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马列毛思想>> 新西游记>> 正文

第一回 如亲显化享灵山 金蝉破戒贬东土


    为求正道,悉达多修行六载,在菩提树下成佛..
    母命难违,金蝉子酒乱真性,与娇妻重温鸳梦..
    诗曰:
    尔时世尊心憨慈,宴乐三宫终不溺。
    参访鹑衣月林寒,坐禅巢顶雪山寂。
    革钵罗树悟正道,竹林祗园传妙义。
    一从白马负经来,数声清誓拨痴迷。
    话说古天竺有个迦毗罗卫国。这一年春上,王后摩耶夫人妊期将满。因是头生孩子,按照当地风俗,须回娘家坐蓐。国君净饭王即遣车马侍从护送王后回天臂城——摩耶原是天臂城善觉王的长女。途经蓝毗尼园,王后见红否出墙,满园春色,心中欢喜,遂令驻辇,下车去园中游玩:看不尽桃李争艳,赏不完新柳婆裟;忽见一株无忧树满枝繁花,摇曳东风,端的可爱。便趋步过去抬手欲折枝花儿。不料惊动了胎气,小王子便自王后右胁下徐徐诞生。
    那王子落地,不需别人扶持,就东南西北周行七步,一手指天,一手指地道:“天上地下,惟我独尊。”时空中有仙子奏乐、飞天散花,又有九条神龙口吐清波,为王子浴身。那净饭王闻讯赶来,见王子眉清目秀,甚为喜悦。遂与夫人商议,为其取名“悉达多”。
    悉达多渐长。国王延请国内名师,教授王子五明六艺①。王子天资聪颖,勤学不辍,因之文才武略,无不咸备。时国王已年迈,满心指望儿子日后能承桃继位,遂立悉达多为太子;并聘娶耶输陀罗公主为太子妃。公主妍丽娴雅,太子深爱之。婚后不久,便生子罗睺罗。国王欣慰,又赐悉达多寒、暑、温三宫。太子可依时令迁居。真是无冬无夏,不潮不燥,笙歌盈耳,钟鸣鼎食!然太子心性多愁善感,悲天悯人,见人世间满目弱肉强食、生老病死景况,为寻求百苦根源与解脱之道,毅然于一个春寒料峭之夜,离开娇妻爱子,弃家修行。净饭王知晓后,十分悲伤,遣大臣苦劝太子回宫。可太子心如磐石,不改初衷。国王无奈,只得差本族中■陈如等五人侍从太子修道。
    太子出家后,剃除须发,辗转于摩揭陀国几处山林间,访道苦修:他“日食一麻一米”.着褐衣②,卧荆棘;修习“禅定”时,太子打坐静虑,不知日月,以至“鹊巢顶,三层垒”..漫漫六载,便这般熬过去了。这年岁末,太子来到象头山山下的尼连禅河畔,临水照见自己蓬头垢面形容,领悟到仅以种种苦行磨砺身体,于参道无益,便对五侍从说要入河沐浴。众人以为太子半途而废,忿喟而去。太子只好自己下河洗浴。浴毕,太子抓住水畔小树,想爬上岸,可又饥又倦,浑身已无一丝力气。正危急间,一个素朴秀美女子赶着雪白羊群过来。那牧女见水中太子奄奄一息,忙放下怀抱的羔羊,救他上岸。睹其面有饥色,又去采野果,羼上杂粮,熬了一罐糜粥献上。
    太子吃罢粥,身上添了力气。真诚谢过牧女,迈开步行了约十里之遥,来到一棵高大的菩提树下,见有一块又圆又平的石头。太子遂在石上铺了些① 五明六艺——明是学术之意。五明指声明、工巧明、医方明、因明、内明;六艺指札、乐、射、御、书、数。
    ② 褐衣——以兽毛或粗麻织制的短衣。为古代贫民衣著。
    吉祥草,面朝东方结跏趺坐①,左手成定印.端身正念,发誓:“若不得正觉大道,宁可碎身,决不起坐!”
