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后记
-
又见花褪残红芳草绿。
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写成《金庸笔下的一百零八将》。
完卷之时,便想与关心我的读者说几句心里话。
忆昔少年时,曾沉湎于刀光剑影的武侠世界;但打破“读武侠小说是一种消遣”的观念,始于读金庸作品。漫游在金庸的小说世界中,我们不仅可以获得一种享受,一种乐趣,而且可以真正领悟到:武侠小说原来是一种艺术,是一门学问。
既然武侠小说是艺术与学问的结合,又具有中国特有的民族气派,国人何不去研究它?80 年代,香港的文学界已开金学研究之先河。大陆“武侠迷”人数之多,大大超过港台,大陆的评论界难道甘心沉默?我写这本书,此为意图之一。
中国文学界对俗文学(或曰通俗文学),一向贬多褒少。其实,中国古典四大名著就有三本属于通俗文学;而且,俗文学读者最多,流传最广,我们的评论家完全应该面对现实,对雅文学与俗文学都给予恰如其分的评价。有感于此,我以金庸小说为突破口,</PGNF09.TXT/PGN>为优秀的通俗文学叫好,此为意图之二。
大陆流行的文学评论,以苏联评论为模式的居多。洋洋万言,面面俱到。从结构谈到人物,从语言说到细节,其中不乏文字沉闷、语言晦涩、令人大倒胃口之作。更有甚者,越写越玄,连学贯中西的施蛰存老先生也读了不知所云(他在《随笔》杂志上曾撰一文,以“看不懂”称之)。我喜欢读好看的小说,也提倡写好看的评论。此书为人物立传,千字短文,以小见大,谈艺术手法,谈人物形象,或作题外言,以增其趣。想一改当今评论之旧习,此为意图之三。
前年写成《武侠世界的怪才——古龙小说艺术谈》(学林出版社1990年版)一书。印数五千册,不久销售一空。香港作家协会会长倪匡读拙著即来信:“清早拜读大作,精彩之极。此书肯定可在港台出版,保证大受欢迎。古龙若在世,一定欣喜莫名。”美籍华人、武侠小说家萧逸从洛杉矶来信:“大作一口气读完,古龙的许多书我虽没有看过,可是您那精辟入里的见解,毫无疑义证明这本著作是时下最好的作家评论文集。我不禁为老友欣喜,却又不禁想到我的许多小说在你在‘法眼’照射分析之下,将又是如何凄惨景象?害怕得紧!”马来西亚的著名华人武侠小说家温瑞安认为:“你把评论写得那么好看而又见解独特、自成体系,使我看了你的评论集,还想读你其他的作品。如果你不反对,我很想大力推荐你的书在港台出版。”至于国内读者与学者因读此书给我来信之多,居然列于我出版的二十余本著作之首。由此可见,武侠小说评论如此受人欢迎,我这几年的功夫也非白花。
我与金庸先生通过几次信,他的作品只是我研究的一个对象。对其小说或褒扬或非议,皆我个人之见,与旁人无关。
最后向为本书序的冯其庸先生和作插图的谢春彦兄,表示感谢!谨以此书献给爱好武侠小说的同好,并求指正。
曹正文
1991 年春记于上海《新民晚报》
用手机扫一下二维码,在手机上阅读或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