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姜维北伐等问题谈几点看法

    1. 姜维为什么要北伐,坚守保国行得通吗? 据《后出师表》载:“固知臣伐贼,才弱敌强也,然不伐贼,王业也亡,惟坐而待亡,孰与伐之?”
    很显然,北伐是势在必行的。敌强我弱,在国土和人口比例如此悬殊的情况下,如果大家不动兵戈,休养生息,曹魏综合国力的提升和发展速度将远远超过蜀汉,到那时才真的是死路一条。不伐就是坐守等死,举一个典型的反面教材:江东练了几十年的龟缩大法,结果还不是自取灭亡?纵有长江天险,也只不过是多苟延残喘几年罢了,何补于事?这就是不思进取,一味死守的恶果。正因为如此,孔明才会数出祁山,北伐不止,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包括后来姜维的北伐也正是忠实地贯彻了这一意图,所谓生命不息,奋斗不止,这种精神一脉相承,令人感佩。
    2. 姜维北伐的战略意图是什么?
    据《姜维传》载:“维自以练西方风俗,兼负其才武,欲诱诸羌、胡以为羽翼,谓自陇以西可断而有也。每欲兴军大举,费祎常裁制不从,与其兵不过万人。” 从这段话可以大致看出两个问题: 第一, 姜维北伐的战略目标很明显是与曹魏争夺陇西,蚕食雍凉,从而广拓疆土,徐图中原。另外从姜维数次北伐进攻的路线也可看出,双方争夺的焦点大多在雍凉一带。曹魏则在西线集中了当时最优秀的军事人才如郭淮、王经、陈泰、邓艾,司马望等,而他们背后更有司马氏和曹魏强大国力的支撑,可姜维背后却是那只顾吃喝玩乐,朱紫难辨的刘禅和一帮拖后腿的小人。所以姜维的北伐相比孔明更多了几分悲壮和无奈。如果说孔明的北伐还有一线希望的话,那姜维的北伐可真是接近绝望了,北伐可说是一段不断在绝望中苦苦挣扎,寻求胜机的漫漫艰辛路。可惜曹魏能人辈出,始终没给过他机会。也许有人会指责这种战略根本就是错误的,打消耗战等于慢性自杀,只有出奇才能制胜云云,没准又会搬出魏延子午谷奇袭的计策当砖头,老掉牙的砖头了,笑。长安城是那么容易攻下的吗?即使攻下了能守得住吗?成功的机率太低的话就等于自杀,不多展开了,不然又会没完没了了。 第二, 以费祎为代表的保守派对北伐不但不予支持,还屡屡加以阻挠。借口无非是保国治民,敬守社稷之类的风凉话。看似有理,实则荒谬。也正是由于蒋费秉政的这十数年间对曹魏不采取任何有效的军事行动,使得曹魏国力逐渐恢复,北伐的希望也日趋渺茫。姜维以不足万人的兵力尚能取得不错的战果,其军事能力可见一斑。费祎死后姜维才有了较大的自由,常出动数万兵马北伐,互有胜负,但多是无功而返,原因不言自喻。
    3.姜维的北伐是否促使蜀国灭亡?
    有人说姜维的北伐是劳民伤财,屡败不止,为亡国之祸首。这实在是很不负责任的说法。若无姜维苦心孤诣的北伐,强撑住危局,风雨飘摇的西蜀政权只怕早就垮台了。在战乱时期,姜维既然是军事统帅,出于政权利益考虑,不得不北伐,而打仗总是要消耗军力钱粮的,这本是无可厚非的。否则,要想不损民,就只好向“和平主义者”谯周同志学习,投降万岁!当然不可否认,频繁的北伐的确是劳军损民的,但蜀国的经济情况还没因此槽糕到要亡国的地步。据王隐《蜀记》记载,蜀亡之时,尚有米四十余万斛,金银各二千斤,锦绮彩绢各二十万匹等等。 那么蜀国灭亡的真正原因何在?偶认为,归根结底还是由于国力的悬殊和政治的腐败导致了蜀汉最终的败亡。由费祎一手扶植起来的尚书令陈祗与黄皓、阎宇等人狼狈为奸,使朝政日衰,还妄图谋夺姜维的兵权,逼姜维避祸于沓中,才使得司马昭见有机可乘,大胆攻蜀。至于蜀国最后一战的责任也不应由姜维承担,姜维已经尽了最大的努力了,已有网友作文详细论证过,不再赘述了。或许又会有人跳出来批评姜维的政治能力太差,不能平衡国内矛盾。(联想到39中姜维的政治值竟然只有66,55555~~光荣这帮历史白痴,强烈抗议中~~)这又是不切实际的苛求了。即便孔明在世时,有很多内部问题也是摆不平的。(嘿嘿,尸骨未寒居然就有人跳出来想批斗亮亮了,结果反误了卿卿性命)更何况姜维一个降将身份,在蜀国毫无政治背景可言,本就才高遭忌,功高震主了,再要多干预朝政的话,真是嫌命长了。所以他有意回避国内错综复杂的政治斗争,常统兵在外,不预朝政,以致恶党竖阉把持朝政。当情况严重,他劝谏刘禅诛杀黄皓时,那昏君偏不肯听。以姜维之忠心又不可能学司马废了这昏君,那就只能忍气吞声,屯田避祸了。否则还能怎么办?兵临城下之日,那位刘后主犹醉生梦死,宠信黄皓,置伯约表章于不顾,迷信鬼巫,修炼**大法,还真以为可以保国保命,飞升成仙呢。另一个邪教份子谯周也蠢蠢欲动,仗着懂点天文,就开始妄言天数,蛊惑人心,鼓吹歪理邪说,宣扬投降大法,与刘大师一拍即合,投降成功!(lucy按:怎么写着写着就开始恶搞了,大汗~~喂,表拿砖头砸偶,偶改悔,赶快收场)
    经偶这一分析,大家认为蜀亡究竟该怨谁呢?还请网上某些高才设身处地,推己度人地好好想想,不要妄议古人了,不分青红皂白地一会攻击这个是废物,一会谩骂那个是白痴,结果三国就没英雄了,青梅煮酒论狗熊,这样很有意思吗?


用手机扫一下二维码,在手机上阅读或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图书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