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录编 本子与读者


              一  戚蓼生考⑴
                   清末民初之际,有正书局狄楚青⑵曾把一部大字精钞旧本《石头记》付石印。此本共分钉为前后二部,每部各十册、四十回,合为八十回;题为“国初钞本”民九,又以大字本剪贴缩印为小字本,十二册,一函。因此本前面有一篇序,署名曰“戚蓼生晓堂氏”,大家遂通称此本为“戚本”。但戚蓼生为何等样人,向无人知。俞平伯《红楼梦辨》曾提到:他是乾隆三十四年己丑进士;又,籍贯据《进士题名录》是德清,而《戚氏族谱》却作馀姚,还有问题。此外便一无所晓了。
             8G.`:`5B4h(t8p
                 现在根据(1)戴璐《吴兴诗话》⑶,(2)钱仪吉《钱衎石集》⑷,(3)周绍濂《德清县续志》⑸,(4)钱载《萚石斋文集》⑹等材料,大概把戚氏家世生平作一略传。
             〔暂定世系表〕
                                                       ┌希言───────更生(出继)
                                                       │                    ↓
                                                       ├峳[注]言─────更生(入继)…(?)嗣曾(出继)
                                                       │                                    │  
                 戚卿─○─○─○─○─维屏─玫─麟祥─┼敬言                                │
                                         ┊            │    ……(?)道生                   │
                                         ┊            ├种言                                │            ┌○
                                         ┊            │                                    ↓            │
                                         ┊            └朝桂(序言)─芸生─────────嗣曾(入继)─┼○
                                       (?)                                                              │
                                         ┊                                                                └○
                                         ┊
                                         ┊  ┌祖庸─振鹭───蓼生──────晟(入继)
                                         ┊  │            ┊                  ↑
                                         └依│          (?)                │
                                             │            ┊                  │
                                             └祖康        └─大生──────晟(出继)
             -----------------------
                 注:
