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学评论和研究>> 三国评论精选>> 正文

再写三国 (一) 太平道


    作者:holybull
    太平道
    天灾,人祸。这恐怕是对东汉末年最简单明了的刻画了。黄河两岸的连年大旱,彻底打碎了农业为基础的社会秩序。流民如蝗,盗贼蜂起,这就是那时的现实。
    在现实中无法得到保障,就只好寻求精神上的寄托,于是邪教产生了。
    太平道的发起人张角,传说是一个落地秀才。那时没有什么科举,所以也不知道这落地了的秀才,究竟是如何一个身份。一个讲究出生门第的时代,推举是最为简单实用的;而一旦公认的,身世判定成为评判人物的一个出发点的时候,推举本身也具备了极强大的说服力。
    扯远了,张角的所谓秀才出身显然是罗灌水杜撰出来的。也许他只是随着一位学者学了些书经之类的,学的可能还不错。于是,他的老师想为他谋个功名,但最终却只是空欢喜一场。所以,张角很郁闷,开始喝酒,开始没日没夜的睡觉。(读书人发泄的方法真实没创意。)
    睡多了,喝多了,渐渐的就不太有效了。也许他还有一个研究黄老之道的朋友,总之他在玄学里领悟到了另外一个境界。他逐渐超脱了原先浑浑噩噩的状态,全身心的投入到信仰的怀抱里。他并不是哲学家,多少算一个思想家,他的《太平清领道》还是有些价值的。
    不过那时候,他的邪教还没有产生,他仅仅在少数的同伴之间传扬着他对天地万物的领悟。那时候,他依然是一个读书人。但流民如蝗,盗贼蜂起的现实,给了他契机,一个把他的思想宣扬给天下的契机。张角的骨子里,终究是一个读书人,读书人见到天下人的苦难,总是有一种救民于水火的冲动。他做不了官,于是就只好在精神上减轻人们的痛苦。他开始在一定的范围内,宣扬他的理论,引起人们的共鸣。也许,他还是一个愤青,开始含沙射影的攻击政府。这样一来,他的信徒开始增加了。在受苦难者面前,斥责引起苦难之人,是博取支持的最有效手法。张角一定使用得很好。
    张角开始准备建立自己的宗教。他有很多信徒,特别在他家的周围。信徒们开始把自己与旁人区分开来,以体现他在信仰上的不同。宗教是信仰的集中,只有宗教的建立,才能维持住他们崇尚的信仰。张角可能还没有意识到这些,但他直觉应该这样去做。
    现在张角已经不是一个人了,他有很多的追随者与他一起来制定教规,演习仪式。而张角在自称神之意志的同时,也不忘给那些为建教出过力的兄弟们加以封号。这样,太平道产生。这也使得后来的黄巾起义,多少带有了一点宗教起义的色彩。
    宗教的传播是及其可怕的,尤其还是在市场丰富的情况下。太平道一举席卷八州,教众30多万人。张角身边也逐渐聚集了一批有能的教众,其中也不乏野心勃勃之辈。也许,张角本人就是一个贪心不足的人,现在他有了死心塌地的追随者,自然开始不满足白身的现状。
    可是他又不能做官,一个被人贡在神龛里的人,自然不会去做什么司徒、州牧。
    于是他选择了造反。
    对于现状的不满,造就了太平道领导人们对政府的不信任。而随着教众与官府的冲突,这种不信任上升成为了对立,造反的时机慢慢成熟。
    不过,张角并不心急,他读过的史传教导他,凡事要有充分的准备才有可能成功。张角开始布置了。一方面他开始将教众军事化,依地域,一万人左右为一方,共设了36方。(似乎是对应阴阳家的36天罡,但由于方名没有流传下来,所以难以考证。
    )每一方都由武勇的人担任骨干。另一方面他开始向官宦下手,发展朝中内应。准备这些,花了他十几年。
    一切停当之后,张角开始了造反倒计时。可就在这个时候出来了一个告密的(实在太是时候了)。封諝与徐奉两个中常侍被车裂,马元义被杀,洛阳左近千余教徒被捕。一时之间,京畿之地人心惶惶。
    接到消息的张角也急了,他怕朝廷来围剿他。在权衡利弊之后,他决定干脆提前造反,来个鱼死网破。于是上演了天下响应,京师震动的黄巾军起义,揭开了一段纷乱、华丽的争霸史。
    纵观张角的前半世,他恰好充分的代表了汉末民心的走向。从一开始报国无门,到后来的投身邪教,再后来的改朝换代,张角走过了一条属于普通百姓自己的心路历程。同时又依靠自己的能耐,掀起了一场属于百姓的变革风暴。无论结果如何,张角都已不逊于英雄这个称号了。
上一篇 回目录 下一篇
电脑版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