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学评论和研究>> 红楼梦与百年中国>> 正文

索隐派的复活(2)


    第一篇以“看《风月宝鉴》概论”为题,从八个方面概括了阅读和研究《红楼梦》的方法。即(一)看反面;(二)释代字;(三)谐韵释义;(四)拆字谐韵;(五)解剖归并;(六)对偶求证;(七)名实相符;(八)巧接。何谓看反面?杜氏说:“《红楼梦》之反面,即是反常地方,反常的地方,就是问题所在,故看《风月宝鉴》,要看反面。”例如第四十九回史湘云和宝玉商议如何吃鹿肉,杜世杰便说这正是书中反常的地方,实际含义是:“史湘云应读史上云,鹿肉应读虏肉,那便是影射历史上的‘壮志饥餐胡虏肉’,以救后世攘夷也。”所谓“代字”,据说是指书中为隐藏真事而使用的代名词,如真谐韵为甄,代表汉族、朱明,假谐韵为贾,代表伪朝或金人;五行的火、土,色彩的赤、绛,也代表朱明、汉族,金、水及青、翠、绿则代表金人、满族、清朝。所以第十七回写大观园的水“从东北山凹里引到那村庄里”,就是影射金人由东北山凹被吴三桂引进北京。姓氏方面,金、赵、柳、薛指金人,林姓指朱明,夏、周、秦指汉人。花草则以菊花代表逸民及故明文化,海棠代表金人之后妃及其文化。谐韵释义是说“红学自始至终,皆是谐韵格,只有少数兼采拆字格,或会意格”,如秦既代表汉族,则秦邦业之子秦钟,就是“秦邦之业终结,其含义为明亡”,秦显便是汉族要复兴的意思。因此,贾环可谐韵读作贾府之患,周瑞也就是汉人之瑞,拆字谐韵,为的是补谐韵格之不足,如琴字可拆为今上二王,况朱明之二王;珍字可拆为今王,谐韵读金王,代表金人之王;潘拆字为三番,谐韵读三藩等等。解剖归并,是把《红楼梦》中各人事迹解剖出来,归并互相有关者,从而找出所影射的历史人物。如宝玉的母亲是王夫人,即帝王的夫人;父亲贾政,代表伪朝执政;薛宝钗为宝玉之妻,曾住蘅芜院,蘅芜为香名,香院便是椒房,所以香艳之君正是皇后;宝玉的小厮叫茗烟和焙茗,谐韵读为明阉背明,即明朝的太监后来又做了清宫之太监。杜世杰说,这些人物关系明显地表现出宝玉的帝王身份。对偶求证是说“红学中之人与事,是无独有偶”,如宝玉对黛玉,一个是包欲而生,一个带欲而死;秦业对贾政,前者指汉族的邦业,后者指伪朝之政;贾环对周瑞,即金人之患与汉人之瑞,等等。名实相符,杜氏解释为:“红学上之人物,其行为与品德,必与其名字谐韵之意义相吻合。依此原则,名恶者其人必恶,名善者其人必善,名白者必定白,名黑者必定黑,名行者必动,名止者必定。”如娇杏谐音侥幸,冯渊谐为逢冤,脂批亦持此说,可以说符合杜世杰的原则。但贾环虽可释为金人之患,也可以谐音读作假患,即不构成金人之患,这如何解释?第八种方法是巧接,杜世杰解释为“巧妙的接合或接替”,书中的巧姐就是“巧接”的意思,杜氏认为这是“读红学密法之一”。
    由以上八法,《红楼梦原理》“各论”中,一旦涉及具体人物的索隐,一般都列一简表,分“角色”、“拆字”、“谐韵”、“世法”、“扮相”、“性别”等项,然后依次牵合明清之际的有关史实,与《红楼梦》中的情节加以比附。如贾瑞在书中的角色有两个,一是贾瑞,一是贾天祥;贾瑞谐韵假瑞,世法则为伪朝之瑞,扮相是耑情王,性别代表满;贾天祥谐韵假天祥,世法是假文天祥,扮相为洪承畴,性别代表汉。说贾瑞是假文天祥,因而影射洪承畴,王、沈及邓狂言都曾这样主张,但杜世杰将这种主张更加理论化了,并抽象出一种公式,则是他的独家发明。
    “总论”第二篇论述《红楼梦》的结构,提出佛学是《红楼梦》的精神,诅咒金人、复兴汉族,即悲金悼玉是《红楼梦》的政治意识,生动的文字是《红楼梦》的仪表,三者“合而为一,离而为三,各有其本,各显其形”,所以在结构上是“三重组织”。此外,还提出阴阳互变、真假一体、名词与世法、名词之创造、名词之运用、双关叙事、加词复述等八个方面的特征,为自己进行索隐提供尽可能多的理论根据。把红学索隐理论化和系统化,是《红楼梦原理》的主要特点。所谓阴阳互变,杜世杰解释说:“红学上人物之创造,即本太极生两仪之原理,所以每一角色皆兼演阴阳二象。”真假也是如此,无非指同一人物既扮演真又扮演假。如王夫人,应解作国王的夫人,但其子宝玉况清朝之帝王,所以她是假方之母;宝琴是王夫人的义女,况朱明之二王,所以王夫人又是真方之母,一人具备真假两个面相。世法即世间法,如宝钗可以读作抱才,代表才智,黛玉读作带欲,就是世间法。杜世杰说:“红学上所创造之人物,除一身况阴阳二人外,必须代表一种世间法。”还有书中的人物扮演历史人物,主要取决于名称的使用。如黛玉称绛珠草可演朱明草民,称潇湘妃子可演夷人妃子。至于这样推断的根据何在?杜世杰会说是基于他所理解的《红楼梦》的结构;而结构是由他的推断演化出来的,如此循环往复,形成了他的索隐理论和索隐方法的循环圈。
    特别是杜世杰提出《红楼梦》中名称的运用,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更暴露了他的索隐理论和索隐方法的非科学性。他在“总论”第二篇第六章“名词之运用”一节中写道:
上一篇 回目录 下一篇
电脑版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