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点滴·衣不如故

    康亲王府的武师们秉承上意,对前来赴宴的平西王世子的随从大加挑衅,出手击落对方的帽子。其后,康亲王经韦小宝提醒,向他们“赔还”新帽子:
    众随从接过了,躬身道:“谢王爷,谢桂公公!”将帽子折好放在怀内,头上仍是戴着旧帽。康亲王和索额图对望了一眼,知道这些人不换新帽,乃是尊重吴应熊的意思。(《鹿鼎记》第382页)
    衣不如新,人不如故。但当“衣”与“人”之间产生某种联系,特别是“衣”成为“人”的一种象征符号时,“衣”也可以不如故。这样的寓意,很可能来自《三国演义》里那个著名的故事:
    一日,操见关公所穿绿锦战袍已旧,即度其身品,取异锦作战袍一领相赠。关公受之,穿于衣底,上仍用旧袍罩之。操笑曰:“云长何如此之俭乎?”公曰:“某非俭也。旧袍乃刘皇叔所赐,某穿之如见兄面。不敢以丞相之新赐而忘兄长之旧赐,故穿于上。”操叹曰:“真义士也。”然口虽称羡,心实不悦。(第二十五回)
    小小一顶帽子,一件战袍,在政治角力场中偏偏被赋予了一种姿态,显得既微妙又得体。可是,别说曹操,就是康亲王他们,也一定是“心实不悦”!
    附记:关于金庸小说对《三国》的袭用,柳存仁先生曾敏锐地举出过另一个例子:“《天龙八部》结尾一章(50/2089)萧峰在囚笼里想:‘皇上(按,指辽帝耶律洪基)倘若势如破竹,取了大宋,便会解我去汴梁相见。倘如败军而归,没面目见我,第一个要杀的人便是我。’我初看这正是echo了《后汉书》卷74上、《三国志》卷6《袁绍传》里田丰说的话。可是金庸把它活用了,而且不像田丰那样向问他的人直说,只写作萧峰自己在忖想,这样的利用就看不大见斧凿痕迹了。田丰的事也见小说《三国志演义》第31回。”(《2000’北京金庸小说国际研讨会论文集》第562页,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用手机扫一下二维码,在手机上阅读或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图书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