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学评论和研究>> 金庸作品贴吧评论精华欣赏>> 正文

叹阿青


    在金庸小说中,《越女剑》不是很出色的一部。我喜欢短篇小说,因为可以另我对一个人物形象有着更深刻的印象。因为短篇小说大多会着墨甚多的写一个人,所以我很喜欢《白马啸西风》。我记的,李文秀说过一句话:那都是很好很好的,但我偏不喜欢。我很喜欢这句话,一念就会念上好多次,然后慢慢的感叹,李文秀是善良的,同样是短篇小说的主人公,她的着墨比阿青更多,她们同样是单纯的,也同样有机会让情敌消失,但都放弃了。关于李文秀,我不想再多说。今天我要说的是阿青。 阿青。她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名字,只是别人叫她阿青。她的很多很多,都是未知的。因为范蠡不想知道,所以金庸没有写。金庸只是简单的勾勒了一个单纯的小姑娘,她不是很美,但是很单纯,她与羊为伴,竹棒刺出,便是极上乘的剑法。奇怪的是,她的师父是“白公公”,却能精通极上乘的剑法。她有这种天赋,却不是江湖中人。范蠡与她结识,与她在一起,也不过是在利用她。范蠡觉得,她不过是一个乡下姑娘,也没见过什么市面。阿青是单纯的,她会问范蠡一些蠢问题,譬如范蠡描述西施外貌的时候,阿青问“她眼睛里有鱼游么?”阿青,是个真的不能再真的姑娘。看《越女剑》的时候,我常常想起程灵素,胡斐初遇程灵素,也不过是想请她医人,而范蠡与阿青来往,也不过是看中了她的剑法。但是阿青不同,程灵素是世故的,因为她处的环境逼着她世故算计,因为她的师兄妹与她并不和睦。但阿青只是与羊为伴,她真的不能再真。所以,我们都不忍别人辜负这个女孩,范蠡也不可以。所以在《越女剑》里,阿青是这样的一个人物形象,短篇小说里没有整篇都用来写她,所以金庸没有为她带上高帽子,另人物形象空而又空,他只写了阿青两点:其一是她的棒法,这是引来范蠡用的;其二则是她的天真。跳到结局来说,最后大家都说她的剑法好厉害,可是没人关心她真正怎样。当阿青要杀范蠡的时候,才真正明白她不是个不懂事的乡下小姑娘,她是喜欢他的。(别人都傻,就显你聪明,妄测人心又自以为是的范蠡就该是有这么个刺激)。从范蠡这个念头的短短闪过,阿青在他心中的位置可想而知,不过是一个可利用人才,他自以为明白她心里的一切,所以他利用她利用的心安理得。和她在一起也便心不在焉。我不喜欢《越女剑》里的范蠡,不是因为他辜负了阿青,而是因为他是一个自以为是的人,我只是不忍有人是以这样一种态度来利用一个小姑娘,我只是不喜欢——利用一个人,利用的理所应当,利用的毫不考虑。范蠡认为阿青是一个小姑娘,又单纯又天真,她不过是个小妹妹,利用利用她,也就罢了。至于她是怎样的,又与我有什么关系。当她明白阿青不仅是个小姑娘的时候,他有这么一个念头:阿青于越国有大功,也不忍将她杀死。是的,阿青在他心里的位置,仅仅是因为她对越国有功,他忘记了,阿青曾经救过他的。他出了冷汗,进而镇定起来。他想,便是同西施死了,也好得很。他好得很,阿青会怎样,他不明白。能想到的,她于越国有功,她原来喜欢他。只是这些而已。他忘了,阿青遇到他的时候为了自己的一只羊死了,是多么的难过。他也忘了,阿青为了他,伤害了“白公公”。(范蠡暗暗心惊:“若不是阿青挡住了它,这白猿要刺死我当真是不费吹灰之力。” ) 上面简单的提了范蠡和阿青。关于西施,在《越女剑》里毫无疑问的,是个头号美女,除了她的美丽和她的温柔,似乎也就没有别的了。