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出师未捷身先死

    蜀汉建兴十二年(公元234年),诸葛亮再次北伐曹魏。这回,他发明了一种新的运输工具,名为木牛流马,大大降低了军粮运输的困难程度,一直打到郿城附近。司马懿继续坚守不出,诸葛亮反复挑战,甚至送女人的衣服首饰给司马懿,嘲笑他简直胆小得象个娘儿们一样。司马懿不要脸,不在乎,他手下将领可都受不了了,纷纷请战。司马懿说,好吧,我先向朝廷请示一下再说——将在外,军命有所不受,何况普通前线交锋,你请示个屁啊,摆明了是托辞。聪明的曹睿收到请示书信,立刻明白了司马懿的意思,派卫尉辛毗去军前下了严令,坚决不许出战。
    诸葛亮没有办法,只好屯兵五丈原,开荒种地,做好长期战的打算。可惜他的身体抗不住了。八月,诸葛亮死在军中。
    司马懿后来被尊为晋宣帝,《三国志》是在他子孙们当权和当皇帝的时候写的,所以多少要帮他美言几句,抬得光辉一点——虽然就这点上来说,比马屁满天飞的《晋书》要强太多了,可是仍不可尽信。许多有关司马懿打仗的记载,其实版本很多。比如前次张郃阵亡,还有一种说法是:诸葛亮退兵,司马懿命令追击,张郃反复劝说不听,被迫前往,终于遇伏。今次女人服饰事件,也有相异版本。据说司马懿多少要点脸,真的被激怒了,多亏辛毗柱节立于营门口,大呼:“有敢出战者斩!”司马懿才没敢动,免去了战败的危险。
    拉回来说,诸葛亮去世了。他的尸体还没有凉,汉国就出了一件了不得的大事。据说诸葛亮召集亲信官员开会,布置身后的安排,决定让长史杨仪统军回国,叫大将魏延断后。侍中费祎把命令传达给魏延,魏延一听就怒了:“丞相死了,可是我还在啊,可以带兵前进啊。打仗难道是儿戏吗?花费了那么多金钱物资,说退就退?何况,杨仪什么东西?我怎么能给他断后?!”
    魏延、杨仪一直不和,这点费祎是清楚的。他赶紧敷衍:“您说得有理,我这就去找杨仪,让他交出兵权。”嘴里这么说,可是跑出去就和杨仪商量,不如不理魏延了,咱们自己撤吧。杨仪果然带领大部分部队,就此南撤了。魏延听说了更怒,率领本部兵马,从别的道路赶上前去,想要劫杀杨仪。
    杨仪和魏延一边各自兼程赶路,一边雪片一样奏章传到成都,都告状说对方谋反。后主刘禅晕头转向,就问董允、蒋琬:“谁的话比较可信?”董、蒋二人都和杨仪一样,是诸葛亮的亲信,他们当然为杨仪说好话啦。于是后主派蒋琬带兵北上平叛。
    蒋琬才走到半道,前方问题已经解决了。原来魏延和杨仪在南谷口遭遇,大将王平首先出阵进行政治宣传,告诉大家杨仪有诸葛丞相的遗命,他的方针是正确的,魏延是叛逆。魏延部下兵马本来就不如杨仪多,听了这话一哄而散。魏延带着几个儿子想往多年经营的汉中跑,被马岱追上去砍掉了。
    一场奇怪的政治风波,就此平息,其中缘由,奈人寻味。首先,诸葛亮安排后事,不通知身为副统帅的魏延,却和一班中级官僚商量,还把指挥权交给素来与魏延不合的杨仪,实在奇怪;其次,声称听到这道遗命的,只有杨仪、费祎、姜维等寥寥数人而已,而这些人,都是诸葛亮一手提拔起来的,是否有串通矫命的嫌疑,谁也说不准;第三,按照魏国的记载,事情的始末正好相反,说是诸葛亮让魏延主持退兵,杨仪不服,突然发动政变,杀死了魏延。因为史料不足,此事件的真相,大概会成为永远的谜吧。
    蜀汉建兴十二年(公元234年),诸葛亮再次中华三国联盟之三国志黄巾风云诸葛亮死后,魏蜀吴三国间的战争进程趋缓。汉以蒋琬为大将军、录尚书事,实际上秉持国政,费祎作为诸葛亮临终遗命的二号接班人,升为后军师,不久又升尚书令。原本最受器重的杨仪反倒遭到排挤,他口出怨谤之言,被削职为民,最终遭逮捕,在狱中自杀。
