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十四回 走荒山借尸遁迹 宴长江横槊赋诗
-
第十四回 走荒山借尸遁迹 宴长江横槊赋诗
徐庶换了巡哨服奔往水营。这两座水营都是一半在江里。一半在岸滩上的。元直来到左面水营外面,见四下无人,便站定身躯,侧耳静听营内的动静。
曹操手下的军士大多是北方人。自从七月份出兵,至今十一月,东征西战,将近半年未归。一个个私下里都在想亲人,盼望早日回转家乡。所以都在营帐之中议论:“我的哥,丞相带领咱们下江南,打了快半年了,还没有回去:不知家里怎么样?”
另一个弟兄搭话:“我看,恐怕要打平了江东才能班师回去吧!”
徐庶听到弟兄们都思乡心切,人心不稳,正合已意。心想,他们心怀怨念,对我脱身有利,正可以乘此机会离开这里。就按庞土元所讲之计而行。前面已经说过,徐庶的口技颇精,声音可以有各种变化,各地方言也都能讲上几句。这时,他突然提高了嗓门,用北方口音叫了一声:“我的哥!‘随即又换了一条粗而低的声备问道:“怎么样?”
这样一问一答,只闻其声,不见其人,仿佛果真是两个人在私下交谈。
营里的曹兵听得外边有人说话,都静了下来,一个也不开口了,大家都想听听外面的人在嘀咕些什么。而且,凡是听壁脚的人,总不肯露面的,一定要听完之后才肯出来、看一看到底是谁在谈论。
徐庶等到里面的声音都没有了,知道里面的人听到了刚才自己的叫声,正在等待下文:他继续说:“我的哥,不好啦!听说西凉马腾、马超、马岱这三只马,带领四十万西凉兵造反啦!长安失守,潼关被困,皇城在动摇之中。丞相已经接到告急文书,马上要班师回去了。”
元直在水营放了这么一阵风,旋转身来就跑。
营里的曹兵被这突如其来的消息说得人心惶惶。这批弟兄大多是陕西人,后方造反,家乡出事,人人关心,恨不能一步跨入家门,所以,大家争先恐后地从营中涌出来,而且嘴里还在询问:“哪一个说的?”但是到处找寻,人影全无。
徐庶奔回防营,在一座帐篷外,同样又是这样讲了几句话。然后回到本帐,把巡哨服脱下来,还给那个小兵,然后宽衣卸帽,高枕而卧。
你这里睡下了,外面可乱了套了。对西凉的三只马,不仅曹操一直在担忧,就是有点头脑的小兵也时常留心,唯恐他们杀往京都。今晚被徐庶这么一折膀,造谣言不胫而走,一传十,十传百,蜚蜚扬扬,四下议论不休。正是:小道消息传起来特别快,水营传到陆营,前营传到后营,步兵传到马军,响导传到巡哨,下级察报上司,武将询问文官,……总之,不消半夜工夫,谣言象瘟疫一样传染到每个人的身上。除粮营之外,曹营上下人人皆知。
一宵已过,直抵来朝:曹操升坐早帐,文武聚集两旁,元直在文臣班中冷眼观察,见文官武将人人愁眉不展,料定他们都知道了,故而一夜未有好睡。徐庶暗暗好笑,奇怪的是,曹操亦然愁云满面,气色阴沉。文武参见丞相,曹操口也不开,只是没精打采地把手向他们一挥,帐上静默了好长一段时间,曹操这才开口道:“列公。”
“丞相”“丞相”……
‘昨宵鼓打三更,老夫得其一兆。“
众文武想,哎呀,丞相一早就来说梦,这不是吉利的事情。看来,与我们昨晚听到的传闻有关,而西凉兵攻皇城果有其事。但大家都不敢作声。
曹操顿了一下,又想了一想,这才开口说:“老夫梦见三马同槽。”
曹操一生做过多次这样的梦。什么原因呢?前文中已交代明白,曹操在目前除了刘备之外,最大的冤家对头便是马腾,而马腾的实力要比刘备强得多。故而曹操一直感到马腾、马超、马岱是他的心腹大患。此番曹操屡次要想退兵,究其原因就在于怕这三只马出其不意地端掉他的老窝。真所谓“日有所思,夜有所梦。”
其实,到后来,三只马非但没有剿灭背操,反而被曹操各个击破。先后并吞。但事有凑巧,曹家的天下最终又确确实实是新送在三只马的手里。不过,那是另外三只,即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这当然不是曹操所能料及的。
现在,丞相刚说梦见三马同槽,马上就有许多文武站了出来。曹操想,这些人都是给我来圆梦的吗?不会的。详梦只需一、二个人即可以了,而且准确。人多了,我也吃个准哪一个详得有理。曹操还未来得及问,右右文武已经开口了。说,丞相,我们昨天夜晚听到一个消息:西凉马腾、马超、马岱带兵四十万,进军中原,长安失守,潼关被困,皇城在动摇之中。并说你丞相已经接到告急文书,即日便要班师回京。不知可有其事?
