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讲 蒋玉菡之谜(4)

    大家想想,忠顺王他在跟谁过不去啊?蒋玉菡被谁勾引走了啊?真正窝藏琪官这个戏子的是贾宝玉吗?并不是,是北静王。就是王府一级之间冲突,最后七冲八撞地折射到了贾府,是不是啊?双方在争夺一个戏子。据很多红学家分析,蒋玉菡你读成蒋玉函并不错,因为实际上它的谐音就是说的一个玉匣子,或者说装玉的匣子,函就是匣子的意思。双方在争夺一个匣子,这是怎么回事?琪官,写出来是琪,这个字是一个“玉”字边一个“尤其”的“其”,当然它的谐音也可以是“棋”,下围棋下象棋的“棋”,这谐音就意味着,好像在一个棋局当中,双方争夺一个非常重要的东西。那么这个玉函后来藏在哪儿了呢?紫檀堡,一个紫檀做的更大的箱子里面,这是个什么东西呢?在红学的发展史上曾经有一派叫做索引派,索引派现在是没落了,被很多人所否定,但是我个人认为,索引派在红学的发展史上,它留下了很重要的痕迹。像我在第一讲里面提到的蔡元培蔡先贤,他就是一个索引派的大师。他们认为《红楼梦》的主题、宗旨,就是悼明之亡、揭清之失,为明朝灭亡抱不平,是对清朝统治汉族表示愤慨的这样一部书,认为它里面有很多的文字都隐含这样一个意思。他们经常从字音字义上,做一些很细微的分析,认为这样就是把它隐蔽的内容检索出来了,所以叫索引派。索引派对于蒋玉菡这个人物,对他的名字谐音“玉函”所包含的寓意的揭示,还是发人深省的。他们这样的一个思路,我觉得还是可以参考的,就是说忠顺王府和北静王府所争夺的,一方要保、一方要夺的,就是一个最高的政治权力,就是在一个棋局当中最重要的那个东西,其实就是一个玉玺,就是过去皇帝的印章。明白这个意思了吧,皇帝的章是玉做的,搁在一个紫檀木的匣子里面,藏在那里面。
    这个仅供大家参考,就是过去的红学研究者曾经有这样的思路。我个人是做原型研究的,我的整个研究都是在探究《红楼梦》当中的艺术形象的生活原型,这是我跟他们不同的地方。但是人家从索引的角度揭示出来的一些《红楼梦》里面所使用的命名的方法,谐音的含义,我也吸取他们的这些营养,我觉得他们的研究成果足资参考。
    我倒不一定认为蒋玉菡就代表的是那么一个东西,就象征一个皇帝的玉玺,但是忠顺王和北静王,双方最后在一个戏子的问题上发生了激烈的冲突,一方是坚决不放弃,一方是坚决要把他藏起来,而且当中就牵扯到贾宝玉,这实在值得玩味。
    现在回过头来想,那个冯紫英是什么人呢?他为什么要把蒋玉菡介绍给贾宝玉呢?对不对啊?贾宝玉本来就跟北静王认识,有联系。大家有印象吧,秦可卿死了以后,专门有半回书就叫“贾宝玉路谒北静王”,而且北静王还邀请他到府邸里面去做客。宝玉那以后应该也去过北静王府,但是贾宝玉正式认识北静王所喜爱的戏子琪官,却是在冯紫英家里。冯紫英当时请他去,说所谓大不幸中又大幸,虽然这“大不幸”与“大幸”都没有说出口,而且后来说只是随便一句玩笑话,要不你们哥俩就不会来,但这些实际上都有含义。就是说在《红楼梦》里面,实际上我们可以影影绰绰看见,两个互相对立的政治集团,而这两个集团的利益冲突都牵扯到最高的统治权。
    那么我们可以清理一下——如果你把《红楼梦》仔细地清理一下就会发现,其中一派是北静王这派。北静王这派实际上又可以说不仅仅是北静王,他其实还并不是这一派的最高代表人物,这一派真正的最高代表人物,在《红楼梦》的文本里面实际上是点出来了的,叫做义忠亲王老千岁。在什么时候点出来的啊?就是秦可卿死了以后,为她找做棺材的木头的时候,薛蟠说我们家存的有木头,这个木头是出在潢海铁网山的,叫樯木,当年被人订过,谁呢?就是义忠亲王老千岁。那么这个木头订了以后,怎么就没拿走呢?因为义忠亲王老千岁坏了事,就不曾拿走。什么叫“坏了事”?这可是一句非常重要的话语。如果《红楼梦》是完全虚构的小说,完全没有生活原型,那么他点出来这个木头曾经有人订过,他可以说后来这个人不得好死,所以没拿走,是不是啊?也可以说他破产了,他没钱了,所以没拿走。他不这么说,他用了一个虚构者万万想不出来,很难想出来的词叫做“坏了事”。在上几讲我给大家讲过,在康熙朝有没有千岁啊?在康熙朝,正式册立过太子,告示天下,我康熙百年之后,这皇位就由我的儿子,我的嫡子,我的皇后生的孩子胤他来继承,他刚一岁半,我就册立他为太子。清朝跟明朝很不一样,清朝对皇子不是均等分封,胤被册立为太子的时候,其他皇子都没有分封,后来分封,也没有任何一个人可以与太子平肩。尽管在清朝正式的政治语汇里,并没有千岁这个称谓,但曹雪芹行文里特意用了“千岁”字样,就是暗示万岁之下的太子。


用手机扫一下二维码,在手机上阅读或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图书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