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书库 > 军事小说 >评书三国 >卷十 孔明进川
第六回 阳群降汉首献策 赵云夺关初用刀
第六回 阳群降汉首献策 赵云夺关初用刀
    阳群打又打不着孔明,降又不肯降,手提金刀,一言不发,已成骑虎之势,左右为难。正在窘迫之际,四轮车后面的树林之中传出马蹄之声,倏然一人一马已到面前,大呼道:“阳将军降否?”
    阳群举目视之,不是别人,却是常山赵云戛然而至。见他甲胄整齐,遍体银装,手执一杆丈二鼠白烂银枪,威风无比,一丈水已退了九尺。心想,我说孔明怎么敢一个人在此等我,而且还敢与我交战,哪里知道赵云早就守在这里了。我是川中名将,与孔明交手未能占一点上风,现在又来一个赵子龙,还指望什么呢?唉,夔关已失,太守已降,单刀匹马回去见了大都督张任,也不见得有什么光彩。诸葛亮这么有能耐,刘备又颇得人心,我只有向他们投降了,或许还有个好前程。阳群到了这时,方才口服心服,真心实意地愿降了。便将手中金刀往地上“嚓啷”一撂,滚鞍下马,“军师用兵如神,阳群愿降!”说着,就在四轮车前双膝跪下,恭恭敬敬地向孔明叩了四个头。
    孔明忙起身跨下小车,双手把阳群搀了起来,“阳将军少礼,请起!”
    孔明望着面前的阳群想,收服你这个大将花了我多少心血啊,真不容易!要是西川的大将都象你这么三服方降,不要说今年到不了涪关,只怕明年也见不到刘备的。当然,孔明知道这种大将除非不降,只要肯降,必定是忠心到死,决不会后悔。──这倒一点不错,阳群到了以后与昭烈皇帝刘备起兵伐吴,第一个阵亡,战死在连营之中。如今孔明十分高兴,命赵云和阳群各自见礼。
    却说简雍从营中走出,按照锦囊上的关照,推着四轮车往指点处走来,见前面一队人马也簇拥着一辆小车,车上坐着诸葛亮,一旁马谡提刀护卫。心想,我推的是木头人,前面来的一定是军师了,忙提袍向前跑去。马谡也看到了横刺来的一彪汉兵,简大夫在前引道,身后小车上载着诸葛亮,也当是军师回来了。所以,立即下马飞奔而去。──诸葛亮的计,妙就妙在连自己人也搞不清楚。因为每发一令,只有接令的人知道自己应该知道些什么,应该做些什么,至于别人去干什么就无从知道了。所以大家都推着一个木头人,却都以为前面来的必是真的诸葛亮了。──简雍抢前几步,一躬到底:“军师在上,下官简雍有礼了。”
    越是自己的上司,每天看惯了,也就越加不看仔细了。马谡也是聪明一世,糊涂一时,也不想一想,为什么简雍推了个诸葛亮还要到自己这里来参见诸葛亮,分明可以推断出对面也是个木头人了。他只想自己推着的是假的,对面必定是真的了。一跃数步,也不分真假,施了一礼:“军师,小将马谡拜见!”
    简雍打了一个拱,不见车上有动静,侧首一看,诸葛亮脸上隐隐约约现出无数木纹,这才知道也是个假的。忙抬起头来,却听到后面的马谡也和自己-样。心想,这家伙不阻止我,反而自己去拜木头人。喝道:“马将军,下官推的假军师,不必行礼!”
    马谡立刻醒悟过来,笑着说道:“简大夫,你我都中了军师之计,末将也保护着一个木头人!”
    “哈……!”两人相视大笑。这才合兵一处,分别上马往孔明这儿行来。见前面一辆四轮车上的诸葛亮正和赵云、阳群说话,方知真的在这儿,忙下马上前见礼。
    阳群对那边一看,嚯,“诸葛亮”真多啊。城中一个,汉营中一个,左边大道上一个,前面一个,又来了两个,共计遇到了六个。幸得我投降得还早,否则还不知要遇上多少个呢!阳群十分惊奇地望着面前的孔明。
    孔明本身不信邪,也不希望别人信邪。一旦敌将归顺到自己手下,就要尽释其疑,免得以后疑神疑鬼。现在见阳群用这种目光盯着自己,知道他无法解释这个问题,就朗声说道:“阳将军不必多虑,只管上前将这两人看个明白!”
    阳群怀着疑惧之心走了过去,对四轮车上定神一看,只见两个诸葛亮虽然双目微合,似笑非笑,而且手中还在摇着羽扇,但神态刻板,目光呆滞,显而易见可以分辨出这是个假的了。既然知道是假的,阳群也就胆大了一些,再凑近些仔细一瞧,木头人额上刻着三个字:诸葛像。到此一切都真相大白。阳群对诸葛亮的钦佩更是强烈万分。暗想,我自以为是刀王。又能用兵,可是诸葛亮只用几个木头人就把我弄得晕头转向了。
    恰在这个时侯,树林之中又推出一辆大车来,可车子上装的并不是木头人,而是一只大箱子。弟兄们把两个木像抬下来拆去头颅和四肢,又拆了两辆四轮车,全都放到了木箱里去。阳群探头对木箱里面一看,还有好多木像脑袋和车轮子,手和脚不计其数。弟兄们关上箱子,锁好。孔明这才带了赵云、阳群等人回转夔关。庞寿得知孔明回城,大开城门迎了进来。见阳群也在其中,料他已经归顺,握手相庆。问道:阳将军走了这许多时,缘何又被军师追着?阳群暗想,讲出来要笑歪你的嘴!逃了半天,看了半天的“木偶戏”,好象遍地都是诸葛亮。这些话不便多讲,就把出城到进城的经过简要地叙述了一遍。庞寿听了哈哈大笑:打仗总是你死我活的,唯有诸葛亮用兵不伤一兵一卒。天下奇才,世所罕见!
    孔明到衙门坐堂,见文班中简雍、庞寿,武班中赵云、马谡、阳群,都是按序站列,颇为壮观。便问道:“阳将军,本军师意欲即刻起兵,不知阳将军镇守夔关,还是与亮同往?”
    “军师,阳群业已归顺汉室,但愿汉业早兴,西蜀早平。如今皇叔兵困涪关,末将理当前往近天岭,军前效力,以报军师错爱之情!”