丞相本则在怀疑这三只马举动,听到文武如此这般地一讲、觉得很是诧异?心想,说什么我已经接到了告急文书?这是哪里来的话。我连便条都没有收到一张。不知是哪一个在营中寻衅滋事,妖言惑众。便问文武,尔等听准所说?文武回答:下官听某某将军所说;末将据某某大夫所言……总而言之,都是道听途说,没有一个是从启事者口中直接听到的,徐庶也随着众人附合:徐某也曾闻得此言──他自己造出来的谣言,反道是听别人所说。丞相见大家众口一辞。吩附众文武退过两旁,立即命手下人到营中去打听,追查谣传的来源。
手下人四下打探,没有下落,只得来回复丞相,说。这个消息。营里营外,营前营后人人都知道了,就是个不知道是哪一个说的。
须知,一千七百多年前。绝大多数人都很相信迷信,曹操虽不全信,但也不能完全超脱。他想,说它是谣言吧,无风不起浪,合营将士都在传;说它是事实吧,我根本没有接到过文书。是否这个梦兆是神灵在暗中指点于我,叫我脱此厄运。当它是真的吧,我百万大军立即退回皇城,踏平江东屈指可数,如此良机得而复失,实是弃之不舍。但是,如果回到许昌一打听,根本没有其事,长安、潼关依然如故,太平无事,我复番再到赤壁,那至少要到明年了。而一到来年,这连环计就无用了、这是凤雏先生一再强调的,开春之后就有东风了,须防周郞、孔明的火攻。倘若完全当它是假的,置之一旁。听之任之,只怕我在这里专心一致地对付江东,而三只马把我的皇城夺了去。我即使打平汀东六郡八十一州,也远远抵不上我苦心经营多年的大片中原地区,更抵不上一个汉献帝,皇城一失,皇帝被他们抢了去,我就失去了我所独占的“天时”、再也不能挟天子以令诸侯了;相反他们倒可以奉天子以令不臣,借皇帝的名义号召天下人末讨伐我了。况且,汉献帝本来就有“灭曹兴汉”之心。这样,他们君臣便可以把我当作国贼摈之于国门之外了。曹操想到这里,只觉得进退维备,难以决断。再一想,此事不论是真是假,一定要查个水落石出。否则军心浮动,湟湟不安,我自己也心挂两头,打不好仗的。丞想最后决定,只能说当它似有其事,又作它并无其事,派一个人,代表我曹操,带上十万八万兵和数十员战将,日夜兼程,赶赴潼关,因为既然长安已经失守,那末只有先守住潼关,保全中原及皇城。好在离开班师的日子也不是很长了,只要守住二十天左右就行了。我这里数十万军队构搭连环舟是极快的,约来三天就准备就绪,再花三天时间,乘船杀过江去,一举踏平三江;四天杀到南徐,共计十天时间,使可把江东全部解决。然后收兵回许昌,途中也最多十天,现在我此地的百万大军、千员战将,用他们全部来对付江东,本则就嫌太多,分一部分兵力来保护后方,完全可以。这样江东既能踏平,皇城又能保住,两全其美,万无一失。曹操的主意打定,三角眼朝两旁一扫,问道:“列公,哪位愿代老夫之劳,带兵前往潼关,抵挡马腾,其功胜过赤壁破周郎也!
曹操为什么要在结尾加这么一句话呢?因为他明白。目前赤壁的局势,大家有目共睹,驾巨舟取江东,如囊中探物,手到拿来。大部分战将都想依仗连环船的威力,稳稳获取大功,而不愿放弃这现成的好处去干那种凶吉难以预测的事情。
两旁文武听了丞相的问话,没有一个站出来。道理就在于被曹操所估计到的。不但在这里无风险可担,有功可立,而且都有好奇心,要看看陆军也来参加水战。尤其尝尝乘连环舟杀过长江的滋味到底怎么样,再则,大多数人对马腾、马超、马岱也有点畏惧之心,知道来者不善,特别是马腾之子马超的功夫厉害非凡,十六岁时就一马一条金枪,天下无敌,海内闻名,人称飞将军锦马超。我们丢掉了这里现成的功劳,老远地送到他枪上去,不要说去死,吃了败仗回来,日子就难过了。这里打了胜仗人人凯歌而回,我们那里吃了败仗狼狈不堪,这又有什么光彩的呢?假使这种传说是谣言,我们象充军似地白跑一趟,虽则也有功劳,也不合算。所以,大家部不愿意去冒这个风险。
徐庶想,我料定这些文武都贪求功利,除我之外无人肯去的;再说,有些人也根本没有资格带兵前去独当一面。我在曹操这里一年多从未帮过他一点忙。为帐上无人肯去,也为我自己脱身,今天我要为他圆个场也为自己解个围。故而元直从旁闪出,拱手道:“丞相,徐某有礼。”
曹操对徐庶一看:你从去年到现在,从未为我想过一条计,出过一点力,反而连连叫我上当,坏我大事。我并非不明白,而是因为爱你之才所以至今不忍将你杀戮、总期望你能被我的诚意所感化,早日回心转意,与我曹操共图大业,同享天下。你自己想想看,我曹操掮了你那么多的木梢,从无半句怨言,待待你何等宽厚、忍让!你若是个有血肉心肝的人的话,也总该改弦易辙为我效力了。哪里知道,你这个人是铁石心肠。不但没有一点报效我的良心,今天莫非又想起乘人之危,叫我上当了。那末徐庶,今天我正在火气旺盛的时候,你如果不识相,我就先杀了你,再考虑对付马腾的事。丞相心里这样想,嘴里依然应答:“元直公怎样?”
