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坏与建设时代”的女学生
“女学生”这三个字,是近数十年来发生的新名词。社会上对于这三个字,眼光不同,观察不同,对待不同。大约可以分为三个时期。
     崇拜女学生的时期。这个时期,大约在风气初开的时候。“自由”、“平等”、“革命”等等的名词思想,弥漫于一般青年的心里。同时这“女学生”、“女子参政”、“男女开放”等名词也随着入到中国。这时候社会所观察的“女学生”和“女学生的模范表式”是欧美“女学生的模范表式”,看见她们怎样的文明,怎样的高尚,怎样的得社会赞同信仰,以及女学生怎样的图谋“参政选举”、“男女开放”,都羡慕惊叹的了不得。因此就生出许多的“中国女学生”来,她们的“目的”、“思想”、“行动”,都是完全的模仿欧美女学生“模范表式”,便也竭力的图谋“参政选举”、“男女开放”,推翻中国妇女的旧道德,抉破中国礼法的藩篱。种种嚣张的言论行为,也居然可以得一部分“不明外情的人士”的赞赏。于是这女学生便愈出愈多,就闹出种种可怜可笑的事实,大受旧社会的鄙夷唾骂。那些新人物也看出“欧美女学生”的言论行为,和“中国女学生”的言论行为,是大不相同的,于是他们也讥笑“中国女学生”,说她们无资格无价值。这“女学生”三个字变成了女界中最不良分子的别名,这就是中国女学界最黑暗的时代。也就使社会对待女学生的心理,转入厌恶女学生的时期(即第二时期)。当这个时代,女学生的名誉,既然一落千丈,这入校求学的女子就少了许多。因为不问是新旧人物,都觉得这女学校,是一个“女子罪恶造成所”,不愿意他们的子女去沾染这样的恶习,败坏了自己的名誉。可怜那些真心求学的分子,便受了不良分子的拖累,只得仍去受那“旧家庭的教育”。这时代中国女子教育的一线曙光,已经是摇摇欲灭的了。然而……假如世界上没有“黑”就不能显出“白”;假如世界上没有“恶”就不能显出“善”;假如没有“第二时期的女学生”,就不能够产出使社会注意的“第三时期的女学生”。
    我写到这里,心中充满了快乐与希望,要笔歌墨舞,大声疾呼的对社会说:“你们所厌恶的女学生,已经过去了!你们所崇敬的女学生,已经渐渐出来了!”因为“第三时期的女学生”的“目的”、“思想”,渐渐的从空谈趋到实际;她们的“言论”、“行为”渐渐的从放纵趋到规则;他们的“态度”渐渐的从浮嚣趋到稳健。“第一时期女学生”的前车不能不使她们惊心动魄,发愤自强,要竭力的挽回社会厌恶女学生的心理,要竭力的造成中国女子教育的新基础,要引导将来无数的女子进入光明。破坏也是她们,建设也是她们。她们不能不惹起社会的注意,因为她们所担负的,是二万万女子万世千秋的大幸福。这幸福可以被她们捧上九霄。也或者被她们推落地下。这是艰苦卓绝的事业。这是很有希望的事业。看呵!这等的事业,是何等的庄严,何等的灿烂!
    怎么样方能作成这样的事业?就是要得社会的信仰。怎样方能得社会的信仰?就不能没有我们自己修养的工夫。
    写到这里,不禁叫我十分惭愧。因为我自己也是一个“第三时期的女学生”。以下所要说的“消极条件”,我自己还没有完全除去。那“积极条件”也还没有完全进行。如何敢说出来,请别人采用呢?
    我已经没有“振笔直书”的勇气了。忽然又想起孔子所说的两句话:“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这两个“欲”字,实在用得有意思。因为这“欲”字不过是愿意,是盼望,并没有说必须自己做到以后才可奉劝别人,不然孔子为何不说“己能立而立人,己能达而达人”呢?
    既然孔子在三千年前说下这两句话为我解围,也不由得我不往下写了。
    以下所说的各节,本来应当分出条目,但是我不愿意拿“条目”去束缚限制我的思潮,也因为我是想起一段意思,就写出一段来,所以就也不分“条目”了。
    1.我常见得有些女学生,在应酬宴会的地方,她们的装饰,十分惹人注目,不中不西,不新不旧,那一种飞扬妖冶的态度,还是带着“第一时期女学生”的色彩。这是最能打倒“社会的信仰心”的色彩,这是最危险的色彩。因为社会要凭着服饰断定我们的人格,因此我们对于交际上的服饰,不能不有节制。就是衣裙的颜色要用“稳重的”、“雅素的”,样式要用“平常的”、“简单的”。至于首饰也是这样,除了有用的如手表之类,其余晶莹闪烁的珠钻玉石,反足以贬损我们女学生的价值,总以不用或少用为好。
    2.我们也要避去那些“好高骛远”、“不适国情”的言论。
    因为这种的言论,社会已经从“第一时期女学生”的口中,听得厌烦了。并且也觉得没有价值了。不但不能改换社会的眼光,反要惹社会的轻藐讥笑。因此我们要挑那“实用的”、“稳健的”如“家庭卫生”、“人生常识”、“妇女职业”这种的题目,去开导那些未得着知识的社会妇女。不但可以收实效,并且也是积极的治本办法。
    3.“剧场”、“游艺园”这等的地方,都含着有“喧嚣华靡”、“光怪陆离”的意味,最能刺激我们的神经,扰乱我们的思想。它在人脑中的印象,能够遗留到数十小时(有时还可以延长),这数十小时的刺激扰乱,就不能不损害我们沉静的脑筋,优美的思想。所以这种的刺激扰乱,要是常常的与我们接触,就是一件最危险的事情。我们应当防备。不要走到“不正当的刺激”里面去。
