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首页
>>
文学评论和研究
>>
是谁误解了红楼梦
>>
正文
索隐派红学的研究方法及其历史经验教训(4)
四、 霍国玲等《红楼解梦》: 林黛玉“竟是谋害雍正皇帝的元凶”
30多年来,海外固然不断地有索隐派红学著作出现,继上述潘重规、杜世杰、李知其之后,内地也出现了霍国玲、霍纪平、霍力君的《红楼解梦》这样的红学索隐派的书。
霍国玲等著的《红楼解梦》,也像许多索隐派著作一样,认为“小说的表面故事是假话,另有真事隐在其中”,“《红楼梦》中隐入了何人何事,是《红楼解梦》一书所要揭示的问题”。那么,此书索出了什么隐事呢?他们说:
康熙帝驾崩后,雍正帝继位,不仅结束了曹家“烈火烹油”的生活和富贵荣宠的地位,而且在雍正六年,作者十四岁时,抄了他的家。从而使这个“百年旺族”走上江河日下、日暮途穷的下坡路。曹雪芹乖蹇的命运并没有到此为止,雍正八年,他十六岁时,宫中选秀女,又把他倾心爱恋的姑娘竺香玉夺入宫中先作御用少尼,后来纳作妃子,进而封为皇后。这一切,给这对年轻的恋人带来了不可言喻的痛苦。为了抗议这种强暴和不公正的命运,他二人合力将雍正帝用丹砂毒死,最后香玉又以身殉情。(《红楼解梦》增订本第一集,《〈红楼解梦〉的研究方向和研究方法》,中国文学出版社1995年版。着重点引者所加,下同)
换句话说,《红楼解梦》索出的隐事、真事,是曹雪芹和他的恋人竺香玉合谋毒杀了雍正皇帝。
《红楼解梦》所说的“竺香玉”是谁?该书说就是小说里林黛玉的生活原型,就是“《红楼梦》中隐写了杀死雍正帝的女侠”。霍书在谈《红楼解梦》书名由来时,有这样一段话:
我们姐弟合著的《红楼解梦》一书,原打算取名为《红楼隐侠》。这是由于雍正帝暴亡后,民间广为流传的一种说法是: 雍正帝死于女侠的刀下,这个女侠便是吕四娘。通过我们的钩隐稽实,发现置雍正帝于死地的女侠不是别人,而是《红楼梦》中林黛玉的生活原型竺香玉。这个竺香玉并未直接出现在小说里,而是被隐写在小说中她的无数分身者身上。据此才将我们的书名定为《红楼隐侠》。意思是说《红楼梦》中隐写了杀死雍正帝的女侠。(同上)
这就是说,书名虽然听取某位红学家的意见由《红楼隐侠》改定为《红楼解梦》,可是这部书的一个重要用意是歌颂一个杀死雍正皇帝的女侠,这却是一样的。
问题是在于这个“竺香玉”是何许人?历史书上并没有这样一个人,那么到哪里去找这样一个人呢?霍氏姐弟是从《红楼梦》里“索隐”出来的。原来“竺香玉”这个人是从小说第七十六回妙玉所作的那首诗里找出来的。他们说:
香篆销金鼎,脂冰腻玉盆。箫增嫠妇泣,衾倩侍儿温。空帐悬文凤,闲屏掩彩鸳。
首先,我们发现在“香篆销金鼎,脂冰腻玉盆”两句诗中,隐进了竺香玉的名字。何以见得呢?请看:
1.香、玉两字隐在这两句诗中(直通)
2.篆字中可拆出一个竹字(拆字法)
3.竹隐竺(谐音法)
据此我们说妙玉的诗中隐进了竺香玉的名字。并由此推及,妙玉之诗,正披露了香玉守寡后的生活实况。妙玉诗句中的“嫠妇”即寡妇之意。因此我们说妙玉是竺香玉守寡后的一个分身;“空帐悬文凤,闲屏掩彩鸳”两句诗,透露出香玉守寡后又与天祐私通的史实。(第一集《〈红楼梦〉中隐入了何人何事》,妙玉诗句下着重点原有,余为引者所加)
为什么说“香玉守寡后又与天祐私通”呢?霍书作了如下的解释,同时对“天祐与香玉之事败露后,一个自尽,一个逃亡”的结局作了交代。他们说:
众所周知,凤是传说中的一种雄鸟,与其相对应的同种雌鸟称作凰。鸳是一种水鸟中的雄鸟,与其相对应的同种雌鸟则是鸯。而妙玉守寡后,她的空帐不空,里面又悬进了颇具文彩的凤(才子天祐)。同样,妙玉的闲屏不闲,内中又掩进了美丽斑驳的鸳(美男子天祐)。诗中这种寓意,读者不能忽视。