“丞相,三马谋反,无人前往潼关,徐某愿效犬马之劳。”
曹操倒一愣:怎么,你肯去?不知是真是假。如果是真的,胜过我亲自带兵回防,你的用兵我是领教过的,当年帮助刘备一下子消灭了我三万三千人马。正因为如此,我才千方百计地想办法把你骗到许昌。老实说,别人带兵去抵挡三马,我还不太放心呢,你能代我去的话,我便无后顾之忧了,尽管一心一意搭好了连环舟进军江东。但是,为什么在这个时候你突然愿意帮我的忙了呢:大概他见我的实力一天强似一天,特别是庞统来献了连环计,天下贤能之士知我必成大业,纷纷归顺,江东势已孤单,不久便为我所破,刘备只是穷途暮年,无处藏身;二来,受了我曹操的恩德,有愧于心,此番想想冤家宜解不宜结,日后也好图个爵禄、光耀门庭,既然这样,只要你从今往后真心帮我的忙,过去的事可以一笔勾销,你我言归于好打平天下,共坐江山。故而丞相信疑参久,问道:“元直公此话当真?”
“怎敢哄骗丞相,以徐某看来倘若丞相亲自带兵前往潼关舍弃连环,丢下江东,实为可惜。故而徐某愿代丞相之劳,立即赶奔潼关镇守二十天。请丞相放心,徐某足可担当。”
“如此甚好,不知元直公需要多少兵将?”
“徐某只需一员战将三千人马尽足够矣。”
曹操一听,以为他又在胡闹了。心想,西凉来四十万兵,人人精锐,你只要三千?三只马如此骁勇,你只需一将?哪伯这员大将本领确实高强,也难以抵挡三马围攻。这一点兵将,在用兵上不可能有什么大的变化,打来打去老是这员大将出战,铁也要软的呀!所以曹操正色道:“元直休得儿戏!”
徐庶也肃然道:“丞相,军情紧要,哪来戏言。目下三马谋反之说,毕竟只是传闻,并非准信。丞相命人前往,无非是要探听一个虚实真假。因此,首要之事授是行军迅退早日赶到潼关早把准信报与丞相,若是谣言,带了许多兵将非但一无所用,反而行军迟缓;倘然确有其事,则救兵如救火,更须及早赶到。后方处处皆有兵将镇守,凭着丞相将令,就地征调一、二十万人马,二、三十员战将还不是易如反掌,何必大动干戈,劳师远征?况且此间正是用人之际。故而徐某以为,兵将少带为宜,务求行军迅速。不知丞相钧意如何?”
曹操听完这番话,放声大笑。心中暗暗称叹:徐庶毕竟是非凡之才,见识胜我多矣!若然早日归顺于我,恐怕早已成了天下了。但现在为时还不算晚。冤家变亲家,格外显得亲。
曹操一切依从徐庶的要求。心想,你说只要一将,那末由你挑选,我手下的大将大多数是各有所长的善战惯征的能者。因为知道你的脾气古怪得很,我点的大将未必中你的意,也也不一定与你合得来,还是你自己任意选择一员超群绝伦、文武兼备的名将。
“元直公,尔要哪一位上将,只管挑选便了。”
徐庶想,我是恐伯多带了大将成为自己脱身的累赘,所以越少越好。老实说,哪员大将被我徐庶点中,这是他的造化。留在这里即使不烧死、战死,也至少要受些惊吓,吃些苦头。跟了我去,最多赶一点路,火烧和大败的苦头都可以避免了。但这些大将中,没有一个是我的真朋友,我救谁呢?只能挑一员本领不好又不坏、人又不太聪明的大将算了。因为选了太差的,要引起曹操的疑心;而那些本领好的、又是曹操的心腹,我希望他们都被大火烧得焦头烂额,绝对不救他们的。元直对武将班令看了一会,回答曹操:“丞相,徐某看来,臧霸将军甚为合适。”
“宣高么?”曹操想,你与臧霸非亲非眷,无怨无仇怎么会点中他的呢?说明你的用兵并不在于手下的大将本领如何,故而丞相更不疑心徐庶有何花招。便拔令箭在手:“宣高将军听令!”
