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玉带林中挂——林黛玉“结局”之早期设计

    林黛玉的性格、命运、结局,《红楼梦》中作了充分的描写。现今我们看到的《红楼梦》中,林黛玉是在后40回中死的。小说中说她从小多病体弱,到了贾家之后经常是药不离口,更因长期郁闷在胸,加之宝玉娶宝钗的消息的强烈刺激,终于“焚稿断痴情”,魂归离很天。
    从姓名学的角度研究,林黛玉的性格、命运、结局,都寓于她的名、字、号之中了。
    甚至她所住的“潇湘馆”也是对她命运、结局的象征。对此,在第27回中通过探春之口作了简单的注释。黛玉所作的一些诗词、谜语中也作了透露。所谓“楚客肠欲断,湘妃泪斑斑”(岑参《秋夕听罗山人弹〈三峡流泉〉》诗)正是“潇湘妃子”的写照。不仅如此,连黛玉身边几个丫鬟里的名字,如紫鹃(子鹃)、雪雁、春纤,她们的名字都是衬托黛玉命运、结局的。根据作者所用娥皇、女英为舜而哭和最终结局的暗示,我曾怀疑黛玉是投水而亡的。
    但是,不论是病死还是投水而亡,似乎都与第5回贾宝玉梦游太虚境所看的“正钗”
    册子上的判词和那幅图画不相吻合。对此已有人提出过质疑,我以为这是有道理的。第5回的“正册”上,以宝玉所见,那判词和图画是:
    只见头一页上便画着两株枯木,木上悬着一围玉带;又有一堆雪,雪下一股金簪。
    很显然,这判词和册图是写林黛玉和薛宝钗的命运和结局的。(1)所谓“两株枯木”是一个“林”宇;“玉带”是“黛玉”的谐音。(2)所谓“雪”是“薛”的谐音;“金簪”即是“宝钗”之意。这些解释是极为表面的意思,即用“谐音法”,说明“判词”和册图是写钗黛的。那么第二层意思——如其他判词、册图一样寓示人物未来命运、结局的意思又是什么呢?
    (1)“可叹停机德”——用“乐羊子妻事”(王府批),甲戌本特批“此句薛”,是说宝钗为人有“乐羊子”之妻的品德。
    (2)“   叫醪拧薄眯坏黎埂队窖肥涔剩仔缣嘏怠按司淞帧保 是说林黛玉的才华之高有如才女谢道韫。但一个“堪怜”,是说林黛玉枉有此才,令人可叹、可怜。
    这都是大家常道及者。不要忘了,甲戌本中在“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二句上有一条特批十分重要。特批道:“寓意深远,皆非生其地之意。”所谓“寓意深远”,恐怕是告诉我们这个判词绝不是仅仅告诉我们钗黛之名和她们的人品、才华而已。换句话说,这里隐藏着他们未来命运结局。所谓“皆非生其地”,是说林、薛并不是指她们生于哪一家,而是指“死其地”。我以为这才是“寓意深远”的真正含义。
    从画图和判词的内容看,林黛玉很可能是在不堪病痛和精神上的折磨,在以“绝粒”
    自杀不成之后,来到大观园林中以“一围玉带”结束自己的生命。“一围”者,“围环八尺也”。“玉带”者,古时服外之腰带饰玉也。由此可推想,黛玉是以自己所系之腰带结环自缢的。这样说,既符合“正册”所画的“木上悬着一围玉带”,又符合判词中所说“玉带林中挂” 的本意。否则,画意就失去着落,而且“挂”字也显得“生硬”,与“埋”字无法“对应”。从第5回所写的各人判词及曲子内容看,十二钗“正册”人物的最后结局、基本上都是按着册词的“规定”发展和结束的,林黛玉也不能例外。秦可卿之死,以判词是“悬梁”自缢,后以病逝,其原因已由脂批指出,无需赘述。黛玉之死,发生在后40回,没有脂批可按,故无法得到确证。
    如此推测,只是一种可能。只有判词与图画证明而已,探寻其原因很复杂,并非几句话可以说明白的。我很怀疑这样的结局曾有过改变,似乎是五稿中的一稿的设计,或许这一稿就是《风月宝鉴》,或是后来又改为《情僧录》、《石头记》,再改为《红楼梦》。曹雪芹在“增删”过程中不断改变自己的创作意图。最终在《红楼梦》阶段,把黛玉的结局改为病故。说不定,这样的结局也是  砚斋、畸笏叟等人于预的结果。但是,由于全书未定稿,因而第5回中的判词、册图,乃至十四支曲的内容都未及统一,而留下了这么多前后矛盾的“痕迹”。这一点在其他人物身上也有证可寻的。
    林黛玉“质本洁来还洁去”。欠泪,泪己尽。再留在这个肮脏的世界,就是“多余”
    的了!
    1994年5月12日
    胡文彬《魂牵梦萦红楼情》
    doing扫描识别
    CYang校对


用手机扫一下二维码,在手机上阅读或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图书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