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革命斗争小说>> 地球的红飘带>> 正文

(三)


    周恩来和博古一行,于黄昏时分赶到油榨坪。
    油榨坪是山凹间的一座小镇。说是小镇,其实只不过一二百户人家,只是一道小小的市街而已。街上都是古旧的木板房,有十数家店铺。小镇南面有一道不算很窄的小河,那就是资水;不过她刚刚离开母亲的怀抱,北面几十里外就是她的源头,名叫资源。
    警卫员们很快就找到了总部。因为那时穷苦人家房子窄,无法悬挂地图,总部多半设在地主的庄宅。而且那门口总架有横七竖八的电话线,夜里常挂着一盏马灯,那是为了夜间送信的通信员容易辨认。现在,在靠河边的一处院子门口,一盏挂在树上的马灯,已经亮起来了。
    周恩来和博古刚要跨进院落,听到里面有喝骂声和争吵声。他们走进门口一看,见李德站在上房屋高高的台阶上,叉开两腿,瞪着一双黄眼珠,正在高声斥骂。台阶下站着八军团一个年轻的师长,衣服挂得破破烂烂,还沾着不少血迹;旁边立着一个身着便衣的年轻妇女,低着头满面通红。周围站着总参谋部的作战局长和几个参谋。细看那位师长,虽然是立正姿势,面部却流露出不满甚至是轻蔑的表情。
    身躯高大的李德,见周、博二人进了院子,立刻走下台阶,迈开大长腿跨了过来,先声夺人地说:
    “临阵脱逃!简直是临阵脱逃!一个师长竟出了这样的事!
    如果不执行纪律,还能打仗吗?”
    李德懂得三国语言——德语、英语和俄语,就是不会汉语。这次他说的是俄语,经过翻译,虽然尖锐性有所减轻,仍然十分刺人;那位师长又是愤怒,又是委屈,激动得眼都红了。
    “你这是污蔑!”他对着李德高叫了一声;随后又转过脸,面对着周恩来。“我们一个师两三千人,打得剩了几百人,我把他们带回来了,怎么能说是临阵脱逃呢?”
    “我问你,你守住了我规定的阵地吗?”
    “那是因为敌人插到后面来了。”
    两个人又吵起来。周恩来看了他们一眼,神色十分冷静,转过脸问作战局长薛枫:
    “电台架好了吗?”
    “架好了。图也挂起来了。”薛枫很干练地说。
    “要赶快了解一下湘江东岸的情况。”
    “好。电台已经开始工作了。”
    周恩来满意地点了点头,转过脸对着那位师长:
    “朱兵,你到底是怎么回事?”
    “周副主席,”朱兵恭敬地说,“您知道,我们八军团是出发以前才成立的,既没有什么训练,又缺乏战斗骨干,怎么能经得起这种场面呢!我调到这个师工作的时候是提过建议的……”
    朱兵是黄埔军校的高材生,又是共产党员,周恩来那时候就认识他。后来,他还参加了南昌起义。南昌起义失败,他随朱德一起上了井冈山。不久以前他是一军团的团长,由于作战勇敢,战功卓著,成立八军团时被调去当了师长。周恩来记得,他当时确实不愿到八军团去,曾经建议把大量新兵补到主力兵团,不要成立那么多有名无实的新部队,但这些意见被博古、李德给否决了。这么一个有累累战功的团长,怎么会临阵脱逃呢?周恩来想到这里,就带着几分笑意问:
    “你们八军团现在情况怎么样?”
    “被打散了。”朱兵叹了口气。“我们政委和我的警卫员都被打死了。……我过了江以后,碰上李德顾问,我向他报告了情况,他还没听完,就把我带来了,要处分我。”
    在朱兵讲话的时候,李德火急火燎地,左看看右看看,一个劲地用眼神催促翻译小李。经过翻译,尽管尖锐性有所降低,李德依然吼吼起来,并且指了指那个妇女:
    “我们规定,地方的女同志不经批准是不能随队的;而你作为一个军人,丢掉了部队,却没有忘记带自己的老婆。我问你,你知道这个规定吗?”
    “我申明,并不是我叫她来的。”朱兵带着怒容说。
    那个穿便衣的女同志,原来低着头很害怕的样子,现在一看形势有了变化,胆气壮了,立刻直视着李德说:
    “我是带于都的民工来的,是经过县苏维埃批准的,还要经过你的批准吗?我的丈夫在这里,我就是要来!”