“末将臧霸在。”
“老夫付尔将令一支,带兵三千,跟随徐元直前往潼关,一切听候元直调遣。镇守二十天,其功胜过赤壁破吴;若无战事,也有大功。”
臧霸本则听到徐庶指名叫他,心中大不高兴,以为被他坏了自己将要到手的功劳。后来听到丞相说无战也有大功。心想,我的武艺在此帐上可称平常得极,比我高强的大将有的是,打平江东功劳虽大,但大家分分拆拆,轮到我头上的功劳,可想而知,都是挑剩拣余的了。现在跟了徐庶去,最多只要守二十天,大功就可以独得了。或许根本不需要打,也是功劳累累,无人可及。所以威霸欣然领命,接过令箭。
丞相另外取一文令箭交给徐庶。同元直讲,如果确是三马造反,你可以用这条令箭就地调兵遣将。
元直接令箭,对曹操把手拱拱:“丞相,兵贵神速,徐某告退了。”“待老夫相送。”这下曹操把徐庶看作恩公一般,带领全体文武把他送到营前。
臧霸上马提斧徐庶执鞭握缰。三千骑兵排列得斩斩齐齐。元直在马上对曹操把手一拱道:“丞相,潼关再见了!──心里在想,要与你下一辈子碰头了!为了老娘的坟,在你这里禁闭了一年多,好比笼中之鸟,有翅难以腾达,而今小鸟儿飞出了牢笼,去了岂再复返。
曹操亦然对徐庶拱手道:“老夫的潼关全仗元直公了!再会。”徐庶一声吩咐出发。便和臧霸带了三千骑兵离开赤壁,往北而去。
曹操见徐庶去了,心想,徐庶在我身边时,虽然他老是给我上当,我也明知他的说话总有圈套,但自己偏要上当,时间一长,性格也搞熟了,听听他的话,倒也是一种乐趣,当然有些当是上得太尴尬,要把他恨之入骨。而后想想自己也太愚笨了,可恨之余,就有些可笑了:这一段时间我也热闹惯了。现在他一走、反觉觉点冷清,无人敢象他那样既放肆、又有分寸,既露骨、又含蓄地对我说话了。尤其是他现在已愿意帮我的忙了,更加有点依依不舍了、故而丞相望着徐庶远去的背影自语道:“元直他竟去了!”直到看不见徐庶的人影,曹操这才转身,带带着文武回进大营。暂且不提。
徐庶要脱身,还要费一番周折。他与臧霸带了三千军队晓行夜宿,今日已抵长安。只见城头上“曹”字大旗高挑、安然无事。长安太守出城迎接、臧霸问,是否有西凉三马造反,此间长安失守之事。大守说、别说西凉人马从未见过,就连风声都没有听到一点,臧霸便对徐庶说,元直先生,果真是谣言。
徐庶想,本来是谣言,是我造的谣嘛!但是元直的做功很好,对臧霸道,徐某早就预料十之八九是谣言。臧霸说,那末我们立即回转赤壁去吧。徐庶想,我要逃出来都不容易,真是鲤鱼脱却金钩去,摆尾摇头再不来、便道,臧将军,等我们返回赤壁,战事已经结束,何必呢?既然真相已大白、并无此等怪事,那再好也投有了,丞相早已说过,功劳同样有的。你我不如一起到潼关去看看。
他们一行在长安耽搁了一宵,翌日赶往潼关、潼关太守何成出关迎接。明明知道是谣言了,但臧霸是个匹夫,喜欢多问一句。对何成道,潼关可曾被西凉兵围困过?何成听了只觉得好笑,答道,臧将军,你看撞关似铁桶相仿,何曾被围困过?徐庶便对臧霸讲,我们既然已经来了,那干脆到皇城去吧。
回到许昌后,臧霸说,元直先生,我们就在此地等侯丞相得胜班师吧。徐庶想,我呆在这里是等死,此番无论如何要溜掉了。便对臧霸说,我们还是到西凉边界上去。臧霸说,到那里去干什么?元直这无风不起浪,现在虽则是谣言,只怕消息传出去。果真被他们知晓虚实,等他们杀出西凉,我们再抵挡,就受制于人了?所以应当防患于未然,有备无患。我们先把军队扎在西凉边界上,,一有风吹草动。马上就可以调兵遣将,一举将其击溃。象医生听讲的一样,治病不如防病。臧霸讲他不过,只得听其命令。
于是,两人又带了三千兵重新出潼关,过长安,再风尘仆仆地赶了近千里路,到达西凉边界金城。该处崇山峻岭,峰峦起伏,连绵数百里,荒无人烟。翻过山去,就是马腾的地界了。徐庶传命在山下安营扎寨。每天夜间,臧霸带领三、五百兵出外巡哨。白天徐庶巡哨。他一兵一卒都不带,只在靴统里插一支曹操的令箭。徐庶每天想走,但总不得机会。因为现在溜掉,曹操还是知道的,老娘的坟仍旧保不住……
到第三天,元直一人步入深山,发现山路旁有一具尸首,而且看得出这是个刚死不久的人。何以见得,因为尸体还未腐烂。身上是商人打扮。古代交通不便,尢其是山区,车马船只都不通,只能靠两条腿翻山越岭。所以,出外经商一趟,往往要一年半裁才能回来,徐庶一看,这客商是被狼咬死的。那里的狼不少,它吃人的方法是跟在人的后面,两只前爪往人肩膀上一搭。你必然以为是人,回头观望。它就往你头颈里一口,咬断咽喉。有的狼把人咬死之后,并不食肉,而是光吸吮人的血。吸完血之后,临走时还要用两只前爪在尸首面部乱抓,抓得五官模糊,它才肯走。徐庶一看,这客商就是这样死的。虽然面目已经看不清了,但三绺清须尚在,估计此人三十多岁。元直见此情景,顿生一计,心想,这下可以借此脱身了。徐庶虽是文人,此对他毫无胆怯之心,为了保全娘亲的坟墓,相反很有勇气。见四下无人,便十分利索地将此尸身上的衣服全部剥光,丢在山涧中让水冲走、把自己身上的衣服卸下来,从头到脚套在死尸身上,一条令箭往他靴统里一插,一把纸扇丢在附近的地上。自已光头、赤足、身穿短衣。对尸首看看,活龙活现象自己的遗体。于是,把袖子一抖。畅怀大笑:“哈哈哈哈。”扬长而去。
