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再写三国 (八) 一十八路诸侯伐董卓(下)
-
作者:holybull
一十八路诸侯伐董卓(下)
关于曹操逃出洛阳的一段,有一个故事很有意思。那就是曹操因为疑心太重,杀了他父亲的老友吕伯奢一家,最后丢下了一句“宁我负人,毋人负我”扬长而去。
这个故事因为曹操后来的逐鹿中原,而广泛流传。“宁我负人,毋人负我”也成了历代枭雄的座右铭。其实故事本身的可信度,很值得怀疑。我们没有理由认为,曹操自己会标榜这么一件不算光彩的经历。《演义》中写到的陈宫抓放曹,更是漏洞百出。所以我们把它看成是后人的杜撰,似乎更合适。不过,这个杜撰无疑是成功的,他不但看似入情入理,而且很好的把握住了曹操的心态,让曹操奸雄的形象一举深入人心。
回来继续谈伐董卓的事情。曹操在乡里招募了一些人马之后,随张邈他们加入了反董卓联盟。看着联盟的迟迟没有动作,曹操很不满意。在进言失败之后,曹操决定独自追击董卓西撤的队伍。
为什么曹操会对反董卓这么热心,甚至不顾自己的实力微弱,而轻举妄动?对董卓命不久已的判断很有可能是一个诱因。曹操无疑意识到了朝野之间的暗流涌动,他也坚信关东诸雄的动作会引发朝廷中的一系列变故。袁绍他们进不敢,退不愿的心态,也极大的伤害了他对联盟的信任。以曹操的高傲性格来说,他积极的尝试着在这一微妙的平衡间,抓住一切机会提升自己的名望地位成了十分自然的选择。不然,他就有可能永远失去争夺天下的机会。
追击董卓行动的结果,显然是失败的,曹操不但输光了他当时的所有本钱,还连带上张邈的一队兵士。但他敢作敢为的牌子算是竖起来了。曹操败回酸枣后的一翻表现,很说明他的收获。他指着袁绍他们的鼻子,狠狠的骂了一通。同时,还抛出了一篇如何对付董卓的高谈阔论。这在他刚刚带着私兵来到时,绝对是想都不敢想的。可现在,却没有一个人有胆子站出来义正严辞的反驳他。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曹操这次不大的失败,为他所带来的政治帮助,正是不可估量。
袁绍等人,没有接受曹操的建议,依旧对董卓按兵不动。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他们开始内讧了,开始对自己人有所行动了。刘岱因为军粮供给的问题,和乔瑁反睦成仇。他表达的方式很直接,带着兵就冲进乔瑁的中军帐,把他砍了个面目全非。自此,袁绍的联盟也算是告一段落了。在这之前,曹操已经走了,回扬州再次招募他的私兵,弥补这次的损失。幸好,那时什么都缺,唯独不缺流民浪人。
回来再说孙坚。孙坚对付董卓,是以长沙太守的名义,从南阳北上的。(byk对孙坚的官位的怀疑,个人还是觉得很有些道理的。这里姑且这样称之。)在北上的途中,他先后干掉了荆州刺史王睿和南阳太守张咨。并且把南阳郡作为礼物送给了袁术。袁术倒也不是那种不懂得礼尚往来的人,立刻表孙坚为破虏将军和豫州刺史。(袁术那时是后将军,有权利表奏品级比他低的破虏将军的人选。)献帝有没有通过这项人事任命,史上没有记载,反正孙坚是老实不客气的自称起了孙破虏。《三国志》中孙坚的传就叫做《孙破虏讨逆传》。
孙坚先是屯兵在鲁阳城,军容严整,调度有置。让进攻他的董卓军队,无机可乘。随后,孙坚进军洛阳以东,和董卓的大军打了几场,结果大败,靠着祖茂的死计才突出重围。孙坚收拾起残兵,发誓要为祖茂将军报仇。这招果然有用,孙坚不但漂亮的赢了一阵,还杀了董卓的大将华雄。《演义》中的关羽温酒斩华雄纯属无稽之谈。
孙坚正想借这势头,继续北上,彻底占领洛阳,可他的粮草却出了问题。孙坚的粮草一直是由袁术置办的,他也对袁术十分的放心。这两个人的关系密切,从上面的礼尚往来就可见一斑。所以袁术这次的临阵变卦,彻底的激怒了孙坚。他连夜赶到鲁阳找袁术理论。孙坚的这一番训话,丝毫不亚于上面曹操的。骂得袁术是哑口无言,句句称是。
军粮有了保证的孙坚,再次进兵,一路把董卓赶回了长安。那时候,袁绍这一边已经没什么可指望的了。孙坚也就草草修了被董卓发掘的皇陵,带兵南回鲁阳屯扎。
而所谓的一十八路诸侯伐董卓到此彻底结束。
这次“以下反上”的战争,虽然没有最后覆灭董卓的独裁,但却极大的加强了地方诸侯的独立性,东汉的集权统治到了岌岌可危的地步。天下人迎来的,将是一个纷繁错杂的乱世。
--
用手机扫一下二维码,在手机上阅读或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