    一个参谋胆怯地、试试探探地说:
    “据我们了解,李秀竹同志确实是经过于都县苏维埃批准的,是从后面赶来的。”
    李德见有人竟公然帮助说话,更是火冒三丈;他狠狠地瞪了那个参谋一眼,指着朱兵气势汹汹地说:
    “这决不是第一次!你是一贯的游击主义,没有丝毫的正规观念。你的部队纪律非常松懈。有好几次,我亲眼看到,你的通信员经过我的门前,竟然不下马扬长而去。这还象个部队吗?我受国际的委托到这里工作,不负责任行吗?”
    说到这里,他气不可遏,对周围的参谋命令道:
    “对朱兵一定要执行军法审判!你们先把他捆起来!”
    几个参谋不动,面面相觑,最后都偷偷地望周恩来。
    周恩来望望博古,博古一直在旁边踱着步子,象个局外人,默不作声。见此情景,周恩来果断地把手一摆:
    “不要!先要总政治部调查一下。”
    说过,望望博古、李德说:
    “我们还是赶快研究一下现在的情况要紧,这件事就交我处理吧!”
    “我还要休息。”李德怒容满面,迈着大长腿跨出了院子。
    “我也相当累了。”博古说。
    “也好。”周恩来说,“那你们就先休息一下。”
    说过,就同薛枫一起上了高高的台阶,在门口回过头说:
    “朱兵,你先回去,事情会弄清楚的。你那个部队就是剩下几百人也要带好。”
    从朱兵颇有精神的回答,可以听出他的愉快,因为夜色降临,已经看不清楚他的面容了。
    接着,周恩来又用温和的口气对那个妇女说:
    “李秀竹同志,这次是长途行军,原来是不准备带更多女同志来的;现在既然你已经来了,就先到休养连当政治战士去吧,你看怎样?”
    “行,行。”声音模模糊糊的,听得出她感动得几乎要哭出来了。
    屋里已经掌灯,墙上果然挂上了作战地图。周恩来看了薛枫一眼,相当满意。这薛枫是河南人,也是黄埔学生,人生得年轻漂亮,精明强干。自从刘伯承被李德排挤走之后,总参谋部的许多具体工作要依靠他了。
    “快谈谈情况!”周恩来坐在一张竹床上说,“部队都过来了吗?”
    “周副主席,您还没有吃饭呢!”
    “不忙。”周恩来招呼小兴国,“饭盒里不是还剩下一点吗?
    你烧点开水我泡着吃。”
    说过,又凝视着薛枫。薛枫的脸色一下暗下来,表情相当沉重。他斜睨了地图上象蓝缎飘带一样的湘江,吃力地说:
    “大部分是过来了,可是损失太大,八军团基本上散了……”
    “他们还有多少人?”周恩来神色冷峻。
    “据八军团报告,战斗部队只剩下六百多人。直属机关可能多些。严重的是部队许多人对前途失去信心,组织散漫,每个班自成单位,自由煮饭、睡觉,已经不象个样子。”
    “其他部队呢?”
    “还有五军团的三十四师,被敌人追击部队包围,没有过来。”
    周恩来暗暗吃了一惊。他原来最担心的就是三十四师,因为这个师在全军最后担任掩护。
    “你们联系上了吗?”他问。
    “电台呼叫了半天,也没有联系上;后来他自己跑出来了,说是被追敌包围,无法脱身。现在追敌周浑元纵队已经到了文市,而他们还在新圩以东。”
    周恩来急步走到地图前,凝视着新圩、红树脚以东一片山地。霍然,一个短小精悍的湖南人的身影跃入脑际。这就是二十九岁的师长陈树湘。他是由旧军队中起义过来的,由于骁勇善战,今年升为三十四师师长。如果不是万不得已,他是不会发出这样的呼叫的。周恩来想到这里,心中十分沉重,不禁面对地图自言自语:
    “无法脱身!无法脱身!如果今天夜里仍然无法脱身,明天敌人就可能攻占界首,还怎么过得来呢!”
    说到这里,他转过身来,又问薛枫:
    “现在还能联系上吗?”
    “又中断了。”
    “要继续呼叫!”
    这时,小兴国将热好的饭端了进来。如果在十几分钟以前,这些饭是不够吃的;可是听了三十四师的消息,他的嗓子里就象堵了个东西,肚子很饿,却干着急硬是咽不下去,只好扒了几口,搁在一边,喝起水来。
    午夜过后,只听大门外一片马蹄声响,接着通信员嚷嚷着总司令回来了。周恩来披着大衣走到台阶上,借着大门口树上那盏马灯的光亮,看见朱德走了进来。
    “总司令,你今天可辛苦了呵!”