从这回书起,三国演义中就永远没有徐庶这个人物了。
但是在我们评话中,他还出场一次,说到火烧连营时,有一回书,叫做“逍遥庄关兴斩潘璋”,徐庶还要出来帮助关兴斩掉了他的杀父的仇人潘璋。
那末,徐庶这一走,到底去哪儿了呢?《三团演义》中没有详细交代。有的人说他修道成仙了。说的是,在明末清初,即一千四百年之后,有一只航海船,被狂风吹到了一个荒岛上,在沙滩上搁浅了,无法把它拖下水去。除非碰上方向适当的大风大浪才能再将它卷入海中。日子一长,船上的粮食、淡水都吃光了,又不见有别的船从这儿经过,大家都感到绝望了,一船人都只能等待着死神的降临。船老板是一个虔诚的人,见大家濒临绝境,他就信步上了岸,想在岛上走走,看看有没有暂度饥荒的东西充腹,解一时之危急。没走步远,哎!突然看到前面山坳里炊烟袅袅。他想,有炊烟,必定有人居住。他便朝着炊烟的方向走去,在山套里遇一个人,一身道家装束,手执纸扇。船老板就把遇难经过讲述了一边,祈求搭救。此人笑笑回答,你只管放心回到船上去,扯起风帆。今晚三更时分,狂风暴雨大作,你们也不要惊慌,到明天天亮,保你们脱险。船老板感激万分,请教他的尊姓大名。此人纸扇轻摇回答说,我是徐庶。正巧这船老板极喜欢阅读《三国志通俗演义》。心想,我看了几十边《三国志通俗演义》,看到第四十八回,庞统献了连环计,徐庶也销声匿迹了。每看到这里,我总是要跌足叹息,深恨作者未能将徐庶此人的结局交代清楚,以致自己总是挂念在心,想不到今天在山上会有此奇遇,时隔一千四百年,你徐先生还健在人世,肯定己修炼成仙了。那好极了!今天我一则要求你搭救,二则还要请你把借尸遁迹后的下落讲一讲,我也好向别的读者作些解释。因此,他连忙双膝跪下,致谢道,徐先生,今日蒙你仙驾相助,我一定要好好补报先生。徐庶说,你不用报答的。我是神仙,是不食人间烟火的。如果你真心报答我,那未,你下次还要出海否?船老板说,当然要的。徐庶说。那就请你给我带一套新近刊印的金批《三国志通俗演义》--其实是毛纶、毛宗岗父子批点的──系在桅杆顶上,我自会设法来取的。船老板听说仙人也有求于己,忙磕了几个头,要想再问别的话,抬头一看,徐先生不知去向。他回到船上。把碰上徐庶一事告诉般上的人。大家听了将信将疑。但又想不出好办法来、只得照此而办、把风帆扯起。到三更时分,果然狂飙四起,大雨如注,水涨船高。到天明,风停雨歇,船只顺流而行。合船人个个欢欣鼓舞,庆幸遇着了神仙。船老板第二次出洋时,就遵嘱买好了一部《三国》,绑缚在桅杆顶上。船到洋面只见空中飞一只白鹤、把系书的的绳索啄断、衔了这部书往远处飞去。
据说,因为徐庶知道后人对《三国》中的主要人物都作了评说,但不知他对自己的一生如何评价,特别是离开了曹操后的下落作何议论:所以要看它一眼--既然是仙人,当然是无所不知,那为什么他还需要看《三国演义》?这则故事,自然是无稽之谈、荒诞不经,但也说明了后世人对徐庶这个人物颇有好感。很为他的一生惋惜,《三国演义》中是没有交代他的结局,人们感到不满足,所以编出这一段离奇的故事,以寄托对他门崇敬和怀念。
其实徐庶也同样是个人,他离开了曹营后,无非是隐迹深山、最后老死林泉。如此而已,岂有它哉。
回过头来再说臧霸。宣高至夜不见徐庶回营,便带兵四处寻找。结果在山套中发现了一具死尸。虽然而目不清,但从身上的打扮及纸扇、令箭等物来看。确定这死者就是徐庶,可惜他被狼咬死了。臧霸备了一口上好棺材,与他收尸盛殓。一也算这客商生前积德,死了之后还交了最后一步运,名为“挺脚运”,靠了徐庶这身服饰,得着一口上好棺材,否则陈尸荒郊,日曝雨淋,禽啄兽噬,身首难全。然后,臧霸率军回转皇城,连同这口棺材也伴柩回京,让曹操去处理后事。
那时,曹操已从赤壁败归皇城。听说徐庶丧生狼口,丞相又是好笑,又是叹惜。笑的是,你专门给我上当,最后自己不得善终;叹则叹你刚刚回心转意为我出力,就一命呜呼、死于非命。既然不能与我共事,人死不可复生,那你老娘的坟墓我就不去动它了,反正逢时过节要用的香烛烟火总不会少的;这都是后论。未来先说、我一言表过。
再说赤壁曹操。自从徐庶一走之后。手下就来禀报丞相,说按丞相钧旨,七十条战船钩连的小连环舟已经造就,请丞相前去观看。