    孔明想,我收服你的目的就是要派你用场,我多一员大将,就多一份生力,这叫做以川治川,即用西川人来打平西川。便命阳群为头队,赵云引二队,其余各文武均按原来职司。三千汉军仍然留在夔关,二十四个马军随孔明回到关外营中。孔明将浮营中的一切全部收拾,装车的装车,随身的随身。然后一声号令,起营拔寨,进关厢,三军穿关而过。庞寿相送十里而回。
    光阴荏苒,到九月中旬,汉军大队浩浩荡荡,已抵近天岭。西川有五大名山:近天岭、马天岭、青城山、巫山、峨眉山。近天岭群峰横亘,巍峨参差,气势磅礴。山顶高耸入云,上有连年不化的积雪。岭后是一条江,名叫锦江。岭前扎下一座关厢,连绵数里,叫做岭霞关。近天岭山腰上一座大营,帐中守将叫邓铜,人称无敌上将。此人性格暴躁,有勇无谋,领兵一万驻扎山上。岭霞关上有两员守将,皆是邓铜属下心腹,一个叫冯袭、一个叫张南。──《三国》人名繁杂,多有同名同姓。江东有一个大将马忠,川中也有个叫马忠的大将;曹操手下有一个大将张南,死于赤壁之战前夕,此地岭霞关也有个张南。──冯、张二将带兵三千守住此关。
    孔明来到山前,举首朝山上一望,山前山后大营密密层层,刀枪闪闪烁烁,旗幡飘飘荡荡,军士斩斩齐齐。真个是:戒备森严,固若金汤。孔明传令停队扎营。汉军离岭霞关三里扎下浮营。孔明坐帐,文武按班站立。点卯之后,简雍出班说道:“军师,久闻川将邓铜有万夫莫当之勇,如今踞山地险,大军难以入关。下官愿登山造营,面见川将,令其归降。”
    一旁阳群听得此言,立即跨出:“简大夫切莫造次。邓铜虽有勇力,却是无谋,劝其归降实非易事,只恐有性命之虞。”
    孔明道:“是啊,阳将军此言有理,好言劝之,未必愿降。本军师自有别图。”
    简雍想,我的脑筋太简单,邓铜是个匹夫,和他讲理决不肯听,怎么可以同阳群相比呢?遂退过一旁。
    孔明的用兵并不拘于一格,对什么样的人用什么样的计,因人而宜,变幻无穷。夺下了第一关,就筹划好了取第二关的办法。问道:“阳将军,近天岭前此关何名?”
    “谓之岭霞关。”
    “何人镇守?”
    “邓铜的部下冯袭、张南二将。”
    “亮以为,欲夺近天岭,必取岭霞关。将军意下如何?”
    诸葛亮说这句话是有用意的,知道夔关和近天岭的守将时常联络军情,一则阳群对近天岭的情况熟悉,二则比他们能干,这么一问,就等于叫阳群去夺取岭霞关。
    阳群是个聪明人,当然也是出于真心,便自告奋勇地说道:“军师之言极是。若命阳群前往岭霞关,必能劝说冯、张二将率众来降!”
    孔明点头道:“将军与此二人昔日有旧否?”
    “十分莫逆,情同手足。”阳群说,在太平年间,夔关与近天岭两个口子毗邻,来去很是近便。有时候邓铜带了冯、张二将到夔关来闲谈几天,有时候我和太守共去近天岭。冯、张二人年龄较轻,与我情趣相投,引为知已,又因都是用刀,他们常想拜我为师。因此我与他们乃是半师半友之交。
    孔明听说阳群与冯、张二将这样密切,料道劝降必能成功,所以毫不犹豫地说:“阳将军与此二将这般深交,亮何愁取关不成?只管前去劝降,亮聆听佳音。”
    “遵军师吩咐!”
    孔明又说,冯袭和张南归降之后,叫他们暂且不要献关,绝守机密,按兵不动。因为关厢一献,消息势必要传上山去。被邓铜得知,要是他躲在山上不来应战,以待援军,那我们就很难取关了。告诉他们,何日献关,听候本军师的将令。说到这儿,孔明便拂笺挥毫写成一书递与阳群,说道,不管冯、张二人降与不降,请把这封书信交给他们,命他们送到山上邓铜的手中。
    阳群把书信藏在胸前,辞别孔明出营,上马提刀直抵岭霞关前。岭霞关是座土城,一无城河,二无吊桥。见寨门紧闭,将马扣住,高声对城关上喊道:“关厢上弟兄听着,本将军阳群在此,请二位将军叙话!”
    孔明引军到此,关厢上早已看得清楚。冯袭和张南立在城关之上,登高望远,见汉军的营头有四、五面大旗招展,其中隐约可以认出上面写着“大汉夔关”一个大的“阳”字。汉军一到,关上的探子也来报说阳群三番被擒,已经归降。冯袭、张南知道阳群武艺高强,又会用兵,是西川的忠良,这一消息使他们震惊不已。私下里议论道,阳群是大都督张任的心腹大将,文武兼备,连他都归降了汉室,看来西川已经日薄西山,奄奄一息,应该改朝换代了。此时听得关前叫唤,忙问道:“来!何人关前喧叫?”
    川军向下一看,老相识,是夔关守将阳群。忙报说:“禀二位将军,关前阳群请二位叙话。”
    冯、张二人听得阳群到此,不知来意,立即除去面前的挡箭牌,靠在护心栏杆上,向外探身一望,果然是阳群。老朋友相逢,尽管各事其主,总不免有一阵惊喜。
    “我道是谁,,原来阳大哥光临草寨,小弟冯袭思慕已久,在此有礼了。”
    “阳大哥,别来无恙?小弟张南有礼!”
    阳群见他们对自己一点不抱敌意,仍然是恭敬备至,亲密无间,心中大喜,料定劝他们归降必能成功,就将金刀架好,亦然向上把手一拱:“二位贤弟,久违了!愚兄阳群还礼了!”
    冯袭问:“未知阳大哥到此有何贵干?”
    “二位贤弟,我等弟兄相交多年,情义颇洽,愚兄也不必讳言了。此番大汉军师孔明亲率大军进川,为的是救应刘皇叔,平定西川,光复汉业,讨伐奸贼。愚兄观西川气数已尽,刘璋阍弱无能,难以长久,已归顾大汉。二位贤弟一向深明大义,何不择明君而事之,归顺皇叔,扶助汉室,日后也可名标青史。二位贤弟意下如何?”
    冯袭和张南对视了一下,忙即说道:“阳大哥听了,我等早有归汉之心,只恨并无机缘。如今大哥前来劝说,岂敢不从!小弟冯袭愿降!”
    “阳大哥乃是蜀中名将,作此选择,必有道理,小弟张南亦愿归顺皇叔!”
    任何事情都不是能够预料到的,烦难起来磨破嘴皮也无法奏效,容易起来三言两语就妥当了。就凭阳群这几句话,冯袭、张南便一口应承。他们把阳群作为为榜样,认为阳群走的路总归不会错的,连想都没有多想,就欣然答应了。态度如此之明朗,大大出乎阳群的意料,反而使得聪明人又心存怀疑了:应承得这么爽快,简直令人吃惊。要是他们来一个诈降,孔明上当,我也说不清楚,这可不是闹着玩的!“二位贤弟,此乃国家大事,切莫哄骗于我。”
    冯袭和张南确是说的心里话,不料见阳群犯起疑来,倒也尴尬起来了。心想,我们真心实意地和你说话,你却不信,真恨不得挖出心来给你看看。齐声说道:“阳大哥若然不信,小弟等立即献关,将诸葛军师请入关厢,再一同杀上近天岭活捉邓铜,可好么?”千言万语不如做一桩事情,献了关厢总可以相信我们是真心归顺了吧!