    太子初坐不久,风起云涌,下起大雨来。雨借风势,斜打太子,眼看衣裳要湿,惊动了菩提树守树的仙女,忙牵扯繁枝茂叶遮护太子。
    雨停后,却又来了魔王波旬。波旬惟恐太子得道后会败他的基业,夺他的香火,遂令众罗刹、夜叉持刀弄剑,吆吆喝喝,惊扰太子。太子安坐树下,岿然不动。任凭众鬼怪刀光剑影,凶声恶气;他眉不皱,色不改,视若无睹。
    诸魔闹哄乱腾了三日,波旬观太子不怖不恐,只得鸣金收兵。眉头一蹙,又生一计,令数十魔女,沐浴涂香,靓妆艳裳,去蛊惑太子。众魔女个个美艳风骚,熟谙风情。见太子眉清目秀,气宇轩昂,不禁春情勃发,将悉达多团团围住,初舞之蹈之,搔首弄姿;继而袒胸露尻,嗔笑嗲语,极尽撩拔之能事。那太子,目不斜,心不悸,瞑然静虑,惟冀望断大烦恼,得大智慧,解脱轮回之苦。诸魔女献媚邀宠三日,鬓散钗斜,一身粉汗,见太子石头人儿似的,不喜不慧,无动于衷,各自愧赦,恹恹退回。波旬无计可施,只得率残兵败将驾狂风遁回欲界六重天了。
    众魔离去,云雾消散。悉达多顿见穹苍高旷,一轮明月,皎洁如水,洒向林野;乾坤清澄,天地圆融,四极无滞,湛碧空光。太子忽觉自身通体羽化,御风倘佯于玉鉴朗星间;缥缈无藉,随心翱翔于大千世界:瞰长川如带,奇峰若谍,谷下红芙蓉寂寞开放,涧中逍遥鱼悠哉游哉。蓦然见赤日跃出,晨曦满天,光明照彻四字八极;连自家五脏六腑、乙万个汗毛孔都被涤净了。
    太子返观尘世众生,瞬间彻悟了诸苦因缘,得阿褥多罗三藐三菩提①正道!
    悉达多得道成佛②后,遂去波罗奈斯城之鹿野苑“初转法轮”,为曾随他修行的■陈如等五众说法。这五人听了十二因缘③、四谛④、八正道⑤,心悦诚服,拜倒在佛陀面前,口颂“释迦牟尼”——意谓“释迦族的圣贤”——愿意皈依。佛陀欣然度化其为比丘弟子,共结为僧伽⑥。
    斯时,佛、法、僧三宝具足。佛陀便携五比丘游化中天竺诸国,有摩诃迦叶、舍利弗。目连等人先后弃外道归依,弟子日众。初时,佛陀及众弟子芒鞋瓦钵,游方讲学,十分清苦。至王舍城传教时,有迎兰陀长者皈依,将其竹园献出;摩揭陀国王出资建精舍,供养佛陀及弟子。来舍卫国授道时.
    又有给孤独长老以黄金铺地,购城南祗陀太子园林,筑构斋宇,献给佛陀;祗陀也奉献园中树木,称为祗树给孤独园。佛陀居此间讲道二十五年之久。
    释迦牟尼八十岁那年,游方讲学至拘尸那揭罗城外,觉寿限将尽,把衣① 结跏趺坐——佛教坐势,两腿交叉,足心朝上。
    ① 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梵文译音,意为无上正等正觉。
    ② 佛——梵语佛陀简称,意觉者、大彻大悟智者。
    ③ 十二因缘——佛教认为,”诸法因缘生,缘谢法还灭。”生命亦是如此,其过程可分为十二十因果联系的环节,即:无明、行、识、名色、六处、触、受、爱、取、有、生、老死。
    ④ 四谛——佛教基本教义之一,谛即“真理”。四谛指苦、集、灭、道。苦谛:认为人世间一切皆苦;集谛:招感诸苦的烦恼业因;灭谛:指解脱苦果达到涅箓境界;道谛:为达涅箓之境的修习方法。
    ⑤ 八正道——即具有四谛知识的“正见”、思维四谛之义的”正思”、不作一切非礼之语的”正语”、从事合乎佛教要求正当活动的“正业”、过正当合法生活的“正命”、勤修涅箓道法的“正精进”、明记四谛之理的“正念”、心专一境察悟四谛义理的“正定”。
    ⑥ 僧伽——梵文译者,简称僧。初指四人以上僧团组织、后单指单人出家人。
