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学评论和研究>> 三国评论精选>> 正文

河北之雄——袁绍


    作者:莫楚云
    四世三公,门多故吏,袁家可谓是名门旺族了。
    袁术经常看不起袁绍,是因为袁绍是庶出,可见袁家对于等级成分看得很重。但从袁绍小时候能和曹操张邈袁术一起胡闹来看,应是没被歧视的。长大后,他和曹操一起为大将军何进做事,而且从能左右何进决策的这一点来看,都是受到重视的。
    何进被宦官所杀,袁绍立即领兵剿杀了所有宦官,连嘴上没长胡须的人也一并杀掉,可见其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作风(虽然是迫不得以)和雷历风行的胆气。董卓进京后,殿议废立时,袁绍亦表现得比谁都冲动,要不是曹操拉住的话,他可能当场就要和董卓翻脸,后来终于“愤然而去”。由此看出,这时的袁绍还是属于年轻气盛,做事果断的类型的,颇有欣欣之象。
    袁绍回到河北后通过“奸计”诈得冀州,又打败公孙瓒,兼并了冀青燕代四郡之众。这时是袁绍事业上的颠峰,俨然一幅天下霸主的样子,更加上显赫的身世,良好的“社会上层关系”,使大多数人非常看好袁氏。
    袁绍曾和曹操论天下形势及志向时说“坐拥四州之众,以河为界以窥天下”,而曹操却说“任用天下智力,使各尽其才”,由此可见,二人的政治见解已分出高下,可日后的成就与这些东西是密切相关的。
    荀郭二人关于袁绍十败之论是对袁绍最精辟的见解,可谓认人至明。
    我的观点:
    袁绍代表旧贵族,曹操代表新贵族,袁绍的政治主张,政治见解及办事思路,用人原则大多是因循守旧,虽有一时之盛,但终难持久。从下列几件事可以很好的看出他的做派:曹操征刘备,许昌空虚,田丰向袁绍进言袭取许昌迎汉帝,但袁绍以幼子病危为由拒绝。官渡之战时,袁绍令淳于琼守乌巢粮仓,沮授力谏淳于琼好酒误事,而袁绍坚持己意。(原因嘛,是因为淳于琼也是当年西园八校尉之一吧。)结果乌巢失火,全军败绩。(其实,就算淳于琼不喝误事难道就能挡住曹军决死攻击吗?),而田丰更是因为说出些真情而被关进了大牢(刚而犯上,言语冒犯袁绍,但袁绍却一点不去想田丰的话是否有理)。而郭图说张合高览欲投曹操,袁绍不调查就遣使问罪,完全没有一点手段,起码也应先稳住张高二人再问罪也不迟,而他这么做完全是逼反了张高二人。
    反观曹操,在白马时数将皆为颜良所败,他就敢于派出关羽与战,全不怕关羽念及刘备在袁绍军中而加以怀疑。当曹军一愁莫展时,许攸来投,曹操倒屦相迎。当许攸策划乌巢劫粮后,曹操全无怀疑之心,反而立即实施,从而取得官渡大胜。若按常理而言,许攸是出了名的贪戾小人,此时两军对阵,他的来投甚是可疑。且乌巢屯粮之所,必有重兵把守,若许攸是诈降而又设此计陷害曹操的话,曹军将一败涂地。诸将都认为劫粮这件事是不可能的,主要就是因为不信任许攸。反而是曹操完全不念这些,完全信任许攸,使得他最终因劫粮成功而大败袁绍。从这件事上来看,可见袁绍在用人方面是多么教条和僵硬,而曹操却用人不疑,不拘一格,这种胸怀,手段正是袁绍所没有的,也正是袁绍官渡之败的原因。
    总而言之,袁绍是守旧贵族的代表,他能表现出一些积极进取的做法,但因其本质的腐败会导致最终的失败,这种腐败的本质表现在用人,处事等方面的教条和僵硬。与曹操那种新贵族的办事方式相比下只会一败涂地,被其取代。这些不是曹操和袁绍本人的区别,而是他们所代表的不同贵族的区别。荀郭等人曾往投袁绍,但当他们见到袁绍后立即发现袁绍非成事之人,于是又往投曹操,为曹操殚精竭虑。所以说曹操和袁绍虽是个人水平上的区别,但却代表他们周围贵族的共同水准和利益(所谓物以类聚,故荀郭等人舍袁投曹),他二人只是其各自团体的代表和发言人而已。
上一篇 回目录 下一篇
电脑版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