
    最后谈一下此次联军对曹操的影响。曹操在联军期间写下了“白骨露于夜,千里无鸡鸣”的著名诗句,委婉的表达了对诸侯们的不满。可以说,那时的曹操多少有点匡扶天下的豪情和报国的壮志。但在诸侯们的推委不前下,曹操看见了政客的真正虚伪本色。曹操当时说了这么一句话:“竖子不足与谋!”
    我仔细想那句话,分明可以感觉到其中的愤懑,藐视,更多的是悲伤。或许从那一刻开始,曹操才真正看清了所谓的政客,所谓的天下,也明白了乱世的道路。那个以前特立独行执法严格的专心的小吏曹操至此结束,这一句无比哀伤的话宣称了一个奸雄的产生。他在那一刹那告别了以前所有的雄心所有的理想,剩下的是对乱世的征服之心。这就是我的看法。
    王允篇王老头出场是很忽然的,不象一些重要人物出场前都有伏笔。王老头一出场就给我白痴的印象:平白无故编个生日让大家去呜啊呜啊哭,也不怕混进个把奸细——我一直在猜王老头是不是只想先捞些生日礼物,然后岔开话题5555哭一阵了事以省饭钱——曹操说的好::“满朝公卿,夜哭到明,明哭到夜,还能哭死董卓否?”当时王允定然丑态毕露。我更怀疑王允要除掉董贼究竟是为了替汉朝除害呢还是为了保证自己的财源……然后他就乖乖把七星刀给了曹操。我想王老头太蠢了,万一人家拿了刀反身给你告密,你立马完蛋。
    不过王老头也就是迂腐点,智商还是很高地,充分表现在美人计和连环计问题上,处理的精妙。一次很成功的计划。最妙的是这段:“温侯何不从太师去,乃在此遥望而发叹?”布视之,乃司徒王允也。相见毕,允曰:“老夫日来因染微恙,闭门不出,故久未得与将军一见。今日太师驾归眉坞,只得扶病出送,却喜得晤将军。请问将军,为何在此长叹?”布曰:“正为公女耳。”允佯惊曰:“许多时尚未与将军耶?”布曰:“老贼自宠幸久矣!”允佯大惊曰:“不信有此事!”布将前事一一告允。允仰面跌足,半晌不语;良久,乃言曰:“不意太师作此禽兽之行!”
    这一段表演出色已极,与前面那个傻王允判若两人。
    到后来,董贼死,西凉反,长安破,吕布要带王允东出武关,王允不从,吕布只得走。王允被李郭俩流氓杀了。
    老罗意犹未尽,假惺惺的题诗:“王允运机筹,奸臣董卓休。心怀家国恨,眉锁庙堂忧。英气连霄汉,忠诚贯斗牛。至今魂与魄,犹绕凤凰楼。”
    老王是个忠臣,而且是司徒——注意,司徒可不是随便可以当的,需要惊人的政治才干。在演义里,政治才干我看不出来,但是谋略术是很优秀的。他算是为国除了一大害,更重要的是,他为美人计+离间计+……的连环计提供了新思维,使的政治斗争进入了一个新的境界。如果抛却前面白痴愚忠的王允不算,老王还是个成功的人物。
    可是同时,他也背负着士大夫最终的归宿。汉朝是重视贵族血统的地方。袁绍被人那么推重,只因为他“四世三公”,二乔那么牛,只因为他们老子乔玄当过太尉。而自曹操开始,任贤为举,贵族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而新兴势力开始登台。王允在风雨飘摇的时代只能作为贵族的最后一个老分子用一些鬼蜮伎俩来做事,实在是很可怜地……
    陶谦篇演义里的徐州刺史陶谦乃是一介“为人温厚纯笃”的大地主。出场时很简单:曹操的老爸搬家路过,陶谦派手下人前去护送,属于拍孟德马P的事,结果弄巧成拙,那派去的张某人见利忘义,杀了曹家满门——顺带说一下,那曹老爷的死样很丢脸:“是夜风雨未息,曹嵩正坐,忽闻四壁喊声大举。曹德提剑出看,就被搠死。曹嵩忙引一妾奔入方丈后,欲越墙而走;妾肥胖不能出,嵩慌急,与妾躲于厕中,被乱军所杀。”
    居然是被一个肥婆害死,可见曹老爷品位奇特,眼光独到。
    曹操听说老子死了,“哭倒于地”。至于其中有多少奸雄成分我不知道。反正他立刻“切齿”去打徐州了,而且是全军出击,除了文若,仲德两位文官外,其余都杀去了徐州——注意此举,此举看似完全为了报父仇失去理智,但却是非常缜密的行为。一,兖州以西当时没有劲敌,二,文若和仲德恰是军中最有谋略的二人,三,守护的乃是非常关键的军略要地。可以说这个布置是非常成功的,即使后来吕布意外出现在山东,兖州全境也只被他攻取一半。曹操如果真象后面所说的那样为了报父仇而怒不可遏疯狂出击的话,很难做的如此缜密。可见他这次疯狂的出师多少有一点政治手腕在内。
    曹操攻打徐州,陶谦还满脸慈善的出来企图化干戈为玉帛,被打的落花流水。没奈何,叫人去北海叫救兵。刘备来了,孔融来了,田楷来了。加上吕布在后作祟,曹操退兵了——此处有事情需要注意。陶谦、田楷、孔融、刘备的兵力合起来已经等于青州和徐州的联合军,其兵力已经可以与冀州袁绍相比,居然还不如曹操,也为后来的事埋下伏笔。