    钵传与迦叶,在婆罗双林下安置绳床,枕右手,侧身而卧,语弟子:“佛法无边且永存。尔等精进勿怠慢。”瞑然圆寂。弟子大恸。法体于双林间焚化后,其舍利子为摩揭陀等八国所分,各自建塔供奉不提。
    却说佛陀涅槃①后,修了五百世的菩萨行,终证如来果身。有三身相。哪三身?——毗卢遮那佛为法身佛;卢舍那佛为报身佛;释迦牟尼为应身佛,呈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应身如来居裟婆世界②,坐镇王舍城灵鹫山,享祀大雷音寺。此寺为天竺第一大道场:有五进庭院,三重外廓,殿阁堂塔,鳞次沛比,飞檐斗拱,金碧辉煌。依山取势,蔚为壮观。伽蓝殿前植菩提树、铁力木、贝叶、摈榔,四时葱茜;放生池中长女萝、薛荔、金兰、五色芙蕖,日日散香。
    如来持无上大法力,靖除三界六道③妖邪魔障,掌管四大部洲轮回业报。
    其十大弟子也都——证阿罗汉果,两厢侍立;又有观世音、普贤、文殊师利等八大菩萨左右辅粥;十六罗汉、五百弟子、三千比丘、比丘尼..随佛修持。端的是“华盖金幢彩幡曳,佛子济济大法弘”。
    这一日如来入法堂升狮子座说法。但见他面如满月,眉似弯弓,目露慈光,手足如绽放斐荷。乃问道:“生命几何?”诸菩萨微笑不语。一沙弥曰:
    “在旦夕间。”如来道:“你不谙佛法。”又一弟子言:“在饮食间。”如来复摇首。忽一比丘朗声道:“弟子以为,生命只在呼吸吐纳之间。”如来定眼看去,见他约有三十岁,肤白而俊秀,眉间灵气盎然,喜悦道:“尔知我法也!”问其法号,那比丘右膝着地,合掌恭敬道:“弟子拙号金蝉子。”
    佛随口诵(般若波罗密多心经》,曰:“你能复诵否叩那金蝉即启贝齿,更无滞涩,一字不漏,琅琅背了一遍。如来大喜,“金蝉子,你颇有灵性,若恒志进取,锲而不舍,必成正果!”金蝉欢喜,踊跃作礼,退回大众中。
    自此佛祖几番独召金蝉子,传道授业解惑,金蝉果有慧根。不久便证了阿罗汉果。一日金蝉因侍候佛祖晚归,同室比丘妒忌之,数叩门扉不开。金蝉遂施法力,自门缝入室。众人皆惊:恐其以牙还牙。金蝉超然一晒,劝师兄弟除贪嗔之心,将那行住坐卧,都作道场,必有所获。众僧感动,以金蝉为知己,日益钦佩之。
    忽一日,金蝉子接母亲手书一封,略为:母患沉疴,恐不久于人世,亟盼睹儿一面。金蝉系独子,父早丧,母亲将其拉扯成人不易。阅信大悲,急向都监告暇①,随送信的老仆人归家。躜行几日.回到舍卫城,入宅邸,趋上房,却见母亲正坐在客厅里与娘子说话儿。施礼毕,不禁埋怨道:“家慈安康如旧,为何称病?跑折马腿也!”老夫人笑道:“我的儿,为母的想你了,故此谬递尺犊,不然你如何肯来!”金蝉想的还是修行,急急道:“既然母亲无恙,又见过面了,不孝便回寺院也!”言未讫,娘子已失声痛哭,以袂掩面而去。老夫人骂道:“痴儿忒无情无义矣!你一去便是五年,撇下这般贤淑可人的媳妇守活寡,你不心疼,我还心疼!盼星星盼月亮般把你盼来了,① 涅哭——又谓寂灭。本义指佛教徒经长期修行,达到灭除烦恼,脱离轮回, 圆满一切清静功德之寂静美好世界。为佛教最高境界。僧道士死亡也称 涅箓。
    ② 姿婆世界——婆婆,梵文译音,意能忍、堪忍。指尘世。
    ③ 三界六道——佛教认为众生所居世界分为欲界、色界、无色界(后来道教也 沿用此说法:欲界又分为地狱、饿鬼、畜生、阿修罗、人、天六道。
    ① 告暇——即现代所谓请假。
    夫妻俩连句体己话未说便欲走,你修的是人道还是畜生道?还不快给你娘子赔罪去!”
