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首页
>>
文学评论和研究
>>
乱谈三国
>>
正文
论诸葛亮的识人用人
作为蜀汉支柱的诸葛亮,却有其卓越的政治才能,其识人和用人能力与否和对蜀汉的历史功过历来都是倍俱争议的,但是从三国中其他势力的发展中就能看出些端倪.
首先是曹魏势力. 曹操起兵时,除夏侯兄弟、曹氏兄弟和举劲家财支持其的李典、乐进等地主豪强外,也无一杰出的智囊人物。那曹魏的庞大智囊团是如何形成的?这其中最大的功劳就在于人才的互相推举。
最先投靠曹操的两大智囊:荀氏叔侄,二人举荐东郡 程昱,程昱举荐谯郡 郭嘉(曹操同乡),郭嘉举荐淮南成德 刘晔,刘晔举荐二人,山阳昌邑 满宠,武城 吕虔,满宠吕虔 共荐 陈留 毛玠.至此曹魏智囊团已经初步形成.其次孙吴势力 孙权纨绔子弟,靠其父兄为其打下江山,人才智囊的原始积累在其兄孙策在世时已经初步完成。 孙策起兵,其结拜兄弟周瑜是第一个追随智囊,周瑜举荐江东"二张",后又举荐鲁肃,为东吴智囊团的形成也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鲁肃荐吕蒙,吕蒙荐陆逊,东吴四代大都督,从未间断过 最后再看看蜀汉吧
刘备是三国君主中底子最薄弱的,起兵之前是个鞋贩子-_-!! 直至屯兵新野时,手下只不过关张赵三将(孙乾、简雍、糜竺等我想还不能算上是智囊) 后徐庶来投,算是刘备集团的第一任智囊 可惜好景不长,徐庶投了曹操,不过其还算是一个称职的智囊,推荐了卧龙诸葛亮。(正史上并非走马荐诸葛,而是徐庶投刘备时就举荐了诸葛亮,徐庶降曹操是刘备败走时,徐母被曹军所捉,徐庶为尽孝而“辞刘归曹”的)。 诸葛亮出任刘备军师,却并没有举荐人才。(马良、马谡、蒋琬等,皆非诸葛举荐,也许是因为隆中避世不熟悉吧,可庞统竟然为鲁肃推荐的,其常说的博陵崔州平、颖川石广元、汝南孟公威为何不荐与刘备?这三人与徐庶和诸葛亮可是挚友啊) 诸葛亮作为首席智囊,却没尽到一个智囊的基本职责。在刘备死后,也不注重人才培养,使蜀汉陷入无人可用的窘迫境地。(收服姜维后,只是在死前将其生平所学传与姜维,有如此私心之丞相,国家安能强大?) 在看看诸葛亮的识人用人吧
1、魏延:诸葛亮对魏延的态度也是极具争议的,本人不管魏延到底是什么样的人,一个上司,对自己下属始终戴着有色眼镜,处处压抑他,我不知道当时的诸葛亮是什么心情,魏延上辈子欠他很多钱?还是抢了他老婆?这种性格根本不足以做大事,任丞相。
2、李严:诸葛亮对其评价极高,可是我不明白的却是,对于一个自己非常看好的人才,却只能一直负责押运粮草的任务,如果说李严是个文官也就罢了,人家萧何也做的这档子事,可李严是个地道的武将啊。诸葛亮那李严和陆逊放在一起评价,再看看人家陆逊干的是什么,李严干的是什么?
3、马谡:刘备死前曾对诸葛亮说,马谡此人言过其实,不能重用。诸葛亮在南征的时候听了马谡的嘴上功夫,心里很喜欢,守街亭的时候忘了先主的嘱咐,失了街亭。但我认为马谡被斩并不仅仅是因为街亭的失守,第一次北伐失败,而是因为诸葛亮不能容忍一个不听话的人出现。魏延虽不听话,但是却是蜀汉依赖的战力,马谡可怜了,反抗诸葛亮命令的下场。
4、杨仪:杨仪其实只是诸葛亮除掉魏延的一个牺牲品,杨仪素来与魏延交恶,利用魏延必反杨仪来制造魏延造反的借口,除掉魏延。(如果说不是这个原因的话,那杨仪是何许人大家都知道,竟然说出不如降了魏国的话,如果诸葛亮是真心把权位移交给杨仪而不是计杀魏延的话,诸葛亮到底是何居心就更不懂了)
5、彭恙、刘封:杀此二人时,刘备都有过犹豫,诸葛亮使刘备坚定了决心。刘封以将功赎罪,罪不至死啊。彭恙被贬官,心声怨言,却招至杀身之祸 。 诸葛亮在发展内政,繁荣蜀国经济上的确做了很大贡献,展现了其卓越的政治才能。(在伐魏的过程中也消耗的差不多了,到了姜维那就不用说了) 但其只能为州郡长官,或领兵之将。 陈寿评价诸葛亮“治戎为长,将略为短” 其任丞相之职位,政治上不能选拔优秀人才,培养后继力量(丞相事多吧)。 军事上性格谨慎,战略有余,战术不足,缺少为将者的霸气。
上一篇
回目录
下一篇
电脑版
手机版
[ 新都首页 ]
[ 古文典籍网 ]
更新时间:2024/11/25 08: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