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收拾烂摊子

    刘备离开了他无限热爱的同志和亲人,把一个国民经济濒于崩溃的蜀国留给了诸葛亮,幸运地是刘阿斗极听他老子的话,把孔明当成父亲一样信任,政事无大小全交给孔明处理。于是乎,有的网友认为是孔明独揽大权,不给后主锻炼的机会,我的同志们,你们用一下脑子想一下好不好,以刘备和诸葛亮的聪明还看不出来后主是块什么材料,一块废塑料想锻炼成钢可能吗?也就是诸葛亮没一点歪心眼,不然换成司马家的人,早把后主一家卖到北美当黑奴了。
    由于刘备的大举伐吴,造成军队的严重损失,而且因为他的死,后主刚立,可以说是内外交困。一是魏国来书让蜀国去帝号称蕃,二是南方少数民族趁机造反,三是与吴国的关系不明朗,四是国民经济形势不容乐观。面对这种局面,如果你是孔明,你将如何对待呢?先别看答案哦,尤其是批评孔明同志的网友。
    其实没有什么标准答案,孔明采取的方法是:对魏国稳固防守,对南方少数民族在可以容忍的范围内先不管,对吴国积极展开友好结盟运动,全力发展国内经济。
    在与吴国恢复正常外交关系上,诸葛亮是非常老练的。他先后派去了二个外交官,都不合孙权的意,后来终于发现了邓芝邓伯苗,这位很有个性的主真是不辱使命,说得孙权服气得很,孙权给孔明发短信十分称赞这位邓先生的水平,于是虽然两国没有形成正式的外交备忘录,却基本上消除了敌意。而正式的外交文本要一直到八年后,孙权称帝时,诸葛亮派陈震贺礼时才正式签定,在这份友好条约中,吴蜀两方很干脆地将魏的地盘分成两半,一家四州,呵呵,有意思。最有看头的是,整个条约中只提到了诸葛亮,说他“诸葛丞相德威远着,翼戴本国,典戎在外,信感阴阳,诚动天地,”并规定“自今日汉、吴既盟之后,戮力一心,同讨魏贼。若有害汉,则吴伐之;若有害吴,则汉伐之。各守分土,无相侵犯。传之后叶,克终若始。凡百之约。”应该说从这份条约中(原文可见三国志之吴主传)可以见到大家对诸葛亮的那种发自内心地敬爱之情,而且这份条约恐怕是有史以来执行得最为彻底的条约,我们可以想想无论中外历史上哪一份条约不是有始无终的呢,就象二战时的苏德条约,简直就是笑话。条约签后,孙权立即移都建业,把精力用到攻魏上了,而吴蜀两国忠实地执行到各国被灭为止,甚至在诸葛亮死后,蒋宛当政时,东吴步骘、朱然在孙权面前说蒋琬要与魏私通卖吴,孙权也有意思,竟然说愿意以他自己一家来担保蒋琬不会做这种事,呵呵,这皇帝当得真够味,跟臣下求情,还要以皇帝一家做担保,读史至此,不由得会心而笑!
    在发展国民经济方面,孔明是高手。他根据长期的实际工作经验,结合蜀地的特点,制定了一个以农业为基础,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努力保护和促进私有制经济发展的计划。我就以孔明总理在蜀国第一届人代会上的政府工作报告为基础来写四点:
    一:高度重视农业的基础作用,兴修水利,保证农业稳产,高产。
    所做的工作主要是各地区各部门的负责人对各自分管的农田必须全面走访到户,想农民所想,急农民所急,把党的好政策贯彻到最基层。经多方协调,对都江堰进行一次大修理,从中央财政拨专款成立护堰武装巡逻大队,安排一正两副位置,享受副部级待遇。并新修小型水库一座,拦河坝一座,全部通过专家考察设计,估计明年年底可投入使用。
    二:鼓励发展私人烧制井盐产业,形成一个以国有经济为主,多种经济成份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
    孔明总理在今年共视察了N处井盐生产厂家,对各厂主提出的有共性的问题给予了明确的回答,表示了中央对各厂家的支持和鼓励。并对暂时无法解决的问题交由专家组进行论证,研究后答复。
    三:成立成都第一纺织厂,投资主体为财政部,(呵呵,孔明同志政企不分),设立管理制度。
    大家都知道,蜀锦在三国时期可是硬通货,孔明虽然跟魏不和,却对两国之间的大量蜀锦贸易不闻不问(有点象李光耀),对东吴更是不用说,大量输出。而且不但成立国有企业来发展蜀锦工业,还支持和鼓励个体、私营、合伙、家庭进行蜀锦加工,由国家外贸部门统一收购,为加强对蜀锦行业的管理,成立机构,设立一位锦官,享受正部级待遇,直接向孔明总理汇报。(所以成都又叫锦官城)。
    四:大力加强出口贸易,努力开拓海外市场。
    由于蜀国拳头产品蜀锦质量上乘,除了畅销吴魏全国外,更发现有罗马商人不远万里来到东吴购买蜀锦回去,据说可得大利。可以考虑以各纺织厂的名义在吴国设立办事处,直接与罗马商人进行交易。另外还要考虑如何加大与吴国的经济合作结构,鼓励利用外资,对纺织机械进行改选、挖潜。
    唉,别的我就不说了,诸葛亮真是使出了全身的解数,在国内国外两个战线上都作出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史有明载“亮之治蜀,田畴辟,仓廪实,器械利,蓄积饶,朝会不华,路无醉人。”


用手机扫一下二维码,在手机上阅读或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图书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