孟德到江边,进水营,登高了望。只见水营门外面七十条战船连在一起,棚上木板铺平,撒上江砂,望过去好似陆地那么一块。浪祷冲击上来,连环舟岿然不动。曹操想,这还仅仅是大连环舟的百分之一呢,规模已经相当可观了。如果七千条艨艟巨舰连在一起,可想而知,其气势有多么宏伟了。那还了得!载着几十万军队顺流过江,就好象一座小岛向对江冲去,任何人都无法阻挡。丞相心中一阵高兴,便吩咐水军都督于禁、毛阶,在连环舟上准备酒肴,今晚要与众文武夜宴长江。
同时命令手下人,除了三千条小船以外,七千艘战舰全部照这个样子连结起来,钩成大连环舟。连环完工之日,便是踏平三江之时,所以要越快越好。丞相发完命令,回转陆营。再命手下人晓谕全体文武,今晚同上连环舟宴饮,文官都要穿戴新的袍帽,武将必须披挂新的战袍。
到起更时分,曹操带领所有文武出陆营,到江边,上船,划出水营门,登上连环舟。
连环舟上早巳摆许多桌酒肴,文左武右,按等级次序入席。中间一条是丞相和杨修、贾诩、程昱、满宠及蒋干。蒋子翼虽则官卑职小,远不能同这四位文人平起平坐,但在这段时间里,曹操以为他劳苦功高;非旁人可比,今日能在连环舟上聚宴,与他第二次过江的功劳是分不开的,所以丞相刮目相看,格外开恩让他同自己坐在一桌上。每张桌子周围,都接着四盏纱灯。连环舟的四周又点满了标灯,照的满船透明。其实,今晚不点灯,也照样看得清楚。因为,今天正好是建安十三年的十一月十五,玉盘当顶。灯映月,月映灯,分外辉煌壮丽;今宵风平浪静,水软波轻,天光一色,碧烟万顷。仰首见瑞光皎洁,平视则灯烛柔和,低头处,只见水中灯月富贵,交相辉映。真所谓“长烟一空,晧月千里。浮光辉金,静影沉壁。”徐徐微风吹起阵阵涟漪,江心玉魄无数,水中彩灯难算,顷刻间,化作万道金蛇狂舞,千条银龙齐颠,蔚为壮观。
曹操今晚象小孩子过年似的欣喜若狂,一是景色迷人。在长江之中宴饮确是别有风味,尤其是在连环舟上,更是妙不胜言。好象现代的屋顶夜花园开设在长江里。你看,何等有趣。二是丞相踌躇满志。他想,我一十八岁身举孝廉,二十四岁山东起兵。三十年来南征北伐,东荡西杀,扫黄巾,战虎牢,诛董卓,勤王保架,定都许昌;擒吕布,剿袁绍,灭袁术;刘表、张绣也已亡命;深入塞北,直捣辽东;大半壁江山全成我曹家天下。如今孤穷刘备奄奄一息,江东六郡指日可破。只要打平江东,刘备随之而亡。正如徐庶过去所讲,东吴亡,等于大树倒,刘备就失去了依靠和庇荫。从此天下可算基本平定了。所以曹操心旷神怡。“把酒临风,共喜洋洋者矣”。有人称,今宵的曹操为一世之英雄。丞相望着这些身着华冠丽服的文武,却似花团锦簇一般,大畅胸怀,举起酒杯:“列公请了!”
“丞相请那!”
“我等今宵畅饮长江,全仗凤雏先生之功!”要是没有连环舟,我根本不会有这么好的兴致,或许早已退兵回去了。即使有兴。再大的船舱里也摆不下这许多筵席。现在大家在这七十条战舰的船棚上,饮酒观光多么开阔、舒畅!
众文武齐声和道“是啊!”
曹操连饮数杯,酒兴浓浓。望到对江,但见半天红光,丞相一手撩须,一手指着三江口、自言自语道:“周郎小子,尔欲依仗长江天险,阻挡老夫百万大军。今有庞士元献得连环计,老夫飞越天险,踏平三江,拿尔周郎,易如反掌尔!”
他想,待等七千条战船的连环舟全部造好,黄盖的伤势大概也可痊愈了,他就将带了他的学生甘宁──起率众来降;估计庞统也可以从水镜庄上回来了。届时,我要在大连环舟举行一次更为盛大的宴会,庆祝连环舟完工,迎接庞统、黄盖、甘宁的到来。喝完这顿酒,第二天祭旗开兵,杀过长江……
曹操又回过头来对聚铁山方向看看,扬声大笑,叫一声:“列公!”
“丞相!”
“尔等观看,聚铁山乃是老夫屯粮之地,可称兵精粮足矣。三马造反,有元直前去戡平,不在话下。”意思是:前线有连环,后方有徐庶,无往而不胜!
“是啊!”“待等荡平江东,剿灭刘备,天下安靖,老夫与诸公共享富贵,以乐太平。”
“全托丞相洪福啊!”
曹操越想越高兴,越想越得意,多喝了几杯酒,兴奋过度,得意忘形,说话没有控制了。对着大家:“列公!老夫有一句说话,常要告知尔等,只是无有机缘。”
与曹操同桌的蒋干连忙凑趣道:“那么丞相,今日之机怎样?”
“今日正是大好时机,”
“请问丞相,有何紧要说话?”
“江东有个乔玄,乃是老夫二十年前之故交:他当时曾对老夫言道,曹操啊曹操,你有出将入相之份。老夫未敢信得时至今日,方如此话言之不谬矣。”
这倒是事实。二十多年前的曹操,哪里想得到自己会有这样高的地位。当时乔玄与曹操同在朝堂为官,两人十分投契。乔玄同曹操讲,按照你的才干,完全可以一品当朝。当时孟德还以为他见自己声势喧赫,故意言过其实,趋炎附势。
而今看来,乔玄确实有眼光,识人头。到后来,乔玄与曹操割席断交,到江东相助孙坚,并结成亲家,故而大家称他为乔国老,蒋干听完曹操这番话,便问丞相,你所指的紧要说话是否就是这两句?
