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斩颜良的另一种思路

    作者:李靖岩
    拿破仑站在阿尔卑斯山上,睥睨天下,说阿尔卑斯山就在我的脚下。鲁迅后来提到这件事,指出他当时所以那么威风,乃是因为身后带着许多兵。这一句话说到了点子上。白马之战时候的颜良也大致如此。
    无敌是假想,实际上纵然颜良二十合把徐晃拍回去确实神威凛凛,但偶们反过来寻思凡超一流大将有几个没被群欧过的。假如把许老虎身边搁上张辽徐晃——都不用夏侯家跟曹家的人出马,颜良一个人打得过么,最多也就是跟当年吕温侯一样架隔遮拦不住,回身便走。
    偶们知道当时颜良的十万大军只有他一个将领(看起来很不可思议,但演义里基本上就是这样写的。虽然少不了偏稗牙将,但总指挥就他老哥一人。在这种情况下,假如曹操放手下大将去围欧颜良,从数据上看是能打赢的。但颜良后边十万精兵是袁绍精锐的说,只消颜良大刀一举,说“同志们跟我冲啊!”则曹操的弟兄们断然顶不住。后果十分严重。在这种情况下难得颜良是刚而自矜的人。放下主将的架子出来单挑,那么曹操这边最好的办法就是先下手为强敲掉颜良。河北十万军中此外再无一个成名人物,大树倒了,多强壮的猢狲也只是猢狲。
    所以徐晃第一个冲了出去。打了几下子,觉得颜良这人实在是个异数,手底下很强,照他这样子给他五百兵就够了,居然还带了十万精兵。整个一个犀牛,不但有角而且皮厚。所以打几下就战略性撤退。颜良除此之外再没有持久性战例,所以跟徐晃这一战是判定颜良武力的主要依据。偶们知道战略跟战术有主动配合跟被动配合,鉴于后边说“诸将悚然”,徐晃这次败退大致上属于被动配合,即反正没想再打也恰恰正好打不下去了。借坡下驴。
    徐晃的速败导致了曹军斩首计划的不成功。当时是三国时代,马均跟诸葛亮固然巧思,也终究还没发明出地对地导弹,所以收拾颜良还只有靠人。白马这边徐晃既然败了,跟他水平相若的上了也是白搭。当时曹营单挑第一人恐怕就得数许小老虎。但许老虎攻击弱于防守。叫他冲阵过去斩无名下将是可以的,碰到稍微厉害点的就要纠缠一阵子。从颜良的表现上看,俩人最多也就是打平。打平不行,万一这边曹操增援,那边颜良一喊同志们冲啊曹操就又危险了。
    所以必须把他弄死。颜良不死,此战难捷。那怎么才能让他死捏?
    曹操跟程昱同时想到了关羽。
    关羽的武力在曹营是有说服力的,首先杯酒斩华雄那是曹操亲见。其次土山一战一个人恶战曹军好几个这也是大家周知。武力既高又善于速攻,这个角色给他妙极了。
    其次一点,虽然曹军诸将跟颜良单挑屡战屡败,这在客观上反倒起了个骄敌的作用。颜良本身就那性格,曹操再一捧——其实本来也不见得存心捧,但反正打不过,不如败的利索点。所以颜良气焰顿时烈了几分,同时坚定了颜良继续跟人单挑的信心跟乐趣。
    第三关羽一直在许都,属于生力军,对颜良的厉害没有认识——评话武松里武松就是因为不知道吴千的厉害才敢跟他动手并且错着杀掉他的。吴千武艺在鲁大师之上,而武松那两下子就是鲁大师的七成,但武松赢了。可见初生牛犊不怕虎跟形势比人强两句话都是正确的。
    到这时候,虽然关羽未至,在曹操这大谋略家的眼里,颜良的脑袋已经光荣搬家了。所以才有“恐他立了功便去”的说法。这里边关羽的武力只占一方面,局势的确立又是另一方面。因人而成事。除关羽之外,曹操几无完成这个斩首行动。在毛本里基本就是没办法了,所以说关羽后来虽然走了,也对得起曹操。在罗本这边……也许曹仁还有希望。曹仁很猛的说。
    即便如此,当关羽亲身来到白马的时候,等待他的仍然是一场激将。关羽红脸汉子不禁逗。他这人属于冲动型,遇强愈强,碰到中游的反倒会没脾气。在曹操跟张辽(两个白脸)的一唱一和下,关羽的斗志被挑到了个很高的程度。
    按斩首计划的步骤,下一步就是关羽冲下去跟颜良打啊打啊,颜良几天来单挑轻松取胜,心里无限满足,忽然间碰上个狠人,只要稍一失误那就小命去矣。但没想到的是,关羽这次斩首比他们想象的更加利索。罗本里明文交代这是因为颜良接了刘备的口信,从而从正面说明了工作时间搞兼职的危害性——会掉脑袋的。
    综上,关羽斩颜良与其说是一次突袭不如说是精心准备好的一场阴谋。颜良因而败亡是毫不奇怪的事情。这一战成了关羽的名,同时奠定了袁绍的最终失败——并不在于颜良,而在于他居然敢让这一个孤将领十万兵出来而不加一个参谋或副将,由此可见当时的袁绍已经多么昏头。他不是没有人啊。
    跟这样的人斗,曹操是有信心的。


用手机扫一下二维码,在手机上阅读或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图书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