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方谷
-
实际情况是,两种势力较量,双方各有其优势,又各有其劣势。高明的领导人在掌握了敌我双方的这些情况后,总是用心设定一定的条件,使敌方的劣势得以暴露,然后发挥自己的优势,以己之长,攻敌之短,最后夺取胜利。这里所说的优势与劣势,可以是能力方面的、后勤给养方面的,也可以是气候地理方面的、外交关系方面的。比如,司马懿和孔明对阵,司马懿的优势在粮草,兵力充足,但短于用智;孔明长于用智,但粮草不济。因而,孔明让军队又是诈败,又是假退,无非要引诱司马懿决战,将双方置于敌方劣势得以暴露、自己优势得以发挥的场合中,以克敌制胜。而司马懿深沟高垒,拒不出战,也无非是要发挥自己的优势,让敌方的劣势在自然消耗中逐渐暴露,然后自己以逸代劳。司马懿一旦进入前一种场合,他就损兵折将,处处挨打;而孔明一旦进入后一种场合,也就束手无策。这是一种智力和韧力的较量,谁能把对方引诱于自己设定的场合,胜利就归于谁。孔明急于决战,一次,他向拒不出战的司马懿送了一套女人服装,并致书云: “作为大将,不敢率军披坚执锐,以决雌雄,却甘愿钻进山窟土巢中躲避刀箭,这种人与女人无异!今遣人送巾帼素衣至,如不出战,可再拜而受之。倘耻心未泯,犹有男子胸襟,早与批回,依期赴敌。”(第一百三回)这在当时算对司马懿最大的人格侮辱,但司马懿宁肯接受这种侮辱,也不出战。“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见苏轼《留侯论》)。司马懿不是那种见辱而斗的匹夫,他要尽力把战局控制在自己的优势圈中,他明白惟有这样,自己才能稳操胜券。应该说,在当时的地理条件下和军事斗争的大背景中,战争的主动权在司马懿一方,但若他轻易出战,这一主动权就丧失殆尽。
用手机扫一下二维码,在手机上阅读或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