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倚天屠龙记

    作者:车金
    对水浒传有研究的朋友一定知道,水浒传中的宋江这一角色出场的目的之一是因为《宣和遗事》里有36个英雄的数目,而传说中有108位英雄,水浒传的作者为了凑足108将的数目,让宋江频繁出场,作为串起108将的一根链子。
    读金庸在《倚天屠龙记》的后记,金庸说《倚天》一书的主旨是宣扬兄弟之情,如太极兄弟的手足之情等等,而作者本人并不喜欢张无忌!难道张无忌仅仅是为了烘托兄弟之情的陪角?
    看过《倚天》的读者大多有这样的感觉,前半部分很精彩,后半部分张无忌很窝囊,读得不解气。《倚天》没有象《天龙八部》一样让倪旷写歪了,是金庸亲笔,为什么写成这样呢?
    不妨从整个《射雕》三部曲来看,这三部作品均为报纸连载。〈射雕〉无疑是里程碑式的巨作,第二部取名〈神雕狭侣〉,无论作者当初是否已经决定〈神雕〉的主人公是杨过和小龙女,但无疑作者是用“雕”字作为卖点,让关心郭靖黄容后事的读者耐心读下去。也就是说,观众要求的狭侣本应该是郭靖和黄容。作者由于采用连载体裁,创作上有重大的随意性。至少前两部结构较为合理。但作为终结篇的〈倚天〉则在结构和内容安排上有重大失误。
    〈神雕〉的结尾处理为在新的华山论剑中出现了九阳真经。那本“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是故虚胜实,不足胜有余”的九阴真经已经贯穿了两部书,现在作者为了第三部事先抛出了一个引子-九阳真经。于是〈倚天〉围绕九阳真经开场了。
    先是少林寺打闹一场,然后张三丰修成正果。接着故事跳跃几十年,又开始围绕屠龙刀展开,注意:主人公的爸爸妈妈才出场。然后是兵火岛,主人公哇哇落地。故事已经讲了1/4。这有点象雨果的〈九三年〉的主人公出场安排。以上是情节安排的无序。
    张无忌的描写有声有色,痛苦的童年,早亡的双亲,奇特的遭遇等等。直到常遇春的出场,故事开始进入高潮。(金庸善于化历史为武侠,所以我读到常出场一段,感觉金庸已经找到了感觉)然后张无忌排难解纷当六强,成为明教的教主,故事的中心也转移到民族抗争的主题上来。但张无忌一下光明顶,就象变成了另外一个人,沉溺于儿女私情,唯唯诺诺,为天下英雄玩于股掌。最后黯然退出江湖,连表妹都不识张郎是张郎了。以上是人物性格描写的无序。
    作者对主人公的安排可以说是“不好入场,不好收场”。不好入场是说作者一直没有确定谁是主人公。写张三丰还是郭襄,金庸比较偏爱郭襄,让郭襄在〈神雕〉里和作者心爱的杨过进行俳拉图式的感情交往,又安排她在〈倚天〉里出现,但越写越不行,也不能让她嫁给张三丰,只好叹口气让她退场。张三丰的故事和传说很多,但张三丰每天呆在武当山,有什么可写?最终,作者选择了元末革命的大体裁,于是让故事跳跃几十年,主人公的第三侯选人张翠山出场了。注意:作者开始提到明教。要写元末革命,非提明教不可。但作者在〈神雕〉和〈倚天〉的开头都没有提到明教,明教在宋朝有过辉煌的历史,作者作为大学问家,应该知道。没什么不事先铺垫明教呢?因为作者现在才决定写明教。作者最终选择了张无忌为主人公,同时以民族革命为主线,以明教的存亡为副线展开情节,故事开始好看了。但也开始面临第二个问题-“不好收场”。稍微有历史常识的人都知道,元末革命是明教徒彭萤玉,刘福通、韩山童等人发起并领导的,最终朱元璋得到了政权。作者在写张无忌的英雄事迹的同时,不得不考虑张的退场问题,因为毕竟不能篡改历史。但张无忌在排难解纷当六强,并且号令天下后,越来越难以收场。只好让张无忌的性格越来越懦弱,最后瞎编个读者难以理解的理由让张无忌黯然退出。
    如果说〈天龙〉是让倪旷写歪了,那么〈倚天〉可以说是让金庸自己写歪了。(其实我偏偏最喜欢这两部书)不能否定〈倚天〉是一本好书,但如果故事从开始就写张无忌,合理安排张无忌的退场(作者可能比较讨厌朱元璋,不然可以安排为张无忌自己指定朱元璋作为其继承人然后退出江湖),把张无忌成为明教教主以后的故事在写得轰轰烈烈一点,这部书应该更好看。
    作为连载小说,整体结构的缺憾是在所难免也是无法补救的。〈倚天〉结构的失败也是如此。这就难怪金庸先生在后记中以不喜欢张无忌,政客太坏,小说主要描写的是兄弟之情等等来掩饰其小说的不足了。
    车金/北京


用手机扫一下二维码,在手机上阅读或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图书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