乾隆九年,天祐三十岁时中了举,并得官职为州同。就在这年,香玉为天祐生下一子,但由于天祐之妻的醋妒及庙中老尼的威逼,致使天祐“惧祸走他乡”,香玉“耻情归地府”,一段姻缘,到此结束。(同上)
霍书认为曹天祐就是曹雪芹,同时又是小说中的贾宝玉,而黛玉、妙玉又同是小说中根本未曾直接出现过的所谓“竺香玉”的化身或分身。霍书说守寡后的香玉跟曹天祐“私通”,还把两人的“私通”说成是“史实”。其实这何尝是“史实”,这只能说是主观编造。
《红楼解梦》中,常将历史上的人物、小说作者、小说中人物乃至研究者“发现”出来的人物捏合在一起,根据自己的需要去营造人物关系、编造故事情节。如小说第三回有两首《西江月》词,霍书根据脂批称此两首词“别有深意”,又作了如下一番考释和发挥:
脂批中指出,写上述两首《西江月》是作者“别有深意”,其深意为何?笔者认为,此词是用来为宝玉画像、作评的,同时还存有作者的自谦自贬之意。其用心则在于: 为自己与香玉合谋害死雍正打掩护。世人谁能料到,像宝玉这样一个“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的人物,竟会谋害当今皇上?更不会有人料到,像黛玉那样一个娇滴滴,哭啼啼,终日里药比饭吃得还要多的病弱少女,竟是谋害雍正皇帝的元凶。甭说世人不会想到,即使今天我们姐弟将此案揭示出来,仍有部分读者不愿相信,不肯相信,不敢相信。(《〈红楼梦〉的分身法》)
这里,小说作者、香玉、宝玉、黛玉、雍正皇帝在《红楼解梦》著者的导演下演了一出“合谋害死”雍正皇帝的戏,但是导演却不说这是戏,而是已经“揭示出来”的骇人听闻的谋害皇帝案,而黛玉“竟是谋害雍正皇帝的元凶”。这真是从何说起啊!这是在歌颂林黛玉还是在以莫须有的罪名诬陷林黛玉呢?
对于《红楼解梦》这样一部书,有人却恣意加以吹捧。有位署名“紫军”者为此书写《序》,竟说《红楼解梦》在红学研究中“实际已形成完整的学说”,说此书是对《红楼梦》研究的“全面突破”,是“新的里程碑”,说此书的“核心”,就在于“推断、论证出《红楼梦》背后所隐的一段历史”,其最重要的事件就是一个叫竺香玉的二十岁的皇后,“在曹雪芹的配合下,用丹砂毒死雍正”(第一集增订本《序》)。但也有学者对此书提出认真严肃的批评,如杨启樵,在发表于《红楼梦学刊》1997年第四辑的《旷世奇闻: 曹雪芹毒杀雍正帝——评霍国玲等著〈红楼解梦〉》一文中,以历史资料为据,指出“雍正未尝封香玉为后”,“雪芹弑帝有悖常情”,“香玉为尼纯属想像”,“雪芹岂是龌龊小人”,“黛玉形象下流不堪”,批评此书的“索隐”“越解越糊涂”。文末说: “霍氏钻研《红楼梦》十余载,应有相当成就;惜主观性太强,先立一说: 雪芹恋人香玉被逼为皇后,曹、竺合谋毒死雍正。其集证据牵强附会,多不可信,钻入牛角尖而不能自拔。倘能虚心接受忠告,摈弃成见,以今日之我攻昨日之我,定有得益。”
如果说《红楼解梦》是在编写一个关于曹雪芹及其恋人谋害雍正皇帝的耸人听闻的故事的话,那么另一部索隐派的书王国华的《太极红楼梦》,则是将《红楼梦》原著各回的顺序完全打乱,按照王国华的《红楼梦》“结构学”,重新裁剪组合,使之成为一种不讲情节、不讲人物思想逻辑,只符合王国华设计的“太极红楼梦”“结构红楼梦”的主观主义的玄想,只是在那里将全部《红楼梦》作“太极”的图解,其研究的思想和方法更缺乏学术性科学性。尤有甚者,此书1995年7月由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正式出版时,竟署名作者是“王国华曹雪芹”。清朝时候的曹雪芹,就这样被拉来充当现在王国华合作著述的伙伴。如此荒唐,我们这里就不加评述了。
上一篇
回目录
下一篇
电脑版
手机版
[ 新都首页 ]
[ 古文典籍网 ]
更新时间:2024/11/25 09:1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