    周恩来说着走下台阶,把朱德迎到屋里,在灯光下看见他前胸上和裤子上都有斑斑血迹,不禁吃惊地问:
    “你负伤了?”
    “不,子弹什么时候也不碰我。”朱德嘿嘿一笑。
    警卫员解释说,在松树林里碰上一个负伤的小鬼,满身是血,走不动了,总司令就把他抱上马了。
    “总司令呵!”周恩来感叹道,“你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大家学习的;可是你毕竟是五十的人了,不象我们。”
    朱德憨厚地一笑,坐在竹床上,立刻反驳道:
    “恩来,你是我的入党介绍人,怎么把我的岁数也搞错了?我离五十还有一年多呢!而且不是我夸口,我从小是真正经过劳动锻炼的。”
    周恩来笑了笑,一面吩咐给总司令搞饭,一面关切地问:
    “一军团那边情况怎么样?”
    “唉,我们真要感谢那些英雄们!”朱德不胜感慨地说,“在那一带起伏地上,松树林里,完全是拼刺刀呵!你拼过来,我拼过去。我们伤亡很大,敌人伤亡也很大。有一个团被敌人包围了个里三层外三层,硬是拼出来了!我们真要感谢他们,这些保卫了党中央的英雄!”
    周恩来也不断点头赞叹。又问:
    “他们都撤出了吗?”
    “都撤出来了。”朱德欣慰地说,“但是,我让他们后面的部队一定要牢牢控制住白沙铺这个口子;同时,我让三军团一定要把界首保持在我们手里,这样来保障殿后部队的安全。”
    说到这里,他望望地图上的湘江东岸,关切地问:
    “部队都过来了吗?”
    周恩来把情况扼要说了一遍。朱德听见三十四师还被包围在新圩以东,脸上的笑容顿然消失,陷入沉重的思虑中了。
    “总司令,你看怎样才好?”
    朱德沉吟了半晌,抬起头说:
    “我看也只有让他们突围。”
    “路线呢?”
    朱德走到地图前,思虑了好久,说道:
    “最好还是在红树脚和新圩之间,乘敌不备突破敌阵,然后由界首以北渡江。”
    “这要有一个条件,就是必须继续保持界首一线在我们手里。可是,敌人明天很有可能会攻占界首。”
    “是的,这是有困难的。”朱德点点头说,“另一条路,就是突围之后,从兴安以南渡江,然后绕回主力。'
    “这条路怕不行。”薛枫插话道,“我们刚才向老百姓做了调查。兴安以南虽可徒涉,但西进的道路比较少;而且往西去桂林河不能徒涉,困难也是比较大的。”
    室内一时沉默无语,三个人都陷入焦虑之中。
    这时,外面有一阵急骤的脚步声,接着机要科长跑了进来,一连声说:
    “联系上了!三十四师联系上了!”
    周、朱心中惊喜,脸上立刻堆下笑容,忙问:
    “是三十四师吗?”
    “是的,是的。”
    机要科长说着,立刻递过电报。周恩来接过一看,一对浓眉马上皱了起来。他接着将电报递给朱德。这电报是如此简短,除了电头电尾,只有八个字:“处境危急,请求指示”。
    下面署着陈树湘和师政委的名字。
    短短的电报,使屋里的空气更加凝重,似乎又增加了一倍的压力。周、朱二人一时无话,显然都感到为难。因为“指示”容易,而从重重包围中突破敌阵,渡过即将被严密封锁的湘江,却是多么困难。
    “请首长快下决心吧,呆一会儿恐怕又联系不上了!”机要科长催促道。
    朱德站起身来,在屋子里走了几个来回,然后停住脚步:
    “那就只有让他们走我在一九二七年走过的路吧!”
    “你说的是打游击?”周恩来问。
    朱德点了点头。
    “我看也只有这样。”周恩来想了想说,“第一步还是要他们突围,于凤凰嘴一带渡江,归还建制。如果确实做不到,就可以依据兴安以南的山地,团结瑶族人民发展游击战争。”
    朱德点头表示同意。周恩来立刻从皮包里取出一个用树枝绑着的小铅笔头,亲手起草电报。写好之后,又看了几遍,然后递给朱德,说:
    “总司令,你签字吧!”
    朱德签了字,就递给薛枫:
    “好,就这样发出去吧!”
    当薛枫拿着电报和机要科长走出去的时候,周恩来捂着胸口,心里觉得很不好受;因为他很清楚,等着陈树湘和他的红色战士的,是一种艰险难卜的命运。这时,在周恩来的面前,又出现了湘江,那漂着尸体、文件和圆圆的竹斗笠的血的河流……
上一篇 回目录 下一篇
电脑版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