    阳群听他们说出绝话来,这才完全相信。心想,孔明早已关照,关厢是不能献的,要是被邓铜知道了,反为不美。这事要做得不露痕迹,夺取近天岭就有充分的把握了。阳群对上面双手乱摇:“二位贤弟切莫操之过急,关厢暂请稍缓献出。何日献关,听从军师将令。此等军情还望二位贤弟严守秘密,免招杀身之祸。”
    冯袭和张南立即向关厢上的弟兄下令道:我等已是刘皇叔的人了,谁要是泄漏军机,格杀不论,一道命令下去,哪一个敢不听!西川军士的服从性比较强,在哪一位大将手下混饭吃,就对哪一位唯命是从。叫他们不准传扬出去,他们就连关厢上不知道此事的人也不敢说。所以冯袭、张南降孔明,山上的邓铜如在梦中。
    阳群从胸前掏出书信,在腰中抽出一支箭,把信卷在箭杆上,再在威风带上抽出-根丝线,把书信系紧,然后弯弓搭箭,对上面说道:“费心二位贤弟将此书信呈与邓铜!”说罢,右手一松,“嗖”一支箭飘然而上。
    冯、张二将伸手接住,解下书信,把箭抛还阳群。
    阳群接住羽箭,插入腰中,圈马回到营前。下马进帐见孔明:“军师在上,阳群回来了。”
    “前去劝降成功否?”
    阳群把劝降经过详详细细地复述了一遍。孔明想,只要冯袭、张南肯投降,那就等于得了半座近天岭。立即给阳群登功,姑且按下不提。
    岭霞关上的冯袭和张南展开信封一看,是孔明写给邓铜的,就命身旁的心腹手下把书信送上山去。川里多奇山,每个军士都有一身翻山越岭的本领,这个手下把脚上的草鞋系一系好,怀着书信出关,然后直奔上山。不消多时,已到中军大帐。
    这里山坡平坦,地势开阔,到了营中往外看去,浩瀚无际,云雾蒸腾,就好比置身于琼台仙境之中。帐中邓铜安然而坐。此人今年二十八岁,身材高大,立平地九尺左右,生得虎背熊腰。天然一个黑脸,脑袋犹如巴斗那样大小,两条百脚浓眉又粗又长,一对特大的铜铃大眼黑中透光,狮子大鼻,两耳耸起,阔口中钢牙点点。浑身乌油盔甲,足登一双虎头战靴。坐在帐中就象一座铁塔相仿。善用一柄百斤长锤──《三国》中有这么一句话:锤镋之将,不可轻视。就是说,一旦在沙场上遇到使这柄家伙的大将,切不可掉以轻心。一部《三国》中用长锤的只有两个人,一个是曹操手下的高平,被赵云血战长坂时枪挑而死。另一个就是西川邓铜。但是一般说来,用这种家伙的人全是大力士,用兵却不会,真可谓“四肢发达,头脑简单”。──这一日听得山下来了诸葛亮,邓铜动心事了。“两膀尚有千斤力,马前并无三合将!──本将邓铜,闻得炮声隆隆,莫非汉军杀到?来!刘豹!”
    一旁站立的也是一员大将,今年三十一岁,是邓铜的心腹,名叫刘豹。此人身着金甲,头顶金盔,使一口四十余斤的三尖两刃刀,鼻尖底下生一小撮乌黑小须髯,本领不及邓铜,脑子却比他聪明得多。听得邓铜呼唤,从旁闪出应道:“邓将军,刘豹在!”闻得诸葛亮取了夔关,大军已到山前,你我出帐一看。”
    “邓将军请!”
    邓铜在前,刘豹在后,出了中军大帐,立于山坡之边缘,打起瞟远镜向下面一看,旌旗遮天,刀枪如林,最令人注目的是插在头队上的“阳”字大旗。邓铜看得火冒三丈,指着下面破口大骂:“小子阳群好没廉耻,背着西川,投降汉军,想蜀主和大都督并未亏待于你。来朝邓铜下山,杀他们一个片甲不回!”
    “邓将军休生恼怒,料那小子阳群成不了气候!”
    邓铜长叹一声,回身对刘豹说:“我等暂且回进大帐,拟定来日交战之策。”
    两人回到中军帐,邓铜坐定,刘豹站立。忽有帐外手下来报:“禀邓大将军,前关送来诸葛亮的书信,在帐外求见!”
    邓铜听到山下有人送来诸葛亮的书信,怒不可遏:“来,与我将送信之人斩首!”
    你想想看,邓铜连送信的弟兄都要杀,性格何等暴戾,简雍若是上山劝降,岂不要枉送性命!
    刘豹忙从-旁说道:“邓将军且息雷霆之怒,非关小卒之事,皆是诸葛亮的诡计。”
    邓铜问:“此书何人送至前关?”
    手下道:“乃是诸葛亮遣阳群射上关厢。”
    邓铜想,诸葛亮倒是狡猾得很,知道我要杀人的,就命阳群把信射到岭霞关。前关上的守将都不是阳群的对手,就拿他没办法了。看来诸葛亮送来的是战书,反正我明天也要下山,那就看了再说。《三国》中的戆大一般都有点笔墨,看看书信不在话下。便吩咐道:“来,将书信取来!”
    岭霞关的送信手下匆忙上帐,诚惶诚恐地将书信呈上。
    邓铜接书在手,对信封上一看,上写“近天岭邓大将军亲览”,落款处写着:“汉军师中郎将,陆军大都督:诸葛”。邓铜想,诸葛亮倒很有礼貌,字也写得漂亮,不知里面是不是在骂我。遂启封展笺,却是长长的一大篇:
    炎汉丧微,黄巾蜂起,诸侯相聚。董卓专权于内,袁绍争北于外;遍地招其干戈,万民受其涂炭。刘皇叔乃汉室宗亲,广施仁义。本军师出山以来,欲灭曹兴汉,重复四百年江山。陆军进川,阳群闻风归降。如今兵抵近天岭,望邓将军卸甲归顺。……
    孔明知道邓铜是个匹夫,不知汉事历代的变迁,所以先讲一点道理给他听听。象治病一样,先吃一帖汤头药,让他表一表汗水,理一理肚腹。
    邓铜没这个耐心,看到孔明叫他投降,心想,放***屁!劝降劝到老子头上来了。再也看不下去,一边吼叫连连,一边把书信撕得粉碎,掷于地上。“刘豹,来日邓铜下山与汉军交战,你在此镇守大营!”
    “遵命!”
