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事盈门》给我的喜悦
有一个多月没有看到国内的文艺作品了,当我坐在书桌旁边,一本又一本地翻阅着堆积着的各种文艺刊物的时候,心中感着无限的期待与兴奋。
    在看完《文艺报》一九六一年第六期上的《题材问题》的专论以后,恰好就读到《北京文艺》一九六一年四月号上费枝写的短篇小说《喜事盈门》,不由得满心高兴!我觉得这篇小说写得很好,恰恰证明了《文艺报》这篇专论所提的:“创作题材多样化,有利于反映世界的多样性,反映无限丰富的伟大现实;有利于满足人民群众精神生活上的多方面的需要,用无限丰富的现实图画帮助读者认识生活的真理。”
    这篇小说开头第一句就是“公社干部全下村去了”。于是作者在“大办农业”的锣鼓喧天全班上阵之中,挑出公社静静的大院里的一间屋子,让精明强干的民政干事小包来处理一件“人民内部矛盾”的离婚案子。小包对于自己的工作,是十分重视的,他说:“别小看这些琐碎的家庭纠纷,往往因为家务处理不好,直接间接影响到生产。再说,新的家庭关系也是一点一滴培养起来的,咱们有责任呐……”围绕着这个主题,故事的发展和矛盾的解决,不蔓不枝,丝丝入扣地描写了下去;在简洁而有力的叙述之中,不但指出了矛盾,突出了人物性格,也深入浅出地烘托了许多新社会里人民精神面貌的变化。崔库是在旧社会受过气的心眼窄狭的农民,当初要娶范月英的时候,使了一百块大洋,卖了地,欠了债,因此他总是债主子似的,拿打老婆来出气。解放后,日子好过了,新社会也不兴打老婆了,只是在公社化以后,范月英把自己参加劳动得来的工资,在银行里另存了户头,说话也“得理不让人”了,他就又抡起拳头打她一次,这下让范月英给告下来了,提出还他一百块钱,坚决和他打离婚。在丈夫服罪,妻子数说的时候,小包用心地听着,他听出范月英的心灵深处不但要求丈夫不打她,还要求丈夫尊重体贴她,要求新的夫妻关系,新的家庭感情。这时一对年轻人来登记结婚了,这一对也都是劳动的好手,男的憨厚些,女的精明些,但是时代不同了,对于处理问题的观点方法也不同了。他们没有一点封建残余,只是同心协力欢欢喜喜地向前走。小包策略地通过同这一对青年的问答,感动教育了那一对站在旁边默然听着的中年夫妻。结果是:他们眼睛里流露出柔和的情意,怨怒和忧愁都消散了,他们仿佛初次意识到他们多年来同甘共苦的生活情意,意识到在今天新社会里他们家庭新的关系开始了。小包把这一对生产积极的社员,送出门口,送上大路,还叮咛着:“快赶路吧,腿脚可要加快呀!”这时候,被这篇生动紧张的故事所吸引着的读者,也会和消除了矛盾的夫妻一同心情舒畅地走上社会主义建设的大道!
    这篇小说里有许多把故事前前后后像网纲似地孔孔穿起的画龙点睛的句子,都使知道些创作甘苦的人,发出赞赏的会心的微笑。读者能够去细心寻味,也是学习写作之一法。
    (本篇最初发表于《北京晚报》1961年6月2日,后收入散文集《拾穗
    小札》。)


用手机扫一下二维码,在手机上阅读或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图书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