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文学》这一期上的第二篇文章是石国仕同志写的《蓝热》(这位作家我也不认识),故事讲的是海军士兵在备航舰上,本应回家过年而却奉命到南沙巡逻。我看了顿时感到心头发热!我五岁那年,我父亲在山东烟台办了个海军练营,是训练海军士兵的营房。那时在营的海军士兵叫“练勇”,我和他们相当熟悉,因为我常常跟父亲走到营门口,父亲进去了,那站岗的练勇就蹲下来和我交谈,但是我终究不会知道他们日常的生活,思想和谈话的内容。这篇《蓝热》里的备航舰上的舰长,政委,和一些士兵,个个都有很强的个性,栩栩如生!在这里我只能提到几个人物。
文章里的“我”名胡湘南,信号班长,他和元炜、道新、秋雨四个人同住一屋。如今就写他们四个人。
元炜是个喜欢打仗的战士,他听道新说:“越军最近加强了对南沙的侵略活动,我们去后难免不打仗。”他高兴得要死,说:“战争对于军人是一种机遇,现在机遇来了,千万要抓住。”
秋雨是个孤儿,是叔叔把他带大的,而婶婶却很凶狠。他喜欢看外国作品,如《百年孤独》之类。他说“海上生活太枯燥。”他喜欢躺着继承文化遗产。他说:日本人也供奉孔子,这叫文化血缘相近。又爱看相命书。被人奚落时就坐到炮盘上扯二胡,“锯出许多疹人的忧郁”。他晕船呕吐,一难受就想死。他要跳海被人“抓住裤腰带”救回来了。有人又“将”他一军,在人群中空出一条路说:“走呀,快跳海去!”
他反而不想死了。道新说:“在治疗痼疾顽症方面,以毒攻毒,不失为一种良策。”
“元炜的发展方向是行为型领袖人物——骠悍英俊,引无数姑娘竟折腰”。他在班会上批评秋雨说:“一,身为海军战士却没有海洋观念,这是极其错误的;二,在军舰向南沙进军的途中散布这种言论(指秋雨说过,‘我们陆地都没建设好,把南沙那些破礁收回来干哈?’被人骂他为‘卖国贼’。抄者注)是动摇军心。”秋雨当时值班没有参加会议,道新将这话告诉了秋雨,“他气得指着元炜的鼻子骂娘”。
“道新和秋雨气味相投,但他不愿公开跳出来支持秋雨,他知道得罪元炜绝对没好果子吃。”
这篇文章里还提到,正月十五元宵节,政委要“我”组织一场文艺晚会。这一段说的也很热闹。
“道新对晚会也不热心”。“‘我’说你嗓子宏亮天生的演唱人才”,他才同意唱首家乡小调。
“指挥部突然来电,命令我们登礁勘测。礁盘是由白色珊瑚岩组成的,全淹没在水里……如果越军开枪……”
三条越军武装舰船向礁盘驶过来了。元炜说别怕,胆子越小越危险。道新说:越军想在海上跟我们干,那是用鸡蛋碰石头。元炜说他们敢用飞机炸军舰,我们就不会炸他们的本土?
一夜过去了。
第二天,越军的小艇驶进礁盘,有三个人手拉手向礁盘中心走来。道新两手相抱当话筒,用越语喊话,意思是“这里是中国领土,你们必须走开。”越军在礁盘上插上了一面国旗,元炜冲上去推开敌人,拔起旗杆往膝盖上一碰折成两半……于是一场海战爆发了。我们在水里开枪,尽量减少暴露部分,道新却傻乎乎地挺着胸脯。他在战斗中牺牲了!
这个部队想象着回到军港后的盛况,什么鞭炮,锣鼓,大姑娘献花、小朋友敬队礼……然而他们完全是自作多情,码头上连个人形也没有……秋雨颓废地唱道:“军港的夜呀静悄悄……”
上头有规定,立功授奖人员不能超过三分之一。土政策是:活人让死人,没受伤的让受伤的,没登礁的让登礁的。
道新评上了一等……其实他在战斗中并没什么特殊行为……这里头有点吃遗产的味道。
对评功“我”不在乎,元炜二等,他三等,秋雨连表扬都没有。
庆功会过后,舰长宣布放假三天。以后就“欢送老战友”,餐桌上加菜了。元炜复员,湘南考上了军校,大家都吃得痛快,秋雨却自盅自饮,突然咬牙切齿地叫道“八格牙路——”,谁也不知道他是什么意思。
海风阵阵袭来,它送走了一代代风流,又冷峻地迎来了一批批新贵。
我觉得抄到这里可以结束了,还是让读者自己去细看吧。
我只感到这篇关于海军士兵的文章写得很真实,很幽默,又包含着许多哲理,很耐人寻味!1990年4月12日(本文刊于《中国文化》1990年12月第3期。)
[ 新都首页 ]
[ 古文典籍网 ]
更新时间:2024/11/23 05:1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