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心武再次回应批评称将坚持研究
-
11月21日下午两点,作家刘心武出现在外交部新闻发布厅,此后的两个多小时,他应邀在这里做了题为《让世界知道曹雪芹和〈红楼梦〉》的讲座。随后,记者就此事采访了刘心武。虽然刘心武表示并不愿意过多回应近日围绕着他的争论,但他还是表示,愿意直面批评,不过他仍然会坚持自己在《红楼梦》上的研究。而昨日,刘心武又做客新浪,和网友交流了他研究《红楼梦》的心得,他再次表示他欢迎批评、指正。
寻找200多年前英国旧书
近两个月来,作家刘心武和他的《红楼梦》研究引发一系列讨论,成为各个媒体关注的话题。但刘心武在这段时间里却一直没有出现在公众视野之内,除了在本报发表一篇回应文章外,他也没有针对批评发表过任何意见。有的读者在网上也表示很想知道刘心武的动向,以及他对批评的反应。
11月21日,刘心武出现在外交部,并为外交部的工作人员做了一场关于《红楼梦》的演讲。据刘心武的私人助手鄂力介绍,外交部的相关工作人员一个月前就邀请刘心武到外交部做关于《红楼梦》的讲座。
在演讲中,刘心武把《红楼梦》称为中国和中华民族的文化“名片”,他说《红楼梦》集中华文化精粹之大成,希望外交部的工作人员能够发挥自己的优势,对外弘扬《红楼梦》,让国外更多的人了解中国的古典名著。
比较有意思的是,记者在刘心武的讲稿中看到他呼吁通过各种方式,寻找一本英国伦敦DOUGLAS出版社在两百多年前出版的《DRAGON'SIMERIAL KINGDOM》一书。他介绍说这本书记录了外国人眼中的曹雪芹所生活年代的中国。“在这本书的53页,记录了有关曹雪芹偷听英国商人腓立普给他父亲讲述莎士比亚戏剧故事,而被发现受到责罚的内容。虽然这本书和《红楼梦》没有直接的关系,但我认为它对于我们了解曹雪芹所生活的那个时代的情况会有一定的帮助。”刘心武说。
能提供的证据都在书中
对于近日来围绕他的批评,刘心武简单地做出了回应。他表示,关于《红楼梦》的作者问题、曹雪芹生卒年问题……几乎在红学的每一个议题上,都是“吵成一团”的。“几乎所有的论点都没有找到确凿证据,都是根据现有材料所做的猜测。而我的观点也是从已有的资料做的一些推测和研究。”刘心武说。针对有些红学家批评他的观点拿不出根据时,刘心武表示他所有能拿出来的证据都体现在《刘心武揭秘〈红楼梦〉》中,读者可以从这本书中看到他所做推论的材料。
“我的研究方法有两个,一个是原型研究,一个是文本细读。我的很多证据和材料都是来自于《红楼梦》本身的文本。比如我发现了太虚幻境四个仙姑名字的秘密,这四个名字影射了书中跟贾宝玉一生有重要关系的四个女子。我特别注重文本细读,我的大量证据是《红楼梦》文本自身。我对有的‘过场戏’和细节描写乃至遣辞造句的探究上所形成的探佚收获,不少是以前专家从来没有注意过的。当然,我只是一家之言,讲出来无非是与愿意听的人分享自己的心得而已。”刘心武说他研究红楼梦只是个人兴趣,从事《红楼梦》的文本研究也是希望从中得到一些启发,以对自己的小说创作有帮助。他认为,对小说的研究很难说谁对谁错,对《红楼梦》的研究,有待于新材料的发现。到目前为止,研究者的分歧都是从对已有资料的不同理解上派生出来的。“我觉得,各人研究各人的,各人正面发表自己的研究心得,比批评别人,让别人‘止步’‘认错’,更能体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真谛。一个时期,可能对某种观点、某种研究路数认同的人多一点,但过些时候,可能另外的观点、研究路数认同的人又多一点,这都很正常,让时间去检验吧。”刘心武说,“不是说我现在得到很多人支持,我就一定是对的,也不是说我现在遭到一些反诘和某些专家的严词批评,就说明我没有道理。先允许我说话,允许我存在,我就很高兴了。支持与反对,喜欢与厌恶,批评与维护,赞扬与嘲讽,我都承受。”
为2006年《当代》撰写“红楼心语”
“有的人说我不直面批评。我怎么不直面批评?我现在跟集邮一样,尽量搜集所有关于我的《揭秘》讲座和书的各方面反应,当然包括批评我的意见。我会在以后慢慢地来看这些丰富的资料。”刘心武告诉记者,他现在搜集的反应来自三个方面,一是平面媒体的报道和文章,二是网络上的言论,三是电视台和出版社转来的读者来信,数量很大,而且这些天层出不穷,有的听说了,却一时难以找到。
他说他会在忙完别的一些事情以后,找个时间来慢慢消化这些东西,所以他不可能那么快对一些批评做出回应。
“另一方面,我觉得没有一一回应的必要。我不想争论,也不喜欢有些媒体报导标题什么刘心武VS谁谁,或者PK谁谁。我会一一了解各方面的反应,对于批评意见,我想回应就回应一下,不想回应也可以不回应,但是我会参考各方面意见,以助于下一步的研究。
《当代》杂志已经约我在2006年包下他们的‘直言’专栏,我将为他们写6篇‘红楼心语’,每篇1万多字,第一篇已经交稿,关注我的各方人士可以从中看到我研红的新脚印。“(记者:甘丹)
来源:《新京报》(2005年11月24日)
用手机扫一下二维码,在手机上阅读或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