    金蝉原是个孝子,诺诺而退,循旧路去东庭。五载未归,天井中的亲树已高过房檐,洒下婆娄影子;满庭芳草萎,一槛春花艳,蕴含无限幽怨。金蝉子见娘子坐在假山旁一个石杌上,面前一池碧水,浮萍间有小鱼成对穿梭。
    金蝉走近娘子,施礼道“无恙”,那妇人不理。金蝉只好看水,碧波中一个佳人,黛眉微蹙,明眸蒙露,哀艳绝伦。金蝉满心愧疚,道:“都是我拖累了娘子..”娘子低声道:“夫君今日来,何时归?”金蝉顾左右而言他:
    “我已证阿罗汉果,颇有些神通!”夫人不信:“你却卖弄给妾瞧瞧。”金蝉子便趺坐定心,默念咒语,拘来水仙,须臾,他中现五色芰荷,大如车轮,馨香满院。夫人惊喜不已,约一个时辰,莲花隐去,夫人道:“甚妙,然妾仍思旧日无神通之人。”起身入室。片刻,传出嘤嘤哭声。
    金蝉子呆坐池边,直到日暮。使女遵命来唤两口儿去吃团圆饭。妇人方新妆了,与丈夫同往中庭。家宴一开,老夫人令丫鬟银勺分酒,至金蝉处、金蝉以手掩盏:“佛门戒律,出家人不得饮酒。”老夫人道:“今日却是‘在家’,舀上!”金蝉子不敢违命,席间勉力吃了几盏,觉头重脚轻,便起身告退。老夫人吩咐使女送金蝉回东院安歇。金蝉虽有些醉,心里尚明白,摆手道:“佛律戒淫,破了戒要堕畜生道、阿鼻地狱..还是去书房歇一宿吧!”
    老夫人怫然不悦,道:“夫妻伦常,焉为破戒!佛祖慈悲,岂能坐视人家断子绝孙?若有过愆,都在老朽身上!”
    金蝉无语。丫鬟们便架起金蝉,娘子紧后护持,回到东庭。服侍金蝉沐浴、吃茶毕,夫人拂去众使女,亲燃起一盘篆香,借银烛光辉,细细端详夫君。五年过去,丈夫风采依旧,自己却因每日以泪洗面,憔悴了许多。且喜今宵重逢,夫人不觉面热心跳,至妆台临镜一瞥:颊如桃花,目若秋水。整个人儿焕然变了,艳 着如合卺之夜。情意恣恣,不可自抑,便卸了晚妆,褪了罗裙,只着小衣,至榻前解大夫绦带。金蝉子早已酒醒,闭目假寐,觉妻子给他宽衣,忙睁眼止道:“娘子,这万万使不得!”娘子不语,只饧着眼看他。金蝉瞟见娘子桃腮飞霞,杏目矇眬,薄绡半袒酥胸,蝉纱隐透凝脂,美若仙子,姣似龙女。因吃了酒,一时乱了性,寻不着本神。正张皇失措,被娘子解了中衣、温香软玉扑到怀里。金蝉子已心旌摇曳,不能自持,心想:
    “佛戒应恪守,母命亦难违。佛祖亦曾娶妻生子,小僧也积个孩儿留在家中,好代我伴侍亲眷,日后传宗接代也!”这般想,便放却拘束,将娘子紧紧搂住。
    初时,两个口儿相噙相吮亲热,继而金蝉腾出手来摩掌娘子绵软丰乳。
    娘子摇着乌云般青丝,杏眼儿迷离仿佛雾中星月,玉腿间已湿如缀露之花,娇喘吁吁道:“还撩奴家,急杀人也!”金蝉俯身就她。那妇人忽地一颤,负痛吟哦:“你果然是条罗汉!”金蝉心疼:“娘子..”夫人微颦而笑:”
    郎君尚忆旧兹味否?”金蝉子怀疚,道:“欠债多矣,今日便赔你!”癫狂起来。夫人如久旱逢雨,勾紧丈夫,声声呼唤:“玉郎儿①!”扭得似出水之鱼。两情和洽,甘美如饴。销魂之际,金蝉子遂把修行之事看淡,思忖:“真是一刻值千金,神仙都不换!”自此在家盘桓,终日与娘子厮守嬉戏,乐而忘返。
    ① 玉郎儿——古代女子对丈夫的爱称。
    却道金蝉子告假离寺后月余,如来召十大弟子、八大菩萨,众罗汉、金刚齐聚宝殿。时值孟夏,那观世音戴阿弥陀佛宝冠。着五色云霞天衣,白生生脖颈佩几串璎珞,柔夷般纤手持一技杨柳,袅娜绰约出现在大殿上。引得众佛子转头侧目,齐凝青睐。
    如来见状,笑道:“观世音,际去莲池看莲花开了没有?若欲开,便稍等片刻,撷一朵来献我。”观音突盈盈视旨而去。如来遂开口道:
    “当年吾于婆罗双林间寂灭后,迦叶集弟子五百在王舍城外七叶窟,将吾一言教结集,是为经、律、论三藏,流传至今。参得其中三昧,可证阿罗汉果!然吾观欲界尘寰,毕竟苦修得道者少,无明有漏者多!问以故?——
    譬如渡河,舟大乘众,船小乘寡。乘者,载巴!昔时之法,只渡打坐面壁之辈,不渡世俗之众。法筏小矣!各今欲说大乘教怯三藏,为达涅槃有‘六度①’、‘四摄②,僧俗居士修之,无须饿体劳骨:行止坐卧,随时参禅;寺院家居,皆是道场。慈航普渡一切众生之类,若卵生、胎生、湿生、化生..尔等以为如何?”问毕,只有迦叶因受师父褒扬听得仔细,应声答道:“师父,弟子以为:
    小乖郭外月,大乘庭间花。
    随时可参访,馨香百姓家。”而其他弟子大都抓耳挠腮,焦躁不安如来见状,随住了讲,责道:“尔等心不在焉也!”
