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言
-
《三国演义》描写了东汉末年各个政治集团间的斗争以及魏、蜀、吴三国发展、壮大直到被晋统一的全过程,历史跨度大约一个世纪。涉及面广、历史跨度大,对各个集团的政治、军事、外交、经济等一一记述,描写还大量触及三国人物的军政谋略及内心活动。从领导学、管理学的角度来看,书中包含了许多丰富、生动的内容,有诸多经验教训值得总结。中国当代具有本土特色的领导学、管理学处在初创阶段,然而不必从零开始,因为我们有《三国演义》这样的文化宝库可资借鉴。正所谓“大海不择细流,能以就其深”。
然而,近些年来,这一点被一些人看到后,《三国演义》突然变成了企业管理的杂烩汤,什么“水煮”什么“麻辣”,各种烹饪方式无非是“戏说”的变种而已。不知读者在看过这样热闹非凡的闹剧以后,笑完会不会还有胃口,再用尊重原著的三国文化研究著作来正本清源。
自晋朝史学家陈寿在《三国志》中记载了三国历史之后,三国故事就在民间以多种文学形式广为流传。元末明初的罗贯中,在前代史书、杂记、平话、戏曲等的基础上,发挥他的政治、文学和想像天才,创作《三国演义》。《三国演义》从问世至今,名播海内外。国外工商界甚至出现了“三国热”。可以说,《三国演义》作为一部历史小说,其内容之丰富、情节之生动、流传之恒久、影响之深远,是我国文学史上当之无愧的珍品。
一方面,《三国演义》是历史发展长河中民族心理的沉淀物。其成书之前三国历史的认识经过了上千年民族文化的反复积淀。作为知识分子的罗贯中,其创作意向本身就渗透着这些文化意识。
另一方面,《三国演义》问世后,其体现出的政治观、伦理观、是非观和价值观得到了大范围的程度不同的认可和接受,小说的政治意向和心理意向反过来又强化了相应的民族心理。
由于这两层原因,本书对《三国演义》中有关人物和事件的综合剖析,实际上超越了文本的范围,从一定角度上也可以说是一次对民族性格剖析的尝试。
要对《三国演义》中的有些领导与管理经验给予深刻总结,就必须剖析相应的民族心理,因为民族心理制约着相应的人物活动,构成了人物角色的深层思维方式。总结领导经验和剖析民族心理实际上是一个事情的两个方面,本书在有些地方试图把这两个方面统一起来,以鉴当今。各行各业的管理者,从事领导学、管理学研究和教学的理论工作者,以及政治学、行为学、心理学的爱好者,更不用说广大的“三国迷”,希望都可以从本书中得到一些启发和阅读的乐趣。
需要说明的是,本书分析的对象是《三国演义》,而不是《三国志》。
《三国演义》情节生动、故事完整、人物心理刻画细致入微,彻底抛开《三国志》是为了避免历史与小说不相一致时的无所适从。本书有叙述、有分析,叙述也是为了分析,对人物的道德评判持谨慎态度。
本书所依据的蓝本是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版的《三国演义》,所引用的文字和情节均忠实于原文,只是对其中的标点有部分改动。考虑到读者手中《三国演义》版本的不同,本书所引原文只注回数,不注页码。
作者水平有限,某些观点的错误和偏颇之处一定不少,恳请读者批评。
用手机扫一下二维码,在手机上阅读或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