    岭霞关的手下见邓铜暴跳如雷,吓得一溜烟逃下山去。
    一宵无事,已到来朝。邓铜整顿盔甲,检点战马、家伙出到帐前。两个川军扛了一柄大锤,一个川军带上他的战马,一齐到邓铜面前。邓铜上马执锤,点兵三千。刘豹拱手道:“邓将军小心了。”
    “只管放心。邓铜下山,马到成功!”说着,便带了弟兄匆匆下山而去。
    早有手下报知岭霞关。冯袭和张南大开寨门,心想,今日只有放你出关,决没有让你进城之理!不论你是投降还是不投降,总之我们已经和诸葛亮是一家了。见邓铜带了三千弟兄下山,便迎了上去:“邓大将军,小将冯袭有礼!”“张南拜见!”
    邓铜只道他们还同往常一样,便把手一招:“二位将军罢了。今日邓铜下山必是打得汉军落花流水,请二位将军谨守关厢,任何人不准放入!”
    邓铜自以为本领高得不得了,这一下山必然大获全胜,汉军四散逃命,为了防止阳群偷上岭霞关,冯、张二人看在往日情份上收留他,所以关照他们不许放任何一个人入关。
    冯、张二人应道:“邓大将军只管放心,关厢自有我等在此看守,任何人不得入内。”别说汉军不能进,你也休想回到山上!
    邓铜万万想不到自己的部下会阳奉阴违,人还未出关,退路已经截断。山上下来的川军出得关厢,在关前山麓一片平地上设立旗门。旗门两旁放着威武架,架子上十八件兵器插满。邓铜虽然是个戆大,但非常爱面子,他想,人称我是无敌上将,就要摆出无敌上将的架势,场面应该开阔些,打起仗来也舒服。一切就绪,邓铜出关,一骑乌骓马扫到旗门之前,立马提锤,专候汉将来交战。
    邓铜一出岭霞关,冯袭、张南就命弟兄们将关门紧闭,三千川军全部上关厢,个个挽弓搭箭,准备献关。
    却说汉军探子见岭霞关前排列出旗门,立即奔回大帐。“报禀军师,岭霞关前设下旗门,邓铜立马阵前。请军师定夺!”
    孔明昨日到了这里,听了阳群对邓铜和川将的介绍,又亲自踏勘了近天岭和岭霞关的地理,再与张松所献的那本西川地理图核对了一遍,已基本掌握了山上的情况,收降邓铜已在料算之中。现在听到手下来报说邓铜亲自下山列阵讨战,心中大喜:我倒要看一看西川的无敌大将到底有多大的本领。就问道,川将邓铜下山共带多少人马?手下答道,约有三千左右。孔明当即传令点兵三千,速往营外设列旗门。简雍照看大营,大将一律前往迎战。一声号令,文武将士各自准备完毕,孔明出大帐上了四轮车,赵云、马谡、阳群纷纷上马,执枪的执枪,提刀的提刀,跟在孔明后面一齐往战场行去。到旗门,小车停,三匹战马分左右扣住。孔明手捋清须,举目向对面旗门一看,首先见邓铜立马于阵前,耀武扬威,不可一世。便传令:“众位将军谨慎把守旗门,待本军师上前与那邓铜叙话。”
    阳群道:“军师,邓铜是个鲁莽匹夫,不知礼仪,只恐有危,小心为妙。可要阳群同往?”
    孔明摇了摇头,“不必如此胆怯,本军师自有妙策!”说着,四轮车已经离开了旗门,直往纵深而去。来到邓铜的马前,便将车辆停下。
    邓铜等得性急,见马前来一个道家打扮的文人端坐在前所未见的四轮车上,一看他手中摇动的羽扇,马上判定他就是大名鼎鼎的卧龙先生。当然,阿戆今日派头也不小,高嗓门拉出来就是:“呔!车辆之上何许样人?”
    孔明近则一看更觉清楚,见他生得果然粗犷彪悍,象一员猛勇无比的无敌上将。暗暗作喜:西川要是都是这种大将守关,我诸葛亮要少花不少心思。便把手一拱道:“马上之人莫非邓大将军?山人便是大汉军师、中郎将、陆军大都督诸葛亮!”
    邓铜想,我早知你是诸葛亮,何必噜噜苏苏报上这许多头衔!明明是个军师,为何要穿得象道士那样寒寒酸酸?见他手上摇着一把羽扇,暗想,这把扇子是个祸根,一摇就摇出大祸来,倒要提防一点。两军对阵理应大将上来交战,你到这儿来干什么?“呔!妖道诸葛亮,你到邓大将军马前则甚,速命大将前来领死!”
    “邓大将军有所不知,亮入西川只为复兴汉室大业。如今已取得夔关、收降阳群,特来关前谏劝邓将军归顺天意,献关纳降。将军意下如何?”
    “呀呀呸!邓铜乃是西蜀忠良,岂肯归顺你这妖道,招打!”说罢,举起手中锤头,将马一拎,直朝孔明车前扫来,气势凶猛。
    孔明见邓铜这样蛮不讲理,心里反而痛快。因为他的喜怒哀乐全都放在脸上,一目了然,不象夔关遇到的阳群那样笑在脸上,骂在心里。心想,你骂吧,我最喜欢这样的川将。便一面微笑,一面摇着羽扇命小僮回旗门,四轮车掉转方向就逃。邓铜不舍,拍马就追。渐渐已近旗门,阳群横刀策马而出,让过四轮车,把邓铜当头拦住。喝道:“邓贤弟请住马!”
    冷不防有人拦住马头,邓铜不敢再追孔明,注目对来人一看,却是阳群。将马扣住。心想,你我两人相处多年,情义颇笃,大家都是川中的名将,又是都督的心腹,你怎么会归降诸葛亮而与我为敌的呢?问道:“阳群,主公与都督待你不薄,缘何恩将仇报,反目而待?”
    “邓贤弟,愚兄归降汉室有何不可?若说缘何如此,说出来只怕贤弟也会倒戈而降!”
    “呀呀呸!”你是个没廉耻的东西,也以为人家都和你一样不要脸皮?真是门缝里看人──扁了。象我这种堂堂正正的川将、顶天立地的无敌上将也会屈膝投降吗?“阳群,与我如实招来!”
    “贤弟听了,孔明军师初到夔关时,愚兄率军与赵云交兵,胜败未分。当夜,便用‘虎穴擒子’之计混入汉军大营,欲杀孔明而退汉军。岂料军师早已看破机关,反将阳群捉获。”
    “你便降了?”
    “阳群不降。军师怀仁义之心,将阳群放回关厢。阳群回至关厢,又思得‘诱敌牢笼’之计,欲将军师诱入夔关然后擒之。”
    “那诸葛亮可曾入关?”
    “来的。”
    “将其擒下否?”
    “军师入关,被赵云混入关厢,此计又未遂。”
    “你便降了?”
    “阳群仍是不降。正思赶奔近天岭来助贤弟守关,共拒汉军……”
    “何不前来?”
    “阳群出得前关,盛怒难消,勒马向汉营冲去,欲杀它个旗倒帐塌,方出心头之气!”
    “好啊,与我杀杀杀!──缘何不下手?”