    4.同时也要以“学术演讲会”、“音乐会”、“古物陈列所”和“隔绝尘嚣的园林”这种的地方去替换这“剧场”、“游艺园”。因为这一类的地方,是“正当的”、“趣味的”、“高尚的”,能以清洁疏散我们的脑筋,活泼我们的思想,使我们的学问知识有“课本”以外的增益辅助。这是造成我们、修养我们的“正当的刺激”,我们不可不常常领受的。
    5.我们到了脑筋疲倦的时候,往往随意的将“课本”以外的书籍取来阅看。因此这书籍就成了常和我们亲近的一种消遣品。因为我们既然以它当作消遣品,没有什么大关系,也就没有严格的选择。然而,这书籍“刺激神经”、“扰乱思想”的程度比“剧场”、“游艺园”更要高些,力量也就大些,结果能够移动我们的意志,变迁我们的思想。曾记得从前我的书桌上面,无意中放了一本《新中国少年之模范》,和一本《西游记》,有时我随手拿起《新中国少年之模范》来疏散脑筋,这一天的思想,便拘谨一些。要是拿起《西游记》,这一天的思想,便荒诞一些。以后我自己觉得奇怪,为何我的思想常常的变动?细细推想,才知道是这两种书籍在无意中左右的支配我。以后便试将《西游记》放在不常接触的地方,这荒诞的思想,便不来扰乱我的脑筋了。因此我确信我们若是将各种有价值的“新闻”、“杂志”,放在接近的地方,使我们随手翻阅的时候,都是这种的消遣品,那无形中的裨益,便比“学术讲演会”、“音乐会”更是不可限量的了。
    6.我们更要时时注意到世界的“新潮流”、“新知识”、“新发明”、“世界和国家的大事”和“欧美近代女子教育的趋势”、“我国妇女界今日的必需”。同时我们不能不有我们各人的眼光,各人的意见,各人的判断,然后用文字写记下来。这样便于我们的“思想”、“文字”和将来的“服务”上,都是有很大的益处的。对于第四条的“学术讲演会”、“古物陈列所”和第五条的“新闻”、“杂志”也最好有同样的笔记。
    7.春天的花,秋天的月,江边晚霞的颜色,出山泉水的声音,以及宇宙间形形色色都是“天然之美”,非常的华妙庄严,最合于女子的心理。在这时也最容易生出一种拔俗出尘的“感想”和“理解”。同时如能够将这“感想”和“理解”,用文字写出来,便是“没有一毫刻画造作,极其可爱”的“天籁”、“人籁”。这不但是一种最高尚的消遣方法,也能练成我们随时随地注意研究宇宙万物的惯性。并且能以引导我们的“思想”、“文字”,渐渐的趋到活泼神妙的境界里去。对于第四条的“音乐会”、“隔绝尘嚣的园林”也应当有同样的笔记。
    8.“朋友”也有左右我们“意志”、“思想”的能力。这个题目已经过中西古今的人物讨论得十分透彻,再说也没有意思了。
    9.我们应当借着校内的“恳亲会”、“毕业会”、“音乐会”等等与社会接近。因为这是“秩序的”、“精神的”、也是“庄严优美的”感情。能以使社会起敬起爱的。现在已经渐渐的有了男女“团体”和“个人”的交际,但是若没有必要的时候,似乎不必多所接近,因为这种的交际很容易引起社会的误会心。
    10.我们建立事业的“目的”,要“通俗的”、“积极的”、“普通的”从根本上做起,如“普及教育”、“改良家庭”等等。
    因此我们要常常注意到“家事实习”、“儿童心理”、“妇女职业”等等。因为事前若没有预备,当事便莫知所措,我们所学习的也就等于虚文不能运用了。其余的职业如“美术”、“音乐”等等也不是不可学习。不过以中国的现势看起来,我们不得不从那最需要的着手进行了。
    敬爱的女学生呵!我们已经得了社会的注意,我们已经跳上舞台,台下站着无数的人,目不转睛的看我们进行的结果。台后也有无数的青年女子,提心吊胆,静悄悄的等候。只要我们唱了凯歌,得了台下欢噪如雷的鼓掌,她们便一齐进入光明。假如我们再失败了……那些台下的观者,那些台后的等候者,她们的“感触”如何,“判断”如何,“决心”如何,我们也可以自己想象出来的。但是我们自己又怎样呢?唉!
    闭居小村的威廉帝,放流荒岛的拿破仑,他们的失望,他们的打击,他们的深悲极恸,还不及我们的万分之一。因为他们所图谋的是数十百年一己的功业,我们所图谋的是永远无穷数千万人的幸福。他们的失败,只关系自己。我们的失败,是关系众生。
    我所敬爱的女学生呵!我们要和社会的心理奋斗,要将他们的厌恶心理挽回过来。不但求他们的信仰,也要将他们所崇拜的“欧美女学生”的基础,建立起来。将他们所崇拜的“欧美女学生的模范表式”,在数十年以后,实现出来。好使他们思念我们,感激我们,讴歌颂赞我们。我们要得如此巨大的结果!我们应当怎样的预备!怎样的进行!
    敬爱的“第三时期女学生”呵!我们从今日起,要奋斗!
    要开始和社会厌恶“女学生”的心理奋斗!
    生谢婉莹投稿。)


用手机扫一下二维码,在手机上阅读或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图书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