    目连笑道:“都怪观世音这般招眼!”如来叹道:”如此,我空有至理妙义,怕也是嘴上抹石炭——白说!”文殊菩萨向以智慧见人,因平素如来事事倚重观音,心中不甚受用,乘讥献策道:“莫如把她遣派千万里之遥,另立道场,有事召之,无事自回只如此殿堂方可清静!”普贤为一日邀观音吃茶,竟遭婉拒,亦附议道:“去南赡部洲最好!”如来微微颔首。
    忽见观音拈一枝粉荷入内,那花儿娇嫩欲滴,蕊含芳露,衬着观音玉容情姿,反比花又胜一筹。大众瞠日,如醉如痴。观音趋佛宝座前献花。如来接过,赏看把玩,“好花,好花!”问诸弟子:“知其何处来?”弟于乱纷纷应答,或曰:“从水中来。”或曰:“自藕上生。”如来看观音,观音绽笑启齿:“此花自无中来。”复问:“往何处去?”答:“往空中去。”如来笑道:“便叫它‘往空中去’!”抛花于空,只见它飘飘悠悠,转眼不知所在。如来道:“观世音,你看它落于何处?”观音开天眼,运神通,霎时便遥视了三千大干世界。见那枝荷花落在一片湛蓝大海中,随波浮向一个海岛。岛上乔松修篁,泉吟鹤影,清幽宜人;崖畔峻石镂洞,潮涌涛鸣,声若梵音,观音忍不住赞道:“好个去处!”如来趁机道:“此乃南赡部洲南海中之普陀洛伽山。你既喜欢,何不去彼处设一道场,传我教三宝,驱暗攘昧,教化一方?”观音失色,知其不可更改,悲戚道:”此乃恩师擢举,敢不从命?只不忍遽离莲台也!”如来道:“灵山与南海虽数万里之遥,但依你神通,来去不过三两个时辰,可常来看顾。”
    观世音只有应了,又道:“弟子蒙师父不吝赐教,法力日增,近日修得能呈三十三应身相随缘显化,度脱众生,愿一一展示,请师父指点。”如来称善,观音便在大殿上变化。只见她倏忽持杨柳净瓶,洒点甘露,雍容大度,① 六度——佛教指由生死此岸到达涅箓彼岸的六种方法,即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
    ② 四摄——指大乘佛教摄受、救度信徒的四种方式:布施、爱语、利行、(利于众生的行为)、同事(与众生共同行动)
    帔据飘逸,民间所谓“杨柳观音”;须臾又立于两扇蛤蜊壳中,如美人出浴,娇慵可爱,乃是“蛤蜊观音”;转瞬则面若少艾,双手拈莲,坐于田田荷叶之上,天真殊美,清雅纯情,是为“持莲观音”..那观世音依次将三十三相现出。如来闪慧细细观看,油然赞道:“美哉,美哉!观世音内心空湛无碍,外相端庄妙丽,尽得我佛门风骨流韵矣!”