    “阳群直抵大帐,却见军师独坐筵前,轻摇羽扇,招阳群下马同进琼浆佳肴。”
    邓铜听到这儿,马上制止道:“且慢,却才言道孔明和赵云皆在关厢之中,哪来什么诸葛亮?”
    “邓贤弟,愚兄片言无虚,果然见军师在帐上饮酒。阳群斗他不过,欲绕关而走,在关外大道又遇到了诸葛军师。阳群不敢恋战,欲从白帝城入川,未走几步,又在一片树林旁遇到了军师。不及半日工夫,阳群处处便见军师。请问贤弟,到了这个时候,你降也不降?”
    邓铜听到这里,不觉心头一颤:诸葛亮的妖术变化无穷,不要我和阳群在这里说话,他却从一旁上山占了营寨。忙回头对近天岭上一看:还好,山上山下,川旗飘扬。心想,不要再听你胡说八道了,不管你有多少理由,投降孔明,总归是我的敌人,还费那么多的口舌干什么,只有在家伙上见高低了。邓铜弹出一对铜铃大眼,直冲阳群而去,“小子阳群休得诓我!”
    “愚兄若是胡说,非大丈夫也!”心里想,那天碰到的诸葛亮大多是木头的,为了要收服你,这一点暂时不和你讲穿了,让你也有个惧怕。
    邓铜也不管他遇到过多少个诸葛亮,全都当他是胡编乱造出来的,一点也不去相信他的话。便大声吼叫:“小子阳群背信弃义,尚且在此花言巧语欺骗于我。邓铜岂肯饶你?不必饶舌,放马来战!”
    阳群知道一时说不服他,也不与他客气,起手中金刀一荡,朝邓铜当顶就是一刀,“邓贤弟看刀!”
    邓铜十分从容地横转长柄锤头,以锤柄瞅准劈来的刀盘上用力掀了上去,怒吼一声:“小子阳群且慢!”
    只听得一声巨响“嚓啷”,两柄家伙一撞,火星四溅。阳群只觉得手中一阵麻辨辣地痛,“啊”的-声,手中金刀荡了开去。
    邓铜招架得起劲,还手也特别迅速,挥起锤头就往阳群的天灵盖上砸下去,“小子阳群照打!”
    阳群来不及用金刀抵挡,疾忙将头一偏,“呼”,一阵风从头顶上掠过,圈马便走。邓铜哈哈大笑:一个照面就把刀王阳群杀退!阳群到旗门,将金刀在鸟翅环上一架,对四轮车上的孔明说道:“军师,邓铜力大无穷,阳群非他对手,败阵回来!”
    孔明见阳群一碰就败回来,知道这并不是打不过邓铜,主要是阳群靠刀法取胜,而邓铜则以蛮力克敌。要打赢邓铜,不是一招一式,而要先将他的力气盘尽,这样就要花一番功夫。再说,阳群与邓铜以前是好朋友,到底还有点感情,不愿以死相拚而定胜负。孔明便把手一挥,命阳群退过一旁,然后问道:“哪位将军出马?”
    孔明边问,边回头对马谡看看:夔关战阳群时,我也是这样问了一声,只不过朝赵云看了一眼,你就多了心,以为我看不起你,就抢先出阵。今天你要不要出马去显一显本领,领教一下邓铜的臂力?
    马谡正为邓铜有如此的神力吃惊,忽觉孔明射来一道询问的目光,意识到是在叫自己出马。心想,军师啊,我连阳群都打不过,阳群又败了回来,我怎么可以和邓铜交战呢?这不是分明让我在两军面前出丑么?马谡立即避开孔明的目光,把头低了下去,只当没看见。
    三国之中,只有赵云,不论遇到多么勇猛的大将,聪明的也好,愚昧的也好,总有办法取胜。孔明便把眼光落到了赵云的脸上:“子龙出马!”
    一声“子龙出马”,上至战将,下至士卒,都以信赖的目光投到赵云身上。赵云应一声:“遵命!”一马当先,迎了上去。
    邓铜杀败了阳群,得意洋洋地圈马回到战场中心。忽见汉军旗门中飞出一骑白马,战将银装素裹,飘然而至。喝道:“来将住马!”
    赵云明白孔明进川的意图:以川治川,刘家将不杀刘家将。川中的大将不论本领高低,都要收留下来,作为灭曹兴汉的本钿。现在见这个川将生得五大三粗,身上好象有使不完的劲,很觉有趣。听得喝声,立即扣住龙马。
    “来将通名!”邓铜问。
    “常山赵云。”
    到底名望溥溥,邓铜听说面前这个大将就是赵云,也有点胆怯。心想,赵云是天下名将。我邓铜虽然未同他较量过,也不知道能不能胜他,但从威望上与他相比,远远不及他。自知还有一段距离。邓铜心目中的赵云是一个体魄雄壮,力能拔鼎的大将,不料看到的却是个白袍小将,不觉也有几分藐视。问道:“来将便是长坂坡中枪挑枪王的常山赵子龙?”
    赵云暗暗好笑:赵子龙就是赵云,这还有假的?笑答道:“正是。邓将军莫非不信?”阿戆要面子,见赵云对自己那种十分自负的微笑,顿生不悦之色。心想,你的确在沙场上久负盛名,但我邓铜也不是无名之辈,人皆称我无敌上将,不见得就会败在你的手上。说道:“赵云,你可知道邓大将军的威名,久战沙场,向为蜀中名将。十八般兵器件件皆能,并且六战俱全。”
    赵云的战法可称千变万化,超群绝伦的了,但从不在别人面前说自己怎么样有能为。现在听邓铜这么讲,就知道他在说大话了。心想,照你这种呆头呆脑的样子,能用好一件兵器已经不错了,不可能十八般样样都精的,更谈不上什么“六战俱全”了。就听了邓铜这一番大话,赵云已经有很大把握生擒他了。便顺着邓铜的话头假意称赞道:“邓大将军的威名如雷贯耳,赵云亦慕名已久。恕赵云无知,请问将军何谓‘六战’?”
    追老虎上山,这一着邓铜却未料着。心想,什么是六战,我也不清楚,只是听人家说,真正要做一个名符其实的大将,就要六战俱全,我就人云亦云了。不料你这么顶真,这真是:若要盘驳,性命交托,要被你逼煞了。所以支支吾吾说不出个所以然来。“这个嘛……”
    无知的人往往喜欢把大话说在前头,牛皮吹得比天大。往往在我们生活周围,也有这种爱说大话的人,把自己说得怎样怎样的好,要是有人问道:你究竟好在哪里?好到什么程度?他就瞠目结舌,讲不出了。
    赵云见他不答,又追问道:“请教了。”
    邓铜被赵云逼得手足无措,只好发起戆脾气来:“赵云你好无知!这六战么?这六战么,你且听了,便是一战、二战、三战、四战……”
    赵云听了险些笑出来:嗬,打过一次仗就是一战,是这么回事吗?照你这种说法,我赵云六十战都不止,单单长坂坡连斩五十四将就身经数十余战。不懂就不懂,别打肿了脸充胖子。赵云见邓铜戆态毕露,十分有趣,便笑着说道:“邓将军哪里话来。六战者即步战、马战、水战、陆战、车战、舌战,非以数计之。若说六战俱全,赵云倒是实而有之。”同你邓铜比起来,我倒称得上六战俱全了。
    哦,原来六战指的这个,要做到非是易事,那倒要听听你是怎样六战的,“赵云休得诓言,邓将军不信!”
