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讲 帐殿夜警之谜(4)

    一开头这种事情跟康熙本人无关,比如说皇太子的脾气变得非常暴躁。他的老师都是一些大儒,都是一些饱学之士,年纪当然也很大——教他的时候,就已经是四五十岁了;他长大了,他们都七八十了,很高的年事——他经常辱骂他们,一生气,他就不管他们是多大岁数,不管那些人是多高的学问,就辱骂老师。当然不管怎么样,也有人汇报到康熙那儿去,康熙就觉得我这儿子怎么回事?辱骂老师,不应该啊。然后皇太子做下更过分的事,就是鞭笞权臣,地位很高的大臣,在朝廷里面都掌握很大的权柄,康熙都善待他们;康熙有时候发发火,批评一下,也很少说让人把他们的裤子脱了打屁股,当众羞辱或者是鞭笞这些大臣。康熙没做过的事,太子却做了,他一发落那些大臣,他就这么来,底下人当然是你怎么指挥怎么来,因为你就是今后的皇帝啊!还有什么好说的,对不对?你的命令就得听。康熙就开始不愉快,就觉得胤怎么可以这样做呢?但是康熙还是隐忍了,因为这是他自己的儿子,是他立为太子的嫡子,而且太子今后确实也要当皇帝,当皇帝有点威风也可以理解。可是后来,逐渐地,他对太子的不满就不是出现在这些事情上面了。
    有一次,康熙出征的时候不舒服了,身体有病了,当然不但是太子,其他的皇子——那时康熙的儿子已越来越多了,都要去问候。结果他就发现太子对他生病,不但没有一点很忧戚、很伤心、很着急的样子,反而面有高兴之色。从人性的角度你能明白吗?有人在点头,是不是?当然这个事情比较复杂,你要认真地来读清史会发现,这种记载有不真实的一面。因为大家知道,康熙后来的政权没有交给胤,这是很清楚的,后来的皇帝是雍正,是胤的一个弟弟,是四阿哥。四阿哥当权以后就会整理、修改各种档案。现在如果我们仔细来做历史研究,就会发现在朝鲜也有史官,也有历史记录,例如《李朝实录》。朝鲜很长时间都是李氏王朝,在《李朝实录》里面的记载不是这样的,但是也很可怕。《李朝实录》说那次太子去了,太子对康熙没有什么特别不好的表现,而是跟随太子的那些人,按捺不住内心的高兴。他们心想,你看,老爷子快完了吧,咱们跟着的这个主儿马上就要升为万岁了呀,都额手相庆,是这些人,闹得很不堪,被汇报给康熙了。但是不管怎么样,康熙就开始警觉了。哦,闹半天,我培养了半天,最后成了我的一个威胁了,是不是?想抢班夺权哇?康熙就开始警惕,但是也忍下去了。因为培养这么多年了,三十多年的培养,不能付诸东流啊!而且确实太子的优点也是有的啊!所以康熙就还是采取了隐忍的态度。可是到了康熙四十七年,就是我现在要讲的帐殿夜警事件的时候,康熙就忍无可忍了。
    这事有好几个导火线,第一个导火线:当时康熙带着浩荡的队伍去木兰秋,途中就扎下营盘了;他带了很多皇子去,当时第十八个皇子——当时他的儿子已经很多了——十八阿哥已经七八岁了,他特别喜欢——康熙每个儿子都喜欢——这十八阿哥路上就得了腮腺炎。
    这里我插一句,我在讲述里,有时把康熙的儿子说成王子,有的听众跟我提出来,皇帝的儿子是不是该说成皇子啊?这个意见很好,说成皇子更精确些。但有的人以为说王子,那就是王爷的儿子了,这是不对的。在清朝,王爷的儿子官方的称呼是世子,不是王子,王子这个词儿,是跟国王配套的。20世纪初以来,我们翻译外国文学作品,往往把相当于皇帝的人称为国王,把国王的儿子,称作王子,比如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为了通俗些,就又译成《王子复仇记》。王子就是指国王的儿子,也就是皇帝的儿子,就是本来可以继承帝位的人。其实在清朝,康熙自己也好,朝野上下,一般情况下,都把康熙的儿子叫成阿哥,太子是二阿哥,后来接替康熙当了皇帝的雍正是四阿哥。那么,现在我们讲到了十八阿哥,在康熙四十七年,木兰秋的半路上,十八阿哥得病了。


用手机扫一下二维码,在手机上阅读或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图书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