                 下左为“弓”。
                 戚家原是浙东馀姚人,从蓼生的始祖戚卿才迁到德清来⑺。戚卿是绍兴府学生⑻,五传到维屏,以曾孙峳(下左为“弓”)言“貤赠文林郎连江知县”⑼,即是蓼生的高祖。
                 按下维屏的嫡系不表,先说他次一辈的一个戚依,即是蓼生的曾祖。戚依是维屏的儿子,还是侄子,已不可考。维屏有子名“玫”,与“依”不相排属,且以下两辈,名字也不排字或偏旁,所以我疑心戚依与维屏的关系可能较远。戚依字次匪,是康熙十四年乙卯科举人⑽,以孙振鹭赠“中宪大夫抚州知府”⑾,生了两个儿子:一个叫祖康,是蓼生的伯祖或叔祖,继妣金氏守节。被奖为“节妇”⑿。一个叫祖庸,就是蓼生的祖父,也因子振鹭赠“中宪大夫抚州知府”⒀。
                 祖庸的儿子振鹭,是个知名的人物,初于雍正七年己酉科中举人,次年即成庚戌科进士⒁。《吴兴诗话》六,叶三,说:
                     戚太守振鹭,戚振鹭,字我雝,号晴川,德清人,庚戌进士,由青阳知县历抚州知府,谪戍军台,宥归,以子蓼生任按察使,赠通议大夫,有《晴川诗钞》。太守自塞外归,至扬州,和卢雅雨山人《红桥》诗,有“《白雪》文章今历下,红桥烟月旧扬州”之句,雅雨立赠千金。今读全诗如“《自紵》竞传莲幕咏,绿杨曾系绣衣船”,“入座衣香吹细细,隔帘花影看濛濛”,亦佳。《随园诗话》载《宿承恩寺》诗:“瓦沟落月印孤榻,檐隙入风吹短檠”,殊冷峭。
             据《随园诗话》卷七第二条说:
                     壬戌岁
             (按指乾隆七年),余改官金陵,寓王俣岩太守家,遇戚晴川太守,言书生初任外吏,参见长官,不惯屈膝,匆遽间动致声响。余试之果然。戏吟云:“书衔笔惯字难小,学跪膝忙时有声。”戚《宿承恩寺》句云:“瓦沟落月印孤榻,檐隙入风吹短檠。”殊冷峭。
             因此知道这个晴川先生乃是一位与卢见曾同时的诗人,袁枚的前辈。德清县续志卷之九《艺文》页九载:
                     戚振鹭:《晴川诗钞》五卷。
             是否刊行,不详。除上引零句外,《续志》又著录了四首五律⒂,题目是《吾乡四首》,下注“塞外作”,乃是充军时思乡所为。诗格清新,小注里并提到杨诚斋,可见诗是很受宋人影响的。
                 晴川的宦迹,同书卷之八《人物志》页十五也有记载:
                     戚振鹭,字晴川,雍正八年进士,初仕为安徽青阳知县,俗健讼,吏民相倚为奸。振鹭曰:“其衅在吏。”痛惩之,吏纷纷请退,振鹭亲理案牍,匝月无废事。吏复稍求进,振鹭不许,县中父老为之请,吏亦矢悔过,乃许之;由是奸猾屏息。迁六安直隶州知州,旋擢河南归德府知府;丁忧;服阕,补饶州府⒃知府。以伪疏传抄案,承实,革职发军台效力,期满赦归,南巡迎驾,复顶带。
                 我们如果细检六安、归德、抚州诸志,或许还有关于他的材料,今不枝蔓。此时不但他作官,他那另一支派的族弟也多在仕途。不免暂且按下这一支,接表戚维屏的嫡系:维屏生子名玟,玟以子麟祥赠“奉政大夫翰林院侍讲学士”⒄。麟祥字圣来⒅,号瓶谷⒆,康熙四十四年乙酉科举人,四十八年己丑科进士⒇。官至翰林院侍读学士,有文才,精数理,资望和查慎行、汤右曾相埒。又能诗,著有《红稻书屋遗稿》二卷、《四六撷藻》六卷、《舆地纂要》十二卷(21)、《瓶谷笔记》(22)。后来因为纳了故礼部尚书蔡升元的遗妾,他出身本是蔡的门下,犯了“卑幼擅娶尊长妾”的罪名,发遣宁古塔,到乾隆元年才赦还。(关于他这一段纳妾的丑闻,《永宪录》有记载。)他初事康熙朝,雍正继位后,曾把“先皇帝”的一块遗研赐他,这块研传到他小儿子朝桂手里,因此取了“研斋”的别号。麟祥先娶黄氏,生稀言。稀言字凝江,丙子府学岁贡(23),候选训导。次生峳(下左为“弓”)([上“山”下“弢”]、弢歧出)言,字魏亭,康熙五十九年庚子科举人,雍正八年庚戌科进士(24),和他族兄振鹭正同榜;振鹭二甲十七名,峳(下左为“弓”)言三甲六十一名(25)。峳(下左为“弓”)言也是个诗人,专宗二冯,讲究章法,见录于杭世骏的《榕城诗话》(26)。官做到连江县令,有政绩。父亲遣戍,他随侍,历五载到雍正八年,父亲逼着回京赴试,黑夜步行,备尝艰苦;到京时“韤穿履脱”两足僵裂,沃以温汤,半日始醒;去礼部投名,去试期仅二日--他竟然高中了。后来奔走刺血,力救父归,同榜的章有大特为他作《书戚孝子事》(27),《清史稿》也为他立传(28),是个比较出名的人物。此外可参看《萚石斋文集》(卷十二叶六)《戚连江家传》、《德清县续志》(卷之八《人物志》叶十三)戚峳(下左为“弓”)言传、《福建通志》(光绪本卷百四十一《国朝宦绩》页六)连江县知县戚弢(目录作[上“山”下“弢”])言传,对他的宦迹,叙述甚详。