    “当时盘河救公孙,徒步单剑敌颜良。乃是步战。”
    赵云原是公孙瓒的部下。当年公孙瓒与袁绍交战时从马背上跌了下来,河北名将颜良正要一刀砍下。赵云恰从盘河边飞马而至,见此情状,知长枪难以架住,从马上腾身一跃,身未站定,抽出鞘中宝剑,挺住颜良的大刀,救了公孙瓒的性命。
    “赵云戎马一生,驰骋疆场,以马战为长。”
    这一点众所周知,银枪之上不知杀败过多少名将,可称是常胜不败。
    “昔年截江夺斗,破孙权之计,此乃水战。”
    去年江东孙权命手下把刘禅和孙夫人骗出荆州,欲作人质。赵云便弃马下船,冒险跳上吴舟,夺回了小主,这就是水战。
    “当年徐元直先生在新野相助皇叔时,赵云奉命出战,破去曹仁摆下的‘八门颠倒金锁阵’,乃是陆战。”
    陆战也称之为阵战。阵战多数以布兵列阵为主,谁摆的阵图变化多,使对方破不了,而又能破对方的阵图,就在阵图上赢了。陆战的用兵要有相当造诣的军事知识,是一门综合的谋略。
    “赵云在公孙瓒麾下为将时,曾助皇叔夺曹操的兵车,大战于徐州城下,乃是车战。”
    当时徐州的太守叫陶谦,字公祖,为人忠厚谦和。曹操起兵攻打徐州,刘备得知此讯,赶至徐州相助。但手下只关、张二将,势单力薄,特向公孙瓒借得赵云。赵云到了徐州,见曹操命手下驾驭兵车冲撞城墙,便从城关之上跃下,夺了战车与曹兵进行车战。
    “血战长坂,赵云当面数责曹操十大罪状,骂得他哑口无言。乃是舌战。”
    邓铜听了,颇觉难以为情:我只说了一句“六战俱全”,他却说得这样头头是道,听起来倒很有道理。不过,大将身临战场,不管他能几战,只要能够打胜仗。你赵云算本领比别人大,可也不该在我的面前自我炫耀,难道我邓铜打不过你?邓铜大煞气焰,无言对答,转而又有一股无名状的怒气冲上心头,怒道:“赵云不必多言,只管放马前来较量!”
    赵云想,哼!别以为你的锤头大、分量重,就有恃无恐,老实说,今天和你碰上了没有不战的道理。但是,要打就要打一点名堂出来,看一看到底谁的武艺高强!便问:“邓将军适才言道十八般兵器件件皆能?”
    邓铜想,和你这种人不能多说多话的,我讲错了一句,你就翻来覆去地聒噪不休,十八般兵器件件皆能,大家都是这么讲的,又不是我的创造。再说,我手中的这柄长锤比任何兵器都重,都难使,其余的兵器虽然说不上精,用还是可以用用的。便朗声答道:“是也。”
    “邓将军既然有此能为,何妨各回旗门另换一件兵器使使?”你不用锤头,我也不用长枪,大家在十八般兵器中各选一样来战。邓铜想,我只会用长锤杀敌,别的兵器一则嫌轻,二则使不来,但你也只擅长用枪,枪一脱手就无用武之地。我的力气比你大,只消用大刀把你杀败。你提出换兵器,那就让你先换。你不换,我也有个推托。“如此甚好,请赵云先换家伙交战。”
    赵云想,这匹夫的门槛倒蛮精,先叫我换。那也好,我提出来,应该先换。我换了以后,你也只得去换。只要你不用长锤,力气再大也奈何我不得。那就非把你活捉不可。“邓将军在此少待,赵云去去便来。”赵云圈转战马,回到旗门之下,将刚才与邓铜的一番说话复述了一遍,见孔明点首,便说:“赵云回来欲换取兵刃与邓铜交战,未知军师意下如何?”
    孔明听了赵云的话,已经知道他要活捉邓铜的心思,心想,本来我已想好了要活捉邓铜的办法,但今天是初次交战,有些地方可以让战将自己作主。既然你能活捉邓铜那就让你去捉,我不加阻拦,这样可以使得我手下的大将在以后的作战中多动动脑筋,不要老是依赖我一个人出主意。便道:“子龙切须谨慎!”
    一旁阳群想,只知道赵云的枪法神出鬼没,剑法也称得上是高深莫测。枪不用难道用剑吗?短家伙对付长兵器,对手又是力大无穷,这是大大吃亏的,赵云不是这种傻瓜。但用什么呢?只有我和马谡手中的大刀可以与长锤交战,但从未听说他会舞大刀呀!莫非是借孔明的羽扇一用?
    不料赵云别的家伙不用,就是舞大刀,而且偏是阳群手中七十五斤重的金刀,赵云跑马到阳群面前扣住,拱手道:“阳将军,赵云冒昧,敢借手中宝刀一用!”