    那观音便施礼辞别如来。如来不免惆怅,遂道:“你去南海,自当勤勉,然救苦救难,乃无量之事,亦应体恤自己。我着龙女为你内侍,惠岸为你护卫,二十诸天随行,听你调遣。再赐尔四方呼救、分身无术时有千手千眼,广大神通!”观音叩头谢了,趋前,如来俯身切切授了口诀。众弟子艳羡不已,道:“师父,何谓千手千眼?也让我等长长见识。”观世音果然灵慧,顷刻之间,已得了大法力。见如来应允,便跌坐莲花宝座,放亿万道光彩;面有三目,正面二手当心合掌,十六手分持金刚杵、三戟叉、宝轮、宝珠、宝印、宝铃、锡杖、莲花、杨柳、琵琶、胡琴,箜篌;又施无畏印、把绢索,洒雨露;余九百八十二千臂,如菊花之瓣叠现于瑞霭彩雾中。手手皆有一眼,明眸流眄,洞察三界。谁知这一看竟看出毛疵来了,急敛祥光道:“弟子望见金蝉子破戒后兀自烦恼,我去救他则个!”如来开慧眼也看见金蝉子正在自家莲池畔失魂落魄,唏嘘伤悲。佛祖内心惋惜,不免嗟叹,吩咐观音速将金蝉带回。观音急纵祥云去了。
    却道金蝉在家与娘子朝欢暮爱,不知日月。这天在庭院赏花观景,为讨夫人欢心,要变满池五色莲花。却久久入不了定。内心烦躁,好容易寻到游神,归了源,因法力衰微,勉勉强强现出一朵红莲,又小又锈,随风而凋零。
    金蝉不意五年苦修,付诸东流,大恸。娘子安慰,他道:“都怨你!”娘子委屈,去请老夫人。老夫人赶来劝说,亦无果。正悲痛欲绝间,忽闻半空传音:“金蝉子,佛祖唤你回去!”金蝉抬头见是观音菩萨,悟道:“弟子便归!”观世音即抛下一朵莲花,令金蝉子踞坐其上,一阵风摄走了!撇下娘子与老夫人,大哭小叫道:“无怪这负心郎不愿回家,原来有这等美貌女仙为伴!”
    观音解金蝉子回到如来面前。如来叹道:“可惜了一条罗汉身!”金蝉慌得五体投地,央求:“世尊恕弟子破戒之罪!”如来正色道:“戒为无上菩提本,岂可冒读!既忤犯了,该堕阿鼻地狱,入七重铁城,受风刀解身、火灸斧研之苦!”金蝉闻言,泪如雨下。观音不忍,代他求情道:“金蝉子破戒,理应受罚。姑念其迫于母命亲情,不得已而为之。愿我师慈悲,令其灭度,我将他带到南赡部洲、中华之土,寻个好人家托生了,叫他吃斋念佛,世世修行。地狱少一个冤鬼,世间多一个善男,何乐而不为!”
    如来听了,微笑点头:“好个大慈大悲救苦救难的观世音!便依你言。”
    问金蝉子:“你愿寂灭,随观音菩萨转生东土么?”金蝉知可避地狱之苦,欢喜不已,连声应承,顶礼拜谢了。遂离大殿,去僧房沐浴毕,结跏跌坐,入定调息,吐纳渐微。少顷,已坐化了,观音见金蝉子游魂无着无落,被阴司夜叉追得乱跑,遂挥杨柳枝抽了一下,赶走夜叉,袖了金蝉。辞别如来及众佛子,令诸天开道,龙女惠岸殿后,纵起祥云,浩浩荡荡往东土而去。
    观世音菩萨一行离后,如来沉忖良久,抬眼看座下,黯淡无色,开口道:
    “观世音一个女子家尚自立门户,文殊、普贤,尔等法力不凡,更应另辟丛林,广传弟子,壮我释门声威!”便令文殊菩萨去东土清凉山①,普贤往光明山②,即刻起程,赴彼再造伽蓝③。二菩萨哑已吃黄连——有苦道不出,也是自作自受,只有诺诺退下,收拾行装,辞佛祖而去。如来见他俩去了,稍觉舒心了些,重开法会,与诸弟子谈经说法不提。
    要知后事如何,下回分解。
    ① 清凉山——即五台山。
    ② 光明山——指峨眉山。因其昼有“佛光”、夜有“佛灯”,一片光明,国人附会 为普贤道场。
    ③ 伽蓝——梵文音译,原意僧园,泛指寺院。
上一篇 回目录 下一篇
电脑版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