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5)

    全军爬上徐无山,通过卢龙寨,再通过五百余里的山路才可到达平冈城。
    五十三岁的曹孟德也同大家一样艰难地攀登。
    “这叫什么山?”曹孟德停下脚步喘着粗气。岁月不饶人。毕竟,他已经老了。
    “这叫碣石山。”田畴指点着这座山说道。
    山顶一块巨石岿然不动,像一位傲视苍天的巨人。曹孟德站在山脊凭高远眺,一阵凉风拂面,撩动他的胡须。
    面对如此雄奇壮观的景象,怎不撩动曹孟德感情的丝竹管弦,一首《观沧海》新诗在他激情奔涌的胸中诞生了。
    曹孟德站在碣石山的脊梁上,面对此情此景,朗声咏叹道: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那末尾两句粗壮而悠长,余音久久缭绕于碣石山的上空。
    一一六曹军如神兵出现在白狼山麓。
    乌桓和袁氏的联军几乎倾巢而出,袁尚、袁熙和乌桓的三位首领指挥联军在白狼山下布下阵来。
    这可是最后一次北征!
    曹孟德千里迢迢,翻越重重关山赶来,似乎就是为了这么一天!
    曹孟德一向以擅长指挥轻骑兵野战而著名,但这却是第一次面对擅长骑战的游牧民族所进行的大规模野战,加上自己的军力尚未全部到达,有的将领感到有些紧张。
    但曹孟德却一下子感觉到全身充满了自信的力量,他似乎为能进行一场轻骑兵大会战而感到兴奋。当张辽向他禀报敌军动态时,他立刻在虎豹骑的保护下勒马登高瞭望。他见到乌桓兵虽满山遍野,却不懂得阵式作战,部署上紊乱不堪,与袁氏兄弟军队的配合也谈不上。
    于是,曹孟德决定以突击的方式给予敌人以重创,打乱其本已紊乱的阵式。首先他将张辽的军团分成三部分:前锋采用尖锥队形,另两部分组成波状攻击队形。再以徐晃的部分轻骑兵作预备部队,准备由侧面攻击。曹孟德自己则率领曹纯指挥的虎豹队殿后,保持一个连绵不断的攻击波。
    猛勇无比的张辽首先率队攻入敌阵,随即展开屠杀。不一会儿,乌桓兵团的阵脚大乱,三位部落首领虽集结了部分兵力准备反攻,但很快就被曹军的第一波、第二波、第三波的攻势冲散。袁尚及袁熙军团想前来支援,又被徐晃的轻骑兵挡住了。袁尚兄弟杀了一阵后引数千骑投奔辽东接受公孙康的保护。乌桓兵见大势已去,三位首领两死一伤,只得纷纷投降。
    清点结果,投降敌军达两万多,曹孟德抚慰乌桓兵团劫后余生的将领,将降兵再交还由他们重新编组。在投降仪式完成后,便释放他们返回各部队原来的家乡。
    白狼山下,曹孟德感叹道:“这北方原野又可以太平一些时日了!”
    这时,后方探马传来郭嘉病逝的噩耗。
    曹孟德几乎不敢承认这一现实,他踉踉跄跄退后两步,脑袋里嗡的一声,尔后一团模糊,曹纯连忙上前搀住。
    四下一派肃穆,刚才的欢乐气氛被噩耗驱赶得无影无踪。曹孟德突然大哭道:“奉孝之死,天丧我矣!”
    众人忙围上去劝慰。
    曹孟德终于止住了大哭,幽幽地对几位幕僚说:“各位的年纪都和我同辈,只有郭奉孝年纪最轻,我本要将后事托付与他,想不到他竟早早地离我而去,真令我心肠崩裂啊!”
    探马呈上郭嘉遗书,曹孟德拆视,看完之后又大哭起来。
    由于袁氏兄弟逃奔辽东太守公孙康处,众部将都劝曹孟德乘胜追击,连公孙康一起解决。曹孟德目无表情地说:“不必劳烦诸公之虎威,数日之后,公孙康自会送袁氏兄弟的头来。”众人莫名其妙。
    果然没过多久,公孙康遣人送来袁熙、袁尚的首级,众将大惊,都说丞相料事如神。
    曹孟德重赏来使,并封公孙康为襄平候左将军,双方签订和约。之后,曹孟德向大家宣读郭嘉遗书:
    “今闻袁熙、袁尚往投辽东,明公切不可加兵,公孙康久畏袁氏吞并,二袁往投必疑。若以兵击之,必促成并力以迎敌,急不可下。若缓之,公孙康及袁氏必相自图,其势然也。”
    大家唏嘘不已。
    曹孟德感郭嘉之功,设置灵位祭拜。之后,令人扶郭嘉灵柩回许都安葬。郭嘉英年早逝,享年三十八岁。
    建安十二年十一月,北征大军回到前进基地易水河畔。“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当年,燕太子丹派荆轲怀揣匕首去刺秦王,就是在这易水河畔诀别燕国和亲人。曹孟德正站在这里,不过,他不是在怀念那个劳而无功白送性命的荆轲,而是在怀念那些把魂留在北方广袤的原野上的将士们。
    曹孟德在易水河畔重新编组,并加强部署北方的防备。袁氏的势力总算连根拔除,不论实质上或名义上,幽、并、青、冀四州已完全纳入许都政权的体系中。
    这一年,曹孟德五十三岁。这一年,距离他在陈留举兵、白手创业只有十八年。


用手机扫一下二维码,在手机上阅读或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图书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