    阳群起初一楞,还当是赵云在和他打趣。后来见赵云双目十分严肃地盯着自己,方知这是真的。心想,赵子龙真了不起,一杆枪已经使得天下闻名,还能用刀,想必他的刀法也不在我阳群之下。我人称刀中之王,刀法不及我的大将绝对不敢开口向我借刀。这是有关体面的,一旦败阵,大将脸上无光,这口大刀也要受辱。说明赵云的刀法必定出奇的精妙。
    这一点被阳群猜得一丝不差,赵云的刀法果然可称一绝,不要说你刀王招架不住,就是你的老师蔡阳都不懂。只因赵云在枪上的威名实在大,可称盖世无双,再说在战场上从未用过大刀,所以刀法就不为人知了。往往大将能够在十八般兵器上件件拿得起,放得下,就可称件件皆能了。但是要想数技皆精,从古到今恐怕未有此人。赵云一生精通三件家伙,便是刀、枪,剑,当然银枪是他的看家兵器,无人可敌。但赵云的刀法是从什么地方学来的呢?他秉性聪颖、头脑敏捷、身体灵活,一生好学勤攻,不甘人后。在赤壁破曹以后,刘备取了荆襄九郡。在此二年多的时间里,赵云时常与关云长磋商刀枪之法,向他讨教刀法。关云长是何许样人?一般的人怎敢向他求教?但赵云的请求他就一口应承了下来。因为赵云是天下名将,枪法出众,学会了刀法无损于关家刀法的威望;二来赵云屡建奇功,刘备称他为四弟,地位虽然不及关云长高,但名望实不比关云长小;第三,过去曾把刀法传授于曹将张辽,要是不教赵云,担心弟兄好友之间从此滋生隔膜。关云长就把二十四刀春秋刀教会了赵云,赵云就把每一刀中可以化成的八刀又练得精益求精。学得怎样好呢?好有一比:除了人不是关云长,刀法一无两样。可见得赵云的刀法是十分正宗的。学会了刀法,赵云上了战场时而也要用刀与敌交战。到了孔明七擒孟获之后,便封枪不用了,每战必刀。如刀劈韩家五虎将,天水关大战姜维等,直至归天。提到赵云用刀之事,还有一段小小的插言。据说要是没有赵云,关家刀法很可能要失传的。道理何在呢?关云长兵败麦城,身遭不幸时,关兴和关索这两位公子还未得到关家刀法的亲传,虽然也都会使刀,却是平凡之极。他们的刀法就是从赵云手中学到的,所以能够一直传授下去,得以有《水浒》中大刀关胜的关家刀法。而赵云在这里面还起到了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
    阳群投降孔明还只几天,对这种事情无从得知,便双手将金刀呈上。“子龙将军,金刀在此。”
    赵云忙将银枪插入泥石之中,身体在马背上一侧,接刀在手,钻子在前,刀头在后,倒拖金刀。这便是关云长“春秋刀”的出马姿势,名谓“侧坐马背倒拖青龙刀”。当然这里并没有青龙刀,而只是一口金刀。孔明在四轮车上一看,微微点头,略有笑意;马谡见了,不觉大叫一声:“好!”为什么好?就因为马背上的赵云宛如荆州城中的关云长;阳群一看,也不叫好,也不说坏:不懂。怎么一家刀王连个出马势也不懂的呢?不足为奇。因为关云长在战场上很少对手,这种春秋刀是绝技,绝少使用。偶尔舞出也是一现即隐。所以阳群不懂。他见赵云捧刀姿势与众不同,便知这是没有学到的刀法。便问马谡,这是什么刀法?马谡答道,这便是我家关君侯的“春秋刀”。不听则已,一听大惊失色:啊呀,这刀厉害,老师蔡阳就是死在这种刀法之上。阳群是个有心人,一眼不眨地注视着赵云。
    赵云毫不迟疑,一马扫进阵中,大呼道:“邓将军请观看,赵云已换了大刀了!”
    邓铜只知赵云枪法高超,并不知他刀法精妙,见他果然弃枪捧刀,而且出马姿势前所未见,反而一点也不惧怕,喝道:“赵云只管放马便了!”
    赵云更不打话,直抵邓铜面前,起手中金刀钻子向前一送,就象船夫用竹篙一样,朝邓铜的面门上点了上去,然后刀钻一转,在他面前打了一个圈。这一招叫“猫儿洗脸”,还不过是一个虚假动作而已,在于乱人目光,真的用刀钻子洗脸,五官都要变成肉酱的。
    邓铜急起手中锤柄招架,“且慢!”只听得“当”的一声,把金刀钻子荡了开去。自以为力大无穷,赵云奈何他不得,便趁势用锤头回手。要知晓关家春秋刀一进门,力气再大也只能招架而无法还手,顺着你招架之势连续劈去。现在邓铜刚把金刀掀开,只见刀钻迅速向左边荡去,赵云便借一股劲,把右边的大刀挥了上去。这一钻一刀名谓“出马刀”。有分教:
    考叔挟车子都忌。
    列国年间,有一个孝子名唤颖考叔。其时,郑、齐、鲁三国伐许。许国城低池浅,被三国兵车围得水泄不漏,幸得许庄公是个有道之君,素得民心,所以急切未下。郑将颖考叔在槽车上将大旗挟于胁下,纵身一跳早登许城。偏有那郑将公孙阏,字子都,因前日见考叔一手把旗,一手挟车,飞也似的奔跑,被郑君称了声“虎臣”,便心怀忌恨,这日见考叔先已登城,忌心复萌,飕的发了一条冷箭,正中后心,死于非命,只道是守城军士所伤。后郑君返国,思念考叔,深恨射考叔之人,祝文祭告。只见公孙阏蓬首垢面到郑君面前,跪哭道:“臣考叔先登许城,被奸臣子都挟争车之仇,冷箭射死。”说罢,自操其喉,喷血如注,顿时气绝。郑君认得此人是公孙阏,急救不醒,方知考叔阴魂不散,附身索命,令子都自诉于君前。说明赵云这一钻一刀快得象电流光绝,飞逝超群,就好比子都冷箭射死考叔一样无法看破。
    邓铜刚招架开,赵云第二刀又来了,对准他的左肩窝里一刀捅去。这一刀名谓“起手刀”。有分教:
    效学开弓养由基。
    列国年间,楚国有一神箭手,名叫养由基,能百步穿杨,人称“养一箭”。赵云这一刀好似离弓之箭,非但姿势象,而且速度快。
    邓铜见他的刀法如此奇妙,有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暗想,不得了,赵云的手脚快得如此地步,我一点也没有还手的余地。要紧起锤头招架。“且慢!”
    “当”一声响,金刀刚弹出去,赵云将刀头向下一沉,往邓铜胯下的马蹄上一扫。要是扫着的话,前蹄立即削去,马上之人必定翻身落马。这一刀名谓“扫马刀”。有分教:
    卞庄擒虎腾空起。
    邓铜见势不妙,情急生智,一拎缰绳,战马两蹄前提,一声长嘶。金刀在下面一掠而过。战马刚站稳,赵云十分随意地翻刀刺向邓铜的右肩窝。这一刀名谓“翻手刀”。有分教:
    管仲射钩惊小白。
    齐桓公的小名叫小白。管仲与他寻开心时,一箭十分顺手,便射中了齐桓公身旁的小钩子,吓了他一大跳。邓铜哪有不吓之理!慌忙招架。
    赵云不待他大锤到,就收刀朝他左右腰中连劈两刀。这两刀并作一刀叫做“合盘刀”。有分教:
    孙武执法斩二妃。
    孙武子操演女民,吴王命两个宠姬为队长。三通鼓后,宫女倚仗着吴王的宠幸,皆掩口嬉笑,倾斜相接。孙武大怒,喝令速斩队长。吴王大惊,忙命人驰救。孙武说:“臣已受命为将,将在军。君命有所不受。若徇君命而释罪人,何以服众?”即枭首于阵前。赵云这一刀果断利索,就象孙武斩杀二妃一样毫不留情。
    邓铜见这一招来得凶猛,不敢迟慢,全神贯注地招架了上去,“且慢!”
    赵云收回金刀,右手执在前,左手在刀钻上一拍,同时向前一送,金刀向前飞了出去,右手再在刀钻上一抓,劈面刺去。这一刀名谓“单手刀”。有分教:
    断臂要离刺庆忌。
    吴王一心要刺庆忌,召天下勇士。当时有一个名叫要离的人求吴王杀其妻小,又断其一臂。遂出境投庆忌。告曰:吴王,一家遭戮,又致臂残,特来相投。庆忌信以为真,收为心腹。一日,顺流而下,命要离执矛侍立身旁。忽然江中起一阵怪风,要离转身立于上风,借风势以短矛刺庆忌,透入心窝,穿出背外。庆忌倒提要离,溺其头于水中,如此三次,抱要离置于膝上,问之方知其为吴王所遣,命左右不要害他,自以手抽矛,血流如注而死。要离也就跳入江中而死。
    邓铜见刀迎面而来,起锤招架:“赵云且慢!”