    陶谦在面对曹操是十足的无能。居然说:“曹兵势大难敌,吾当自缚往操营,任其剖割,以救徐州一郡百姓之命。”这一招看似仁德,实则无能之极。在刘备来后,陶谦“见玄德仪表轩昂,语言豁达,心中大喜”于是就要求“让徐州”,被刘备义正词严的拒绝了。窃以为,这是一出绝妙的戏。陶谦岂会真心让徐州?这套把戏与刘备临死前对诸葛亮所言:“若不可辅,君可自为成都之主”的效果一样。欲擒故纵是也。而刘备枭雄如此,岂能不明其意?立刻就摆出仁德嘴脸:“万万不可!万万不可!!”于是两人假意推让一番。虚伪的很。
    陶谦不久就要死了,于是临死前又叫玄德来要让徐州——注意刘备的话::“君有二子,何不传之?”这一句话妙极。我想——私自揣测——陶谦或许真的又用欲擒故纵:一旦玄德推辞,他就顺水推舟把徐州给自己的儿子,又请玄德“善为辅之!勉之勉之!”可是玄德先把“君有二子”说了出来,陶谦没法再开口,只得一直让下去。于是徐州坐入玄德之手。
    所以说,陶谦属于文武都失败的:用兵上惨败于孟德,手腕上更输于玄德。到头来枉为他人做嫁衣裳。
    历史上,陶谦是这样的:“是时,徐州百姓殷盛,谷米封赡,流民多归之。而谦背道任情:广陵太守琊邪赵昱,徐方名士也,以忠直见疏;曹宏等,谗慝小人也,谦亲任之。刑政失和,良善多被其害,由是渐乱。下邳阙宣自称天子,谦初与合从寇钞,后遂杀宣,并其众。”
    看明白了吗?这么一个好好的徐州,他一来就搞的污七八糟乌烟瘴气,还居然放纵寇匪杀人越货。我真怀疑曹操的老子就是他亲手杀的。这样一个老流氓,失败是应该地。可是这里又开始了一个疑问:这么一个人,为什么要把他写成“为人温厚纯笃”
    的人呢?
    归根结底是老罗的蜀汉情结作怪。鲁迅曰:老罗写刘备“状玄德之长厚而似伪”,就是把他写的太忠厚了反而虚伪。而玄德这样一个“仁义”的人,他所援救的如果是个杀人越货的流氓刺史,真的破坏他的形象,无奈只得美化一下陶谦。可惜再怎么美化,这个家伙还是很失败。我认为。
    看一下注引,陶谦的老子是余姚的县长。也算世家子弟。他招惹曹操是六十三岁,说明也算遗老了。旧汉势力的代表,在新兴势力面前一败涂地。无论如何玩弄政治手腕,居然还不如一个卖席子的小子。故汉的官僚制度在乱世面前确实已经失去了所有的生命力。也不能怪陶谦无能,他也算汉吏里的佼佼者。唯一可悲的是,他遇到了乱世。
    骑兵第一人
    三国里论步兵,孟德为首,论水军,周郎不做第二人想,论到骑兵则难说了。温侯、马超、赵云、曹仁、夏侯妙才个个都是龙精虎猛的男子汉,尤其是前三个,属于内外兼修美体养颜的典型,人长的帅(传说),单挑也都未曾输人,所以人气很旺。估计再加一个张辽可以凑个骑兵F4啥的。
    但说实话,论及骑兵作战,这三个人还都不算顶级。最优秀的,其实是公孙瓒那老头。
    公孙老头在三国里其实也是个死跑龙套的,先引出了刘备,又引出了赵云。引完赵云后老罗再未提他,一直到官渡前了,想到他了,于是借了一个探子的口几句话就把他的故事结束了,那叫一惨。
    其实公孙老头在东汉来说,其地位差不多有点象飞将。骑术极精,又熟悉漠北地形,匈奴屡入寇都被他打的屁滚尿流,看去简直象霍去病似的。尤其是那骑兵带的,白马阵名闻天下,以至于匈奴只能扎草人挂上公孙瓒的名字射着玩,射中了还喊万岁,标准的意淫。现代被人幻想的美女都是可遇不可求之辈分,那时被人意淫的将军都是无敌人物。
    公孙瓒在演义中的具体战例仅两次:一次在界桥和文丑猝然相遇,挑之,败,落荒而逃。当时跳出来一个少年英雄救美,几下把文丑赶跑了,然后自称赵云——其实那年他都快30了还少年……——公孙瓒当了一回龙套。第二天去和袁绍开战,得意的摆了个什么白马阵,被审配一阵弓弩射的鬼哭狼嚎——注意,审配的弩在官渡初战也起到决定性作用,厉害啊——袁绍人马斩将夺旗的杀了过来,这时赵云再次英雄救美。给人的印象是公孙瓒真叫失败。
    但是冷静的想一下,公孙瓒在191年与袁绍交恶,200年死,前后与袁绍交战达九年。在辽东公孙康和河北袁绍黑山张燕的夹攻下撑九年,不容易啊。何况他当时年纪也老,不复勇猛了,手下除了赵云又全是白痴,九年时间,他凭借北平一地的物力财力依然可以和雄兵百万的袁绍征战一方,真的是个优秀的人物。
    老罗写三国时,一贯用如是手法:把某名将写成白痴以衬托另一人。如皇甫嵩公孙瓒之类老名将还有曹操手下的于禁乐进都被牺牲了。可叹的是大家更容易被三国演义蒙蔽,生生的把三国骑兵第一猛男给忽略掉了。
上一篇 回目录 下一篇
电脑版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