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学评论和研究>> 三国评论精选>> 正文

再论关羽诛文丑


    ----驳威风徐徐的文丑篇
    作者:今宵酒醒
    徐徐分析时忘记(忽略)了关键的一句话,诸位客官要问是什么,即“徐晃见文丑后面军马齐到”是也!
    前面的分析都没有问题,但是从文丑开始追赶徐晃起,虽然从大的环境看,似乎操军主动,但是从局部战局看,却是文丑军占优,因为是“文丑后面军马齐到”,而操方只有关羽及十余从,徐晃并无交待,因此,只要文丑能坚持一会而,其齐到的军马对关羽及十余从将形成绝对的优势。再说文丑本来就是为报颜良之仇而来的,既然仇人就在眼前,那么只要有可能,文丑一定会坚持到自己的军马来到,以报杀兄弟之仇的!但是遗憾的是,两合之后,文丑就心怯了,在只要坚持,局势就会向越来越有利于自己的方向发展的情况下文丑却选择了逃跑,无它,武力不继之故也!
    徐徐文中讲到了“逃跑心态”,但是从原文中看,在文丑射退张辽,挺战徐晃的三十合过程中,河北军已经从混乱状态中清醒过来了,一句军马“齐”到,已经说明了这个问题,正是因为如此,才会有文丑沿河赶来的举动,而不是常见的“约束军马”。因为军马已经齐到了,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河北军的训练有素。因此“逃跑心态”已不存在。
    我不排除颜良被杀对文丑心理产生的影响,但是从文丑在逆境中战张辽、徐晃来看,他的心理素质是非常过硬的,完全可以当的起名将之称。而战关羽只是文丑战张辽、徐晃的延续。从常理讲,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心理素质产生如此巨大的反差的可能性非常小。所以同样:因为颜良被杀对文丑心理产生的影响是导致文丑心态急剧变化的可能性同样不大。
    另外如果文丑真是感觉身陷险境,文丑完全可以选择“不战而退”。而文丑并没有这样作的原因,不外乎他并没有太受此因素的影响。作者如果真想表现文丑因“自觉陷入曹军埋伏,便不想再战。”完全有多个描述可以选择:
    如:“文丑独自一人,恐被所算,乃拨马而回。羽马快.....”---马超战曹洪遇夏侯版。
    也可以这样描述:“丑欲战关羽,又心怯,乃虚指羽曰:“吾今日识汝矣。各且收兵,来日决战。”羽更不答话,举刀便砍,文丑只得相迎。.....”----姜维追邓忠遇邓艾版。
    但遗憾的是作者并没有这样写,因此徐徐为文丑做的“不想再战”的解释只能说是“空中楼阁”---没有依据为基础。
    最后在说说徐徐的结论:
    其一:关羽所杀河北两将,一为正面偷袭,二为脑后作业。且皆拜赤兔之赐,忆吕温侯当年,可曾有此行径?关公殊为不彩。
    -----试问何为“偷袭”,以徐徐的语文知识应该不需要查字典吧!你见到过大摇大摆冲得前军“波开浪裂”后再将主将斩于马下的“偷袭”吗?
    诛文丑到的确是靠马快,但问题是如果文丑不逃,关羽有靠马快追斩的机会吗?关羽凭本事令文丑心怯而逃,追而斩之难道有错?千万别说什么“忆吕温侯当年,可曾有此行径?”虎牢关前温侯追公孙,如果没有三将军挺身而出,那公孙瓒岂不命丧温侯之手?
    其二:文丑和关羽延津之战,文丑从开始到最后被杀,皆无正常单挑形势下的公平状态和心态,故绝非正常单挑,属于无效案例,不应做为评判关羽和文丑武力指数的依据。
    ----徐徐只强调开始和最后,却偏偏不提过程,分析问题时又偏偏将关键的“文丑后面军马齐到”莫名忽略,只能说是自己在不公平的心态下进行了不公正的分析,其结果可想而知了!
上一篇 回目录 下一篇
电脑版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