曹操答曰:“非也:老夫早知乔玄膝下无儿。所生二女,长曰大乔,次曰小乔,皆是国色天香,绝代佳人,有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也。”
用“沉鱼落雁,闭月羞花”八字来形容二乔的美姿,并不过份。否则,孙家君臣怎会各得其一作为妻房。谁知曹操对她们,早已蓄有邪念。
“老夫久有此心,踏平江东、取得二乔返回皇城,置之铜雀,以乐晚年;虽死无憾矣!”
说到这里,看官使会回想起孔明初到三江,智激周郎那一节了。虽然孔明当时背诵铜雀台赋激怒周瑜是用计,但不完全是捕风捉影,无中生有。诸岛亮从曹操建造铜雀台这一点上就预见到了曹操有一统天下、称孤道寡的野心。今天曹孟德夜宴长江,酒后露真言,使诸葛亮那番假话成了事实;因此后来唐代大诗人杜牧的一首七绝中也有句:“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更证实了曹操当时的野心。
曹操向来善于用人,在他手下为宫的文武,很少有爱色贪花之辈,听到丞相猛然间谈起美女,大家附和不下去了。本来曹操每讲一句,大家总是应道:“是啊!”现在反应全无。孟德觉得不对,定了一定神,把自己方才讲的话再想了一想,意识到自已说漏了嘴。心想,这是心里话,怎么可以在大庭广众公开宣布呢?
丞相很后悔。因此连忙把话扯开:“列公,如此饮酒,无以为乐,待老夫来舞槊作歌,席上生风。”
大家明白,今日丞相高兴,多喝了几杯酒。本则要助酒兴的话,只消吩咐上的大将或舞剑手来舞一路刽,耍一路刀,或者找几个文官吟诗答对、行行酒令,何必要你丞相亲自舞槊作歌!
其实,曹操今天舞槊作歌有其用意的。你想,我当年手提金槊从山东出兵,二十年来纵横天下,所问无敌。今天再次拿起这条槊来,就可以马上踏平江东,一统天下了。他把舞槊作为自己命运转折点的象征。
曹操身举武孝廉、文武双全。过去人们都称他为孟德将军,也知道他惯使一条金槊;许多文武都从未见过丞相动过家伙、练过武艺。那班投降不久的荆襄文武更觉好奇,再则,曹操毕竟是丞相,他的兴致这么高,大家自然只好顺从他:“丞相请哪!”
曹操一面吩咐手下去把金槊取来,一面从座上起身,离开席面。再把头上的相貂摘下来,放在桌上,将袍袖卷一卷,胡须挽一个结──有人评论曹操这种模样说,赤壁还未起火。曹操今天已经预先显露出了一副败相了。
曹操此时已有几分醉意,另一桌上也有一份仁兄喝得有点糊涂。此人姓刘名馥,表字元颖。原是扬州刺史。由于治理地方颇有政绩,所以曹操把他调到自己身边来当谋士。此公乃是老好人,就是书呆子脾气太重,板板六十四的。自从庞统献了连环汁之后,曹操手下相当一部分文武对此是不以为然的。刘馥便是其中之一。只是因为丞相有过“以军法问斩”之命,谁人敢言连环不好,所以没有人敢讲。方才曹操说,“我等今宵畅饮长江,全仗凤雏先生之功”,刘馥听了已经有反感了。现在喝得酒醉醺醺,牢骚更盛,神志也不大清楚了。由于对连环舟有看法,又见曹操今日乘着酒兴,忘乎所以,愈加不满,连连叹气接头:身为丞相、统帅,露着脑袋,胡须打了结,弄得相不相,将不将,一副狼狈模样,在席间舞槊作歌,成何体统,所以刘馥看都不愿多看,自顾自吃闷酒。
手下人去不多时,已从陆营上取了金槊,很快地回到了连环舟上,来到丞相面前。
曹操用的这条槊,与赵子龙在长板被中夺取的三柄金顶罩阳槊不同,它与长枪差不多,只是没有留情结,分量不过二十来斤。
手下人把槊呈上:“丞相,宝槊来了!”
孟德一把握住槊杆,执在手中。
“好哇!”
连环舟上一片喝彩之声。因为丞相身价高,每一个动作都有人捧场。就好象在戏院里,红极一时的名角儿还未亮相,观众已经叫好,满堂掌声了。
曹操毕竟只有五十四岁,精力尚好,提着金槊健步来到连环舟中央。站好步位,将槊徐徐播动,速度渐渐加快,动作越舞猛。两旁彩声不绝,掌声如雷。其实舞得并不怎么样,曹操的武艺原来平常,加上多年不练,力不从心,又是喝了酒,更加打折扣了。但是按他这种身价、这样的年龄而论,能舞得这样,也算不容易的事了,大家总要在旁助助兴,捧捧场的。
金槊舞到一半,曹操觉得腹中不适,头有点晕,知道是酒喝多了。心想,如果呕吐出来,那太难堪了。他连忙将槊收住,脚步站定,金槊在右手一执、平一平气、定一定神,准备作歌。
众文武想,这种槊舞出来是没哈好看,这歌倒要好好欣赏欣赏。
曹操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大文学家。刘备、孙权在这一点上根本无法同他相比,他与他的两个儿子曹丕、曹植,合称为三曹,是所谓“建安风骨”、“魏晋风度”的倡导者和奠基人。父子三人都是大文学家,在文学史上传为美谈、曹操心想,现在是席间即兴,要有宴饮的特色。他略加思索便开口吟道:”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好哇!”