很多人说,阿青是因妒成恨,才要杀了西施。其实不然,阿青是个很单纯的人,她要杀了西施,不过是因为她要这么做,只有这么做,她以为范蠡才会回到她身边。她才做了这么个决定,她说:你的西施在哪里?我要杀了她。“你的西施在哪里?”阿青怎是嫉妒西施,只是恨她,夺走了本该是她的范蠡。她是这样的单纯,当她见到了西施。“她……她比你说的还美……”她的杀气渐渐消失,“变成了失望和沮丧,再变成了惊奇、羡慕,变成了崇敬”她自认,自己比不上西施,天下竟会有这样的美女。在阿青的心中,只有这样的美女才配的上范蠡。她,更不忍心伤她。阿青走了之后,再也没有人提到她。在范蠡心中,她的整个人真正能让人记住的,不过是她的剑法。而阿青去了哪里?阿青会怎样?范蠡不会去想。而别人,也会逐渐地将她淡忘。
    看来在金庸小说里,你爱的人要是不爱你,就别想让他记住你。如果你质本洁来还洁去,就不会有人再刻骨铭心的记住你。他们当然也觉得你做的一切是理所应当的。所以程灵素做了一个聪明的决定。她就这么为他死了,就可以让他刻骨铭心的记住,就可以让他为她自己留下些什么;所以倔强的郭芙也这么做了,获得的结果却是那一声“芙妹”的刹那黯然。如果你想让他永永远远的挂着你,如果他真的不爱你。那么,不是你用一种代价让他刻骨铭心的记住你,就是让他用一种代价刻骨铭心的记住你。哪怕这伤了自己,哪怕这伤了他。阿青呢,只有她要杀西施的时候,范蠡才会觉得:她原来喜欢自己,她不是个什么也不懂的乡下小姑娘。但更悲的是,对于阿青,范蠡只是感激她为越国做的一切,她为他做的,他从不想起。她成全了他们,即使她也许并不是这样认为,但事实上却确实是如此的。是事与愿违?明明是她自己放弃的;是有意成全?不是的,她要杀了他的西施。究竟是什么?那美丽的容颜另她掉到了自己内心矛盾的漩涡。这漩涡缠住的只是阿青自己,不是范蠡……
    让一个不爱自己的人,永永远远的记起自己,真的好难、好难……所以说这种铭记好贵,如果不是到了某种情绪的偏激,某种处境的为难,谁愿意用伤害的方式来弥补上心爱之人的记忆?
    有时候,我会想,阿青到底是不是真正的爱上了范蠡,亦或者郭襄是不是真的爱上了杨过。现在看来,这真的不重要。如果有一个人,你时时刻刻的记着他、挂着他,那为什么还要问你是否爱着他?
    与羊为伴的阿青依旧唱着那首山歌年年日日的在天空下游荡,她过的是平平安安的日子,她需要用竹棒的时候很少,她会不会那么高深的棒法对她来说并不重要,但对于范蠡来说,那才是她真正的价值。她只是慢慢的走,在这片天空下,可另她回忆的实在少之又少,而她见了西施以后,那样的落寞会伴着她,在这片天空下,没有战场,她和很多普通的人一样,过着普通的生活,然后慢慢的变老,死去。没有人会记的她,人们赞赏的是她精妙的棒法。
    阿青放弃了杀西施,即使她就快要将西施的生命夺去。她想的不多,她只是觉得他的西施应该死去,她不管范蠡会不会恨她。但当她见到西施的那一刹那……只有这样的结局才可以作为短篇小说的点睛之笔。她不杀西施仿佛是突然的,却也是必然的。
    那片蓝蓝的天空下,有好多好多的人都生存在这片天空下,范蠡也是如此,何况他和阿青还彼此相识。但他可曾看到阿青眼中的落寞、失望和无奈……
    他没有看到,几千年来,这个片段也没有人注意过。
    两千年来人们都知道,“西子捧心”是人间最美丽的形象。
上一篇 回目录 下一篇
电脑版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