                 麟祥夫人黄“恭人”又生第三子敬言,字默亭,乾隆庚午岁贡,浦江训导(29)。黄恭人下世,继娶俞氏,又生种言,县学生。又次生序言,后改名朝桂,字弁亭,别字约斋,晚号苧园,乾隆十五年庚午顺天副榜举人,考取八旗教习;丁丑赴河南延津县任,旋调永城,开小涧沟若干丈,兴修水利;恰巧从兄振鹭守归德府,也开了大涧沟,至是人乃改称为“大戚沟”“小戚沟”,称为佳话云。又历临漳、广济,皆有政绩;其中也遭了“遣戍”。四十八岁致任,侨居海昌,积书七千馀卷,著《读史随笔》四卷、《续瓶谷府君仰止录》一卷,又《苧园诗草》二卷(30)。卒于乾隆壬子六月十八日,年七十四(31)。正是高鹗、程伟元印造他们的“程乙本”的那一年。
                 支派既明,书归正传:振鹭生有一子,即是我们要考的晓塘先生戚蓼生。艺评兼掌故等书里正面提到他的有《吴兴诗话》在卷七叶十三说到戴履云(字端木)时也有一段:
                     德清戴樗园明经(履云)屡踬场屋;乾隆壬申,三策冠场,以首艺作偏局,屈置副车。座主知其宿学,甚惋惜之。……授徒三十馀载,一听所教,取科名如拾芥,如戚晓塘廉使(蓼生)、许春严方伯(祖京)、徐西湾编修(天柱),松坞农部(天骥),于未揭晓前,能决其名次不爽。
             戚蓼生是乾隆二十七年壬午科举人(徐天柱同榜),三十四年己丑科进士(32)(徐天柱、许祖京又同榜),三甲第二十三名(33)。据《德清县续志》,蓼生有《行述》,可惜不知见于何处。单就该志卷之八《人物志》叶十五有一段关于他的话,因此可略知其生平梗概:
                     振鹭子蓼生,字晓塘,乾隆三十四年进士,授刑部主事,洊至郎中,出为江西南康府知府,甫到官即擢福建盐法道,以公累镌秩,引见奏对称旨,旋擢福建按察使。为人倜傥,不修威仪,使酒好狎侮人:然强干有吏才,案无留牍,以劳悴卒官。
             名蓼生,字晓塘,似乎无问题,但《雪桥诗话》三集卷十叶十五又说:
                     德清戴高字彦民,戚蓼生字彦功,同案游庠,有“二彦”之目。
             则又似字彦功,号晓塘者,未详究竟。而《湖海诗传》卷三十一又说他字念切。按《福建盐法志》卷七《职官表》八叶二载:
                     都转盐运使司盐法道:
                     乾隆四十七年:戚蓼生,浙江德清人,乾隆己丑进士。
             《福建通志》卷百之七叶十六略同。次任则为孙思庭,五十四年任。因此知道他出为南康府,擢为盐法道,必同是四十七年一年的事。但作按察使是在何年呢?《通志》的按察使条下竟然查不到戚蓼生的名字。细看此志年代错漏,不一而足,实是我所见诸志书中最坏的一部,编制印刷都恶劣到极点。那么《诗话》与《续志》难道都是造谣吗?我去翻王先谦的《东华续录》,乾隆一百十三叶六分明说:
                     乙卯以戚蓼生为福建按察使(由候补道迁)。
             那是乾隆五十六年辛亥四月的事情。又乾隆一百十六叶二十三说:
                     乙酉以钱受椿为福建按察使。
             乃是乾隆五十七年十二月的事。合起来看:蓼生是康熙四十七年自刑部郎中出守南康,刚一到官,即擢升为福建盐法道。五十四年,去盐法道职;原因很可能是父亲振鹭去世,丁忧返里。到五十六年,正三年服阕,依例起复候补,遂擢按察使。《清史稿》列传一百二十六觉罗伍拉纳传说:
                     五十四年,授闽、浙总督,上以福建民情犷悍,戒伍拉纳当与巡抚徐嗣曾商榷整饬。……五十七年,同安民陈苏老、晋江民陈滋等为乱,设“靝(黑氣)会”,“靝(黑氣)”字妄造以代天地,伍拉纳率按察使戚蓼生赴泉州捕得苏老等,诛一百五十八人,戍六十九人。
             他在五十七年尚在“勘乱”,而同年十二月已换钱受椿作按察使,据《续志》所云“以劳悴卒官”的话,则蓼生即卒于乾隆五十七年冬月无疑了。