一般文武以为,丞相这两句歌的意思是说,喝喝美酒。唱唱歌曲,这样的日子,一生中能有几回?其实,曹操的意思并不在于此。别说是当朝丞相,即使一个小小县今也完全可以天天饮酒听歌,寻欢作乐。但是,我曹操的一生却是一年忙到头,一天忙到夜,宵衣旰食,从无闲暇,象今天这样的喝酒唱歌,数十年来只有屈指可数的几次。反过来讲,能象我曹操这样统领百万雄师,会集天下英雄,按照自己的意志来治理天下的,历古以来能有几人?
曹操接着唱道:“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两旁文武又齐声叫好从字面上来解释,曹操是说,人的一生是非常短暂的,就好象早晨的露水,太阳一出来,马上就干了。但曹操并不是象那种颓废诗人似的,认为人生如梦,应及时行乐。他是说,我今年已经五十四岁了,大半辈子已攸忽而过、剩下的时间不是很多了,团此要抓紧时间,在有生之年,完成一统天下之大业。也可以说是告戒所有的人,不要虚度年纪要珍惜光阴,有所建树。听了这两句话,对前两句的意思就更清楚了。
曹丞相又唱道:“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惟有杜康。”
杜康本是周代人,因其善酿美酒,故而后来就把“杜康”二字作为酒的代名词了。传说,杜康造的酒,味醇而力强,当时酒量最好的刘伶,喝了之后竟一醉七日,妻子以为他死了,放于棺枋内;正好杜康去讨账。
他妻子说,已死了七天,你的酒害死了人还来要账?杜康说,不可能!正在此时,见刘伶伸了一个懒腰。妻子见丈夫没有死急忙扑了过去;谁知道刘伶又打了一个呵久,一股酒味直冲他妻子,当时他妻子又醉了过去。等她醒来又是三天。
当然,这是民间传说。但直到现在,有的酿酒厂还生产一种杜康酒呢。
曹操的忧思,就是何时能够一统天下。用什么来解此忧愁呢?只有杜康。
众文武又是一片彩声。
曹操继续作歌,唱一句,四周喝一声彩。其实有些人根本没有听懂,完全是在瞎和调。丞相又连唱了二十四句。突然,听得头顶之上“哇,哇”几声呜叫。
抬头一看,只见飞过数只乌鸦。便问文武:“列公?为何乌鹊惊飞,哇哇乱叫?”
有人回答说,因为乌鸦终年栖息在树桠枝上,今夜月明如昼,乌鸦以为天明了,所以纷纷飞起,哇哇乱叫。
曹操想,作歌要有新意,须用比兴,何不借眼前之景,抒我胸中之情?便唱道:“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无枝可依。”“好哇!”众文武依然喝彩如故。
彩声刚落,忽然有人喊到:“不好啊,不好!”
大家听得这一声倒彩,都为之一震,心想,谁这么大胆,敢喝倒彩?
曹操唱得兴致勃勃,哪里容得这样的扫兴之声,便正色问道:“哪个说不好?”
众文武循着声音望过去,原来是刘馥。见他已经喝得烂醉。大家想,这家伙闯下了大祸了。
刘馥此时喝得糊里糊涂,毫不畏惧。听到丞相在问,他便姑起身来,脚步踉跄,摇摇晃晃地朝着曹操的面前走过去,把手一拱道:“丞相,下官看来,‘譬如朝露、去日苦多’,分明预兆连环攀搭之后,离大败之日不远矣;再说那乌鸦乃是不祥之物,丞相兵下江南,怎能比作‘乌鹊南飞’?还说‘绕树三匝,无枝可依’,,岂非是暗示,此番大败得将无立足之地?所以,此歌词乃是大大的不吉不利耶!”
曹操想,你完全是在胡诌:简直牛头不对马嘴。看来是因为你对连环舟有成见,才会这样去曲解。而我的意思是,一、因为连年争战,世乱惶惶,生灵涂炭,地田荒芜,百姓流离失所,无家可归,好象乌雀受了惊吓从窝里飞出来,没有地方可以栖身、营巢。也就是希望早日天下一统,国泰民安;二、连环舟杀过长江,打得周瑜向南溃逃,立足不定;三、江东这棵大树一倒,刘备这只乌鸦便无枝可依,不是很好的歌词吗?你怎么会全部倒过来解释呢。
当着这么多人的面,曹操岂能容他这样放肆,故而面孔-板,厉声斥道:“叱!大胆匹夫,竟敢恣意曲解老夫之歌,口出于军不利之言,该当何罪!”
刘馥被曹操这么一训,酒也吓醒了一半,神志开始清醒了起来,知道自己得罪了丞相,连忙赔罪道:“下官该死!”说着一躬到底。
曹操了解他的为人和脾气,又见他饮酒过量。心想,既然他已认了错,我也不必和他认真,让他自己去省悟吧。便道:“下回不可,退下了!”
曹操嘴上说着退下了,手中的金槊向刘馥当头一搠。这真是:愤懑皆因心上起,祸殃本是口中生。
不知刘大夫性命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用手机扫一下二维码,在手机上阅读或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