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济>> 三国演义与经营谋略>> 二.较量篇

14、“强中自有强中手,用诈还逢识诈人”


    --防间识诈,因间制胜
    在纷纷扰扰的军事战场上,若要选准制胜克敌的谋略,保持自己的主动和优势,必须做到"我能知人,人莫知我"。一方面是"知彼",随时掌握可靠的情报信息,做到遇事先知,洞悉敌情;另一方面要严守机密,防止泄失,做好识间、防间和除间。实现这个双重目标的最佳所在,便是秘密的间谍战场。纵观古今中外的战争史,胜利有时并不完全取决于正面战场上的厮杀,而是取决于特殊战场上的特殊战斗--间谍战。
    按照孙武的说法,军事用间可分为五,即因间、内间、死间、生间、反间。所谓因间,就是利用敌人的同乡等关系从事间谍活动;所谓内间,是收买敌营中的某些人作为自己的间谍;所谓死间,是不惜牺牲自己的间谍,把假情报传给敌人;所谓生间,是派出间谍侦察敌人,然后活着回来报告敌情;所谓反间,是收买敌人间谍成为"双重间谍"为我所用,或者将计就计,利用敌人间谍传递假情报。其中死间,反间,是最积极主动的防间。特别是反间,是最精采、最能反映军事权谋的用间艺术。
    《三国演义》的作者,以鬼斧神工的笔力,尽诡秘变幻之手法,描写了一场场扣人心弦的间谍战,展现了古战场秘密角落里光怪陆离的间谍活动。
    曹操是用间防间的老手。吕布的谋士陈登,便是曹操埋在吕布身边的内间,他曾连施三诈,助曹操一夜之间连得萧关、小沛、徐州三座城池;曹操能够比较顺利地平定汉中,其中一个原因,就是收买了张鲁的谋士杨松;曹操先后诛杀了董承、伏皇后等人,目的在于除间。赤壁大战期间,当阚泽献上黄盖的诈降书时,书中描写,曹操"于几案上翻覆将书看了十余次,忽然拍案张目大怒",以此恫吓对方,考察真伪,表现了很高的防间警惕性。另外,曹操之派蒋干说周瑜,是在使用因间;曹操之派蔡中、蔡和诈降周瑜,意在将两人作为死间。至于结局的成败利钝,那应该另作别论。
    诸葛亮是用间防间的高手。张松、法正、孟达,都是诸葛亮、刘备夺取西川的内应,是为内间;在平定孟获时,诸葛亮曾得到孟获之兄孟节的指点,是为因间; 他经常派出"细作"、"探子"侦察敌情,然后回营报告,是为生间;在布置战斗任务对,他有时"附耳低言",有时预设锦囊,嘱咐不到危急时刻不得拆看,是为了严防失密和泄密。第二次北伐开始,为了拿下陈仓这个战略要地,他明里令魏延、姜维三日里去攻城,暗地里却亲率关兴、张苞,暗出汉中,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取得成功,把魏、姜二人一直蒙在鼓里。
    风流千古的反间计导演,大概是非周郎莫属了。群英会上,他假痴不癫,就坡骑驴地演出了一场"酒后吐真言,帅案放降书"的假戏,使自作聪明的蒋干如获真情,假曹操之手,除掉了曹军中深得水军之妙的水军都督蔡瑁、张允;为了使黄盖诈降成功,他又以假作真, 维妙维肖地演了一出"苦肉计",利用诈降的蔡中、蔡和向曹操传递假情报,到底使老奸巨滑的曹操受骗上钩,吞了苦果。
    现代的经济市场,可以说是"信息化的战场",信息的洪水四面八方滚滚而来。一个企业,为了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完全应该象在军事战场上一样,一方面要随时随地全面、准确地掌握信息,另一方面要严守自己的经营秘密和科技秘密。这是市场竞争中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普遍规律,我国企业当然也不例外。所不同的是,在这个问题上,我国企业应该实行"内外有别"的政策。对内,重点在于积极正当地广搜信息;对外,则要立足于识间、防间,积极合法地用间。
    应该说,故意制造、散布或向敌人传递假情报,以诱敌上当,就是一种诈骗形式。这属于情报诈骗。另一种诈骗形式是通过示形、佯动迷惑敌人,属于战术诈骗。在《三国演义》这部奇迹纷呈的战争画卷中,比比皆是战术用诈的精采之笔,充分反映了谋以诈立、兵不厌诈这条制胜的规律。