                 附带说一句:总督伍拉纳、巡抚浦霖、按察使钱受椿三人皆因贪污在六十年被极刑,儿子扫数充军发配到伊犁。戚蓼生幸而才死了,不然,必仍在任上,纵然他自己不贪污,可是在这样的督、抚之下,必定要吃挂累,结果就不堪设想了。伍拉纳的四儿子,就是《云贞寄外书》(34)里所称的“四爷”,也即是曾批袁子才《随园诗话》,大肆揭穿当时一般肉麻名士丑幕的这位先生(35)。
                 与蓼生同行辈的,有峳(下左为“弓”)言之子更生,号山泉(36),乃是从稀言过继来的(37)。有朝桂之子芸生,字修洁,号馥林,五十八绝而复苏,乃号餘斋。据我所见芸生信札,他和吴骞有所交游。德清县县学廪膳生,贡成注选训导,省檄署丽水教谕,病不赴,唯好山水泉石,积书数万卷,有诗三千首,有句云:“百年终有死,四海况无医。”继室许兰,字畹香,乃是女诗人,善书欧体,铁画银鉤:一笔不懈(38)。还有一个道生,妻李氏,乾隆四十五年题旌(39)。既系节妇,可见道生早亡;疑系敬言或种言之子。
                 蓼生之子名晟,字升如,嘉庆三年戊午科举人(40)。但这个晟可能也不是亲生,因为《续志》卷之八叶二十五有一条说:
                     戚大生妻沈氏,乾隆五十六年题旌;于晟。
             若不是大生过继蓼生的,即蓼生过继大生的。与戚晟同辈的便是芸生的儿子嗣曾,号复邨,怪得很,也不是本生,又是从更生过继来的。《衎石集》的序便是他作的,因为朝桂的女儿便是钱仪吉的母亲,所以芸生是仪吉的舅舅(41),嗣曾是表兄。嗣曾又生有三子、一女(42)。
                 根据章有大《书戚孝子事》(43),言卒于乾隆七年九月二十二日,年四十四岁,推当生于康熙三十八年己卯。而《戚连江家传》(44)说他:“雍正庚戌与仲兄振鹭同登进士”,则振鹭生年必不能晚于康熙己卯,姑且假定他是三十七年戊寅生人。又《舅氏餘斋先生墓志铭》(45)说戚芸生:“生于乾隆十四年十一月七日卯时,卒于嘉庆二十三年七月二十三日卯时,年政七十”。则长于仲氏峳(下左为“弓”)言者所生之蓼生,依常情似当长于季氏朝桂所生之芸生,即似当生于乾隆十四年之前。又《戚府君家状》(46)说朝桂:“卒乾隆壬子六月十八日也,年七十又四”,则推当生于康熙五十八年已亥,那么,朝桂之得芸生当年三十一岁,假定振鹭之得蓼生大概也是在三十岁之后,四十岁以前(不算早了),我们姑取中为三十五岁时,则当于雍正十年壬子。因此,我们可以暂时假定戚蓼生是雍正十年生人,比曹雪芹小不了几岁,正是同时人。他中举是乾隆二十七年,约当三十一岁;登进士第在乾隆三十四年,当为三十八岁。此后一直在京作刑部官,到四十七年,约为五十一岁时出守南康,作盐法道;五十六年,合六十岁,作按察使,次年卒于任,约得年六十餘岁。
                 戚蓼生的著作,有《竺湖春墅诗钞》五卷(47),不知当世尚有否流传。但我们读他的《石头记》序,笔调非凡,见地超卓,已足名世不朽。他原本是“为人倜傥,不修威仪,使酒好狎侮人”的,性情与曹雪芹多少有相近处,怪不得他在当时就能那样欣赏这部新出世的小说了。我推想他三十四年到京应试,正是雪芹死后五六年,《石头记》正在已出不久,大为盛行之时,庙市争售钞本,他便买得一部--因为彼时外省赴试举子往往是赁居寺院的,而庙市就在他们眼前。作序大概也不出此时前后。他已是四十的中年人,莫怪有“悟”语,非复浅薄少年流连光景的见识了。后来离京,想必带回南去。不知经过多少年,怎么原由,流入狄楚青之手,便成了现在的戚本。这正是当年曹雪芹原本之一种,地地道道,并无假冒,幸有狄氏复制流传,而眼力不高的人不识真赝,却抱着高鹗的“程甲本”“程乙本”去比较好坏,反对戚本加以疑惑。
                 最后,我愿提醒读者注意:戚蓼生去世的那年,高鹗才排刊他最后续改的假全本《红楼梦》问世,那时戚蓼生远在福建作按察使,忙于吏事,作梦也想不到北京会又有个程本出现。所以他是绝对不可能看到这个“全本”的。因此他那部早先从北京带回的《石头记》丝毫没有受到过高鹗的窜乱的影响(48),我们读戚本的人,大可放下这股心。
             ------------
                 注:
                 ⑴传庚辰本者为徐某,当代人,其得该本经过,必有知其详者,今考戚、刘二人,藉略觇戚本与甲戌本之流传所自。
                 ⑵亦作楚卿,名葆贤,字平子,又号平等阁主人,潥阳人。
                 ⑶吴兴刘氏嘉业堂民国五年跋刊本。
                 ⑷所用为光绪六年重刊本。