    听得“当”一声,金刀荡开,赵云立即收转金刀,双手一捧,重又刺向邓铜的分心。这一刀名谓“斗胸刀”。有分教:
    专诸巧刺鱼肠剑。
    鱼肠剑是匕首,形虽短狭,削铁如泥。吴国阖闾还未当上一国之君时,对吴王王僚处心积虑地要害他。知王僚好食鱼炙,约其来日品尝。王僚素知其有不轨之心,次日身披三重狻猊甲,陈设兵卫,亲信布满堂阶,力士操长戟,执利刃,不离左右。专诸按照阖闾的关照,献上鱼炙。在庭下先搜检更衣,然后在十几个大力士的挟制下膝行而前。至王僚前,用手划开鱼腹,忽地抽出鱼肠剑,径刺王僚之胸,直贯三层坚甲,当场毙命。赵云这一刀体现在一个巧字上,就是出手的动作非常快。
    邓铜力气虽大,但被赵云一刀连一刀的乱劈,弄得晕头转向,连招架都很勉强。起锤头枭上去:“且慢!”
    金刀荡开去,赵云圈马便走。邓铜招架开金刀,十分警觉提防着下面一刀,不料见他逃走,先是一楞,后似有所悟:被你劈了这几刀,你倒想逃了,没这么容易!便举锤在后追赶。追不多远,见前面人影全无,马蹄声从后而来,料是赵云到了背后。
    赵云往前跑了几步,见邓铜策马追来,将马头一圈,风驰电掣地绕到他的马后,举起金刀朝他脑后劈去。“邓将军看刀!”这一刀名谓“圈马刀”。有分教:
    老人结草报恩义。
    晋国有个大将叫魏掎,总是打不过秦国的大将杜回,今日一仗又未得利,一气之下逃到青草坡。忽听背后有跌倒之声,回头视之,见杜回被青草绊倒在地,便上前将杜回刺死。原来是结草老人为报旧恩,暗中相助。
    邓铜回身招架开。
    赵云收回金刀,飞马赶回旗门。实际上,关家的春秋刀每刀都可以致人死命。以前关云长在白马坡前飞马刀劈河北名将颜良,就只用了开头两刀。今日赵云并不要伤邓铜的性命,意在让他知道春秋刀法的厉害,二则要骗去他的锤头。所以也只劈了前八刀。
    邓铜见赵云的刀法神出鬼没,哪里还敢去追,由他奔回旗门而去。
    赵云到旗门扣马,传来一片喝彩声,掌声雷动。阳群看得出了神,心想,我身为刀王,从未见过这样的好刀法,实是惭愧!想那赵云真的身手不凡,用枪有枪的架式,用刀有刀的姿势。要是关云长亲自舞刀,还不知要多么精采呢!一个人真是学无止境啊!早知道刘备手下有这么多的高手,我早就归顺他了。还算有缘,等到西川平定以后,我一定要拜关云长为师,好好地学一学关家独门刀法。──可惜关云长一世没有进川,却被吕蒙设计陷害致死。因此阳群一得到这个消息,就非要跟着刘备一起去伐吴,为关云长报仇雪恨。这是因为他一向崇拜关云长之故。
    赵云见过孔明,点马到阳群面前,双手将金刀奉还:“阳将军,金刀在此。”
    阳群一边伸手接过金刀,一边赞不绝口:“子龙将军好刀法,阳群佩服之至!”
    “阳将军谬奖了。”赵云重新将长枪执在手中,拍马返回沙场,对邓铜说道:“费心将军速去调换兵刃,再与赵云决一雌雄!”我已换过家伙了,看你用什么兵器来和我长枪比试!只要你放下手中的长柄锤头,我就可以把你生擒活捉。邓铜无法破赵云的刀法,感到很是为难:在战场上这种大庭广众,千万不可丢脸,赵云已经换了兵器耍了一路刀法,我要是不去掉换,无形之中我已经输给了他。要是换吧,我打仗凭的是气力,别的家伙我一件都用不来。枪是武器之王,变化最多,赵云是用枪出名的,所以换了别的家伙同样感到便当。我除了锤头以外,一样都用不好。那就回到旗门到威武架上去仔细找一找,挑选一柄比较称心的与赵云敷衍几下就算了。便道:“赵云,你在此等候片刻,邓铜去去便来。”
    说罢,圈马回到旗门,一甩手撂了大锤,然后下马背,走到威武架前。见上面插的插,挂的挂,寒光闪闪:一字鎏金镋、二路仙花锋、三尖两刃刀、四方镔铁锏、五虎托天叉,六轮点钢枪、七宝钩搭剑、八角紫金锤、九环象鼻刀、十面金顶罩阳槊,方天戟、如意拐,狼牙棒、齐眉棍、开山斧、丈六矛、虎头钩、笔砚爪,一十八般兵器排得整整齐齐,果然威武雄壮!──其实,古代的兵器何止这十八件呢,各类兵器都有长短之分,轻重之别。
    邓铜漫无目的地在威武架上寻找起来,摸摸这柄,战法不甚精通;看看那件,分量太轻。有时手里拿着鎏金镋,眼睛却看着方天戟,有时心里想开山斧,伸手却去摘罩阳槊。总之看了许久,十八般兵器都摸过,不是不称心,就是不顺手。最后还是认准了九环象鼻刀,从威武架上取了下来。
    大刀的分量最重的是八十斤。遇到力大无穷的大将怎么办?可在刀盘上加重一点,再不顺手便在刀背上加环。比如曹操部下痴虎大将许褚,他的大刀上共有九个环,一柄大刀就有一百零几斤重,名谓象鼻九环紫金刀。这柄刀的重量可称是三国中刀中最重的了。当然也有二、三百斤的,但这不是战场上用的,而是比武时用的。
    邓铜手中这柄九环象鼻刀没有那么重的,长期以来只是他在设立旗门时的一种陈列样品,从来没有想到会用它和别人交战。邓铜把大刀在手上比划了几下,觉得还可以,因为长锤和大刀的握法是一致的,都是右手在前,左手在后。他想,我虽然弃锤换刀,但我以刀为锤,仍然可在赵云马前舞得得心应手,只要几个照面一打,我就理直气壮地圈马而回了。阿戆自作聪明,其实哪有这么便当的事呢。只要锤头一离手,身遭擒获那是毋庸置疑的。
    正是:羽鸟出林任翅飞,鳞鱼弃水鼓腮亡。
    欲知赵云怎样擒捉邓铜,且看下回分解。


用手机扫一下二维码,在手机上阅读或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图书分类