    因而,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诈骗行为不可有,识诈之术必须通。社会主义企业在遵守经济法规和商业道德的同时,必须正视经济活动中的种种诈骗之术,在讲究信誉、寻求合作的同时,必须别具慧眼,善于识别骗子们的卑鄙伎俩,摸清对方的真正意图,谨防上当吃亏。联系经济竞争中的经验和教训,研究《三国演义》中的诡诈之术,对于提高我国企业的这方面本领,肯定有所帮助。在此择其要者叙述如下:第一,示假隐真
    其一是以虚示实,借以吓人。
    诸葛亮草船借箭,兵微船少,全赖大雾障眼,猛擂战鼓,虚张声势,吓唬敌人。赵云的"空营计",诸葛亮的"空城计",无不借助于设疑造势,以虚示实。在和强魏的长期对抗中,诸葛亮的整个战略就是以虚示实,以攻为守。
    军事上在力量不足时,故意显示力量有余,主要是为了震慑敌人;经济竞争中以虚示实,用意在于借以吓人,使对方深信不疑,失去戒备,步步被引入圈套。
    其二是以实示虚,释人戒备。
    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卑而骄敌,均属此类。
    诸葛亮几次和敌人对阵,故意旌旗杂乱,队伍不整,诱使对手轻敌上当。老将黄忠在攻取汉中时,用骄兵之计,连败三日,然后乘敌人尽皆懈怠,大破敌军。为了偷袭荆州,吕蒙装病辞职,起用一个未有远名的陆逊,陆逊到任后,又极其卑谨地奉承关羽,使关羽完全丧失警惕,结果丧城失地,兵败遭杀。
    第二,利而诱之
    将士争功,战场争利,这是军事上的一般现象。因此示利于敌,以利为饵,是军事谋略家诱敌克敌的有效手法。这里的利,一是指可能建功立业的战机,二是指财物、辎重、粮草等方面的物质利益。
    袁绍的大将文丑,率军追赶曹军。曹操先是故意暴露粮草辎重,然后又令军士尽放马匹。有勇无谋的文丑逢利便争,见什么抢什么,结果队伍大乱,曹操乘机率领将士从土山上冲杀下来,大破袁军,斩杀文丑。而庞统殒命于落凤坡前,该属后者。象庞统这样与诸葛亮龙凤齐名的谋略家,完全应该考虑到敌人可能在险要山路设下埋伏,何况诸葛亮事先有书信告戒,刘备又三番五次劝阻。但是庞统想到的却是诸葛亮"不欲令统独成大功,故作此言以疑主公之心"。正是这种计较个人得失的品质和急于建功的狭隘动机,遮住了他谋略家的眼睛,招致了永远不能挽回的损失。
    第三,因利间斗
    以小的利益离间对手,使他们彼此争斗,自己坐收渔人之利,这是《三国演义》中一些高明的谋略家经常使用的诈术。如第75回写道,关羽擒了于禁,斩了庞德,又紧紧攻打樊城,曹操大惊,甚至想到迁都避祸。 这时司马懿建议派使臣"去东吴陈说利害,令孙权暗暗起兵蹑云长之后,许事平之日,割江南之地以封孙权"。这一着果然收到奇效,孙权为利而动,从关羽背后下手,樊城之危烟消云散。又如第14回提到的"二虎竞食"之计也是此理。曹操为防刘备、吕布联合起来对付自己,召集手下文武商讨计策。荀彧提出,以实授刘备徐州牧为饵,诱使刘备去杀吕布。事成则刘备没有吕布可为辅助,事不成则吕布必然要杀刘备,曹可以安收 "卞庄刺虎"之利。
    第四,移祸于人
    关羽被杀之后,吴魏双方在密锣紧鼓的气氛中,力图嫁祸于对方。杀人者孙权先来一着,把关羽"首级" 星夜送往洛阳,想使刘备"痛恨于操",兵指魏国,他好"观其胜负于中取事"。而老成练达的曹操岂是好欺?他守中有攻,礼葬关羽,意在使刘备"深恨孙权,尽力南征。我却观其胜负。蜀胜则击吴,吴胜则击蜀" (第77回)。真可谓各怀鬼胎,用心良苦。
    嫁祸于人,自己得利,在现代的经济竞争中不胜枚举。
    第五,反客为主
    在老将黄忠攻打定军山时,监军法正曾献上一条 "反客为主"之计。黄忠依计而行,步步为营,向定军山逼进。急躁少谋的夏侯渊见此情景,按捺不住,果然派兵迎战,结果损兵折将,大败一场。
    市场竞争和对外贸易中的诡诈之术可恶、可怕,但也可识、可防,我们决不能因噎废食,走闭关自守和自然经济的回头路,而应该以积极的态度,进攻的态势,堵塞奸商骗子们可能利用的各种漏洞,提高自身识诈防诈的本领。
上一篇 回目录 下一篇
电脑版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