    第二年,东吴的老臣张昭也去世了。张昭是当初孙策去世的时候,留给孙权的宰相之才,可是孙权才一称帝,他就告老。他大概那时候就看出来了,孙权这小子能力不强,野心蛮大,而且性格容易膨胀。果然,孙权越到老年,越是倒行逆施,无所不为,吴国的政治每况愈下。等到孙权突发奇想,要北连公孙渊的时候,张昭犯言直谏,两人终于闹僵了,老头子就干脆闭门不出。孙权派人封了张昭的门,张昭干脆也从里面把门封死,表示自己的决心。
    终于,张弥、许晏被公孙渊宰掉了,孙权这才想起张昭的意见来,上门去二度请他出山,可是张昭仍然不为所动。孙权急了,放火烧房子,嘿,老头子真沉得住气,面不改色窝不挪。孙权只好再命人抬水救火,白忙活半天。
    不过最终软硬兼施,张昭还是被迫重新参加朝会,一直到八十一岁高龄去世。
    三国里面,吴国的经济最为原始,并且糟糕。别看东吴地方大,可江南在那个时代还是初开发地区,尤其大片领土都有山越、蛮、夷等少数民族居住,东吴凡有名的将领,几乎都是靠和少数民族作战累积功勋,爬上高位的。并且,据后世估计,半数以上的吴军都是从山地拉来的少数民族壮丁。
    本来就地广人稀,劳动力不够,吴国政府偏偏还故意减少纳税人口。在东吴,大多数官僚和将领都是当地豪门世家,广有奴隶、依附和部曲,孙权和以后诸代吴帝,还不断奉送奴隶和依附给功臣。按照魏法,这些属于豪门私有的户口,也是要缴税的,可是在东吴,法令规定完全不用上税。私家势力因此坐大倒是小事,国家经济不面临崩溃的边缘,才没有天理哪!
    诸葛亮死后,魏蜀吴三国间的战争进程趋缓。中华三国联盟之三国志黄巾风云张昭死去的当年,魏国倒退政治家陈群也去世了。先曹休,再曹真,现在是陈群,拦在司马懿面前的几块绊脚石,先后被老天爷铲除,这个“鹰视狼顾”的一代枭雄,终于可以顺利爬向权力巅峰了。
    司马懿字仲达,是河内温县孝敬里人,当地的世家大族。当初曹操为了拉拢当地势力,要他出仕,他自高身价不肯,结果曹操使用和董卓招蔡邕时候一样的办法:“不出来,我就砍你全家了啊!”他这才勉强出山相助。从这点上看起来,曹操其实是没想重要他,否则对于自己喜欢的人才,怎敢使用暴力威胁?曹操想要利用的是他和司马家族的名声,所以只要你肯出来做官,使用什么手段都无所谓。
    司马懿先当的文学掾,后来升黄门侍郎,主要帮太子曹丕做事。他就利用这个机会,抱上了一条大粗腿。当时,陈群、司马懿、吴质、朱铄并称“四友”,都是曹丕的亲信。曹丕一上台,这些家伙立刻就发达了,司马懿也从尚书、督军,一路上升做到抚军大将军。曹真死了以后,更是成为大将军,掌握了曹魏主要的兵权。
    这时候,又一件事情增高了他的威望。那是在魏景初元年(公元237年),曹睿命令公孙渊到洛阳来朝见,这是对他前此向吴称臣的惩罚性试探。公孙渊果然不敢来,不仅不来,还干脆自称燕王,改元绍汉,作出据守之势。于是,曹睿命令司马懿远征辽东。
    司马懿兵到辽东,公孙渊派大将卑衍、杨祚统数万军来迎。司马懿不去理他,声东击西,直取公孙氏的大本营襄平。卑衍等急忙赶回,被打得大败。于是围城,正敢上天降暴雨,辽河涨水,司马懿引水灌城,城破,公孙氏君臣全部被杀。延续五十年的辽东独立王国,终于灭亡了。


用手机扫一下二维码,在手机上阅读或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图书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