                 ⑸石印本。
                 ⑹所用为长兴王氏仁寿堂民国重印本。
                 ⑺(4)卷十二叶六《戚连江家传》,(2)《记事稿》卷十叶五《舅氏馀斋先生墓志铭》。
                 ⑻(2)《记事稿》卷八叶三十三《戚府君家状》。
                 ⑼(3)卷之六《选举志》叶二十一。
                 ⑽Ibid.,叶五。
                 ⑾Ibid.,叶二十一。
                 ⑿Ibid.,卷之八《人物志》叶三十。
                 ⒀Ibid.,卷之六《选举志》叶二十一。
                 ⒁Ibid.,页八,卷二。
                 ⒂Ibid.,卷之九《艺文志》叶二十二。
                 ⒃饶州疑误。《抚州府志》31/1 职官志国朝知府:“戚振鹭,德清进士,乾隆十三年任”。至十八年止。
                 ⒄(3)卷之六《选举志》叶二十。
                 ⒅Ibid.,卷之八《人物志》叶十三。
                 ⒆(2)《记事稿》卷八叶三十三《戚府君家状》。
                 ⒇(3)卷之六《选举志》叶六,页二。
                 (21)Ibid.,卷之九《艺文志》。叶九、十一、四。
                 (22)(2)《记事稿》卷三叶十五《瓶谷笔记》序。
                 (23)(3)卷之六《选举志》叶十六。
                 (24)Ibid.,叶七,二。
                 (25)《增校清朝进士题名碑录》页七十二、七十三。
                 (26)见卷上叶五。
                 (27)收入《国朝耆献类征》卷二三〇《守令》十六叶二八,《碑传集》一〇一《雍正朝守令中》叶十二。
                 (28)卷五〇二《孝义传》二叶七。
                 (29)(3)卷之六叶十六。
                 (30)《苧园诗艸》见(3)卷之九《艺文志》叶九。
                 (31)皆详(2)《记事稿》卷八叶三十三《戚府君家状》。
                 (32)(3)卷之《选举志》叶十、三。
                 (33)此据《增校清朝进士题名碑录》页一一二。若据是科题名碑,则三甲十九名之鲁兰枝为二十八名,而蓼生实居第二十二。
                 (34)收入《香艳丛书》,乃是很好的封建社会女子血泪文学,但曾经改窜。北京大学图书馆有晒蓝本,系真本。
                 (35)此批本经冒广生删润,于民五由中国图书公司和记印行,商务代售。
                 (36)(2)《纪事续稿》卷三叶三十二《戚复村表兄七十序》。
                 (37)《碑传集》卷一〇一叶一二《书戚孝子事》。
                 (38)见《国朝闺阁诗人征略》卷三叶五。
                 (39)(3)卷之八《人物志》叶二十五。
                 (40)Ibid.,卷之六叶十三。
                 (41)(2)《记事稿》卷十叶五《舅氏餘斋先生墓志铭》。
                 (42)Ibid.。
                 (43)详注见注(27)。
                 (44)(1)卷十二叶六。
                 (45)(2)《记事稿》卷十叶七。
                 (46)Ibid.,卷八叶三十六。
                 (47)(3)卷之九《艺文志》叶十。
                 (48)戚本本身亦有经过后人改动的迹象,但此与程本之窜乱性质根本不同,不能相提并论。

 

 

  
    



用手机扫一下二